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Medical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肾衰泄浊汤对慢性肾脏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刘庚鑫张格第袁文萋罗富里...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衰泄浊汤调节肠道菌群干预慢性肾脏病(CKD)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3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 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衰泄浊汤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通过 5/6 肾切除同时给于高脂饮食复制CKD合并AS大鼠动物模型.肾衰泄浊汤组中药汤液按 12.0 g/(kg·d)剂量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 8 周后处死取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HE染色后行主动脉组织病理学观察;16S rDNA测序研究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肾衰泄浊汤组大鼠Scr、BUN、TC和TG水平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组织学观察显示肾衰泄浊汤组较模型组病理变化减轻.16S-rDNA测序表明,肾衰泄浊汤可调节CKD合并AS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降低菌群失调指数(P<0.05),与模型组相比,肾衰泄浊汤提高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B/F)比值,降低了致病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的丰度,升高了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tus saccharimonas)的丰度(P<0.05),LEfse分析肾衰泄浊汤组的特征细菌是经粘液真杆菌、双歧杆菌、丹毒丝菌等.结论 肾衰泄浊汤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干预CKD合并AS的发生发展.

    肠道菌群慢性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肾衰泄浊汤

    养心安神汤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大鼠脑卒中后失眠的研究

    张蕊张阳刘丹彭良中...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养心安神汤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大鼠脑卒中后失眠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 构建大鼠脑卒中后失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及实验组,连续干预14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d与第14d行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记录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治疗 14d后处理大鼠,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褪黑素(MT)、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NE转运蛋白和MT受体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血清中 BDNF、5-HT 的表达水平、海马组织中 BDNF、MT、5-HT、NE、多巴胺转运体(SLC6A3)、褪黑素受体蛋白 1B(MTR1B)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养心安神汤联合耳穴压豆对大鼠脑卒中后失眠的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机体内 5-HT、BDNF及加强SLC6A3、MTR1B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脑卒中失眠养心安神汤耳穴压豆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析二陈汤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

    张莞芬蒋媛静张永全羊郑薇...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二陈汤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取二陈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癫痫相关靶点,使用韦恩图获得二陈汤-癫痫共有靶点.借助Cytoscape 3.8.0 及STRING数据库对共有靶点构建二陈汤抗癫痫成分-靶点网络图,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及拓扑分析,并筛选核心靶基因.通过R语言软件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获取相关生物过程及通路等.最后使用Amtodock将前 5 的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最终获得肿瘤抑制蛋白P53(TP53)、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B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1(AKT1)等 8 个核心靶点以及相对应的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等 7 个核心成分.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对异生素刺激的反应、金属离子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膜筏、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等细胞组成.KEGG富集通路主要有MAPK、IL-17、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排名前 5 靶点与核心成分稳定结合.结论 二陈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等多种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TP53、STAT3、BCL2 等核心靶点,调控MAPK、IL-17、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癫痫作用.

    二陈汤癫痫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苍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贺美婷高静云何明媚赵春颖...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植物代谢组学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挖掘茅苍术和北苍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活性成分,探究苍术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OS 3.0 软件鉴定苍术化学成分,利用非靶向植物代谢组学筛选茅苍术和北苍术的差异代谢物,通过TCM-SP、HERB和SymMap等数据库的检索及文献补充,构建苍术的化学成分库,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和DrugBank等数据库得到与疾病的共有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筛选网药活性成分.将 2 种共有靶点取并集,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得到关键治疗靶点,构建"差异代谢物-关键治疗靶点-网药活性成分"网络.最后利用AutoDock4 对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苍术中鉴定出 197 个化合物,两种苍术的 27 个差异代谢物与 15 个网药活性成分共有 290 个靶点.KEGG富集分析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HIF-1 信号通路等,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得到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蛋白激酶B(AKT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APK3)等 17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展现出较强的结合能.结论 "差异代谢物-关键治疗靶点-网药活性成分"网络图表明绿原酸、白术内酯Ⅰ和汉黄芩素等是苍术治疗UC的潜在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发挥治疗UC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差异代谢物溃疡性结肠炎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石榴皮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潜在机制研究

    杨诗力陈波李伯超刘怀全...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石榴皮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潜在防治机制,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TCMSP 数据库,设置筛选条件,找到石榴皮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并从DrugBank、GeneCards、OMIM、PharmGkb以及TTD公共数据库中整理出的疾病靶点基因,取出交集靶点.首先,通过R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明确石榴皮对IBS-D潜在的通路信息和分子机制.其次,在STRING数据库中对交集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找到核心靶点.最后,将核心靶点与对应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观察两者是否能够较好结合.结果 石榴皮的活性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能够有效作用于核心靶点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AKT1)、胱天蛋白酶 3(CASP3)、B-细胞淋巴瘤因子 2(BCL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其KEGG富集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化学致癌作用等信号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提示核心靶点和活性化合物能够高效结合.结论 石榴皮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出降低肠道炎症和抗氧化的作用,对IBS-D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

    石榴皮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的选穴规律

    李庚刘双丽范硕辰邵露...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数据库建库至 2023 年 7月收录的针灸治疗MS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 软件建立选穴数据库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关联分析;采用Cytoscape 3.10.0 软件绘制高频腧穴网络分析图;采用SPSS 26.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谱系图.结果 共纳入24 篇文献,获得处方18 个,涉及腧穴52 个,应用总频次 174 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三穴分别为三阴交、足三里、百会;最常选取的经络为督脉、足少阳及手足阳明经;选穴多分布在下肢及头面部;在腧穴配伍方面,足三里-百会的支持度最高;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可分为 3 个聚类群.结论 现代针灸治疗MS时,以醒神益智、调和气血为原则,重用阳经,遵循远近配穴原则,核心处方为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使用时仍需结合临床实际选取穴位.

    多发性硬化针灸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用药规律分析

    刘洋张全英师伟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并分析《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的用药规律.方法 整理《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收录的方剂,用Excel 2010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方剂 54首,涉及中药 115 味,累计用药频次 630 次.统计分析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是当归、川芎、香附、牡丹皮、生地黄;高频药物中(使用频次≥10 次),药性频次最多的是温性,药味频次最多的是甘、苦味,归经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肝、脾、心经.由二项关联规则排名前 3 的是当归-川芎、香附-当归、白芍-川芎.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得到 4 个药物聚类组合.决策树模型分析中以当归作为因变量,川芎、赤芍、茯苓、红花在药物配伍中具有重要地位,最佳识别药物为川芎.结论 陈素庵认为,妇人诸疾皆因经水不调,病位责之肝脾,变化在气实血虚.功善用四物养血活血,四君益气健脾,逍遥疏肝理气.并提出调经宜养血和气,以养血为主,行气为先;甘温健脾,以滋化源;寒温并重,以致平和.

    数据挖掘《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用药规律

    红葡萄干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木艾塔尔·努尔麦麦提排合尔丁·穆太力甫乃比江·麦图荪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红葡萄干为原料,对红葡萄干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单因素,总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维生素C(VC)作为对照,探究红葡萄干提取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 红葡萄干总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 35%,超声功率 80 kW,提取时间 55 min,料液比 1∶25(g/mL),最佳工艺提取得到的红葡萄干多酚含量为 1.59 mg/g.红葡萄干多酚提取液对DPPH、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 91.58%和 100.35%.结论 红葡萄干多酚超声提取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红葡萄干总多酚的提取,且其提取液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为后期建立科学的干燥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红葡萄干总多酚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

    全身性炎症指标和超声特征对cN0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卢曼曼冯其柱王琦左魏...
    50-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LMR)和超声特征对cN0 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7 月-2021 年 12 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208 例cN0 单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是否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64)和非转移组(n=144).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SIRI、SII、NLR、PLR、LMR和超声特征间的差异.结果 208 例cN0 的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 30.77%(64/208).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在年龄、边缘不清、微钙化、多病灶以及术前SIRI、SII、NLR、PLR、LM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男性患者比例、肿瘤直径、紧贴包膜比例和丰富血流信号比例高于非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紧贴包膜和丰富血流信号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丰富血流信号和肿瘤直径联合丰富血流信号预测cN0 单侧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63(0.582-0.744)、0.668(0.591-0.746)和 0.706(0.634-0.778)(P均<0.001),肿瘤直径预测的截断值为 0.55 cm.结论 cN0 单侧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肿瘤直径>0.55 cm和丰富血流信号者需警惕淋巴结转移,两者联合可以提高预测能力.

    甲状腺肿瘤淋巴结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超声特征预测

    黄芪建中汤随症化裁对大肠癌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蒋言涛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黄芪建中汤随症化裁对大肠癌化疗患者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4 月-2023 年5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87 例大肠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 例)与研究组(n=44 例).两组均给予FOLFOX4 化疗,研究组在化疗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建中汤随症化裁.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糖原 199(CA199)、糖类糖原 724(CA724)]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癌症生活质量核心功能量表(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78,4.145,P<0.05).治疗后研究组CEA、CA199、CA724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QLQ-C30 量表各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小板下降、肝肾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23、5.362、6.071、6.216,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随症化裁能有效改善大肠癌化疗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之一.

    大肠癌黄芪建中汤化疗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