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SAA、CRP、NLR、PLR水平与病情进展及体液免疫的关系

    何楷印刘乐周婷苏超...
    1656-1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与病情进展及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 2021 年9 月至2023 年9 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120 例作为病例组,同期进行体检的 128 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 2 组血清SAA、CRP、外周血NLR、PLR水平及体液免疫指标;将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74 例)、重症组(46 例),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SAA、CRP、外周血NLR、PLR水平及体液免疫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AA、CRP、外周血NLR、PLR水平与体液免疫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AA、CRP、外周血NLR、PLR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SAA、CRP、免疫球蛋白M(IgM)、外周血NLR、PL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SAA、CRP、IgA、IgM、外周血NLR、PLR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SAA、CRP、外周血NLR、PLR水平与血清IgA、IgM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40、0.418、0.611、0.483、0.527、0.428、0.553、0.541,P<0.05).SAA、CRP、NLR、PLR四者联合诊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四者单独检测(P<0.05);敏感度比较,SAA、PLR及联合高于CRP、NLR,NLR高于CRP(P<0.05);特异度比较,CRP、NLR及联合高于SAA,CRP、联合高于NLR、PLR(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和发展均可引起血清SAA、CRP、外周血NLR、PLR水平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变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SAA、CRP、外周血NLR、PLR水平与体液免疫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同时血清SAA、CRP、外周血NLR、PLR四者联合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较好.

    肺炎支原体感染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体液免疫

    入院时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丙岩王长军刘兵兵孔亮...
    1661-1664,1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水平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骨科2019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2 例ITF患者进行研究,依据ITF患者术后 6 个月返院复诊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72)和预后不良组(n=18).比较 2 组基线资料及HGB、ALB等实验室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入院时HGB、ALB对ITF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术后并发症个数显著大于预后良好组,ALB、HGB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LB、HGB、年龄、术后并发症个数与ITF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间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ALB、HGB单独、二者联合及所有指标总联合预测ITF患者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 0.810、0.855、0.924、0.958,其中总联合预测与ALB、HGB联合预测的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8,P=0.364).结论 入院时HGB、ALB可较好预测ITF患者术后预后情况,两者值越低,ITF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发生可能性越大.

    股骨粗隆间骨折血红蛋白白蛋白预后预测

    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在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李葵芬陈亚燕帅意好区燕云...
    1665-1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在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月至 2023 年 5 月行腹部手术的 85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 42 例,对照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予以基于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的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记录2 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rating scale,GSRS)、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GSRS量表各症状评分及总分明显降低(P<0.05);GCQ量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的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改善患者胃肠不适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腹部手术胃肠症状围术期护理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sICAM-1、CysC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王佳佳瓦增成李薇
    1670-1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颈动脉斑块超微血管成像(SMI)分级联合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胱抑素C(CysC)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11 月青海红十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且有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16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IS组(66 例)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PIS)组(150 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I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sICAM-1、CysC对PIS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NPIS组相比,PIS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sICAM-1水平、CysC水平、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P<0.05).PIS组和NPIS组颈动脉斑块 SMI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入院 NIHSS 评分、sICAM-1、CysC、SMI分级是P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诊断P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42,血清sICAM-1、CysC水平诊断PIS的AUC分别为 0.803、0.802,三者联合诊断PIS的AUC为0.959.结论 PIS患者血清sICAM-1、CysC水平显著升高,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sICAM-1、CysC可提高预测PIS的效能.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胱抑素C

    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PD-L1、Ki-67表达及意义

    吴龙云李冰洁曾长
    1674-1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 年1 月至2023 年8 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0 例EC患者癌组织,根据TNM分期为A组(Ⅰ期,n=25)、B组(Ⅱ期,n=41)、C组(Ⅲ期,n=31)、D组(Ⅳ期,n=1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组癌组织中PD-L1、Ki-67 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 4 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CA125、CA199 水平,PD-L1、Ki-67 阳性表达率均高于A、B、C组,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C患者组织中PD-L1、Ki-67 表达、CA125、CA199 水平与临床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 0.314、0.354、0.306、0.392,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Ⅰ期为参照,PD-L1、Ki-67阳性率降低时,EC患者临床分期高的可能性分别为0.145 倍、0.320 倍(P<0.05),血清CA125、CA199 水平与EC患者临床分期有关(OR>0.05,P<0.05).结论 EC患者组织中PD-L1、Ki-67 的阳性表达率存在异常变化,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关系.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程序性死亡配体-1增殖细胞核抗原-67

    双心境稳定剂结合心理疗法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及脑CT成像的影响

    张小丽李明明武业琛张铮...
    1678-1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心理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心理弹性及脑CT成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74 例B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 例)给予双心境稳定剂治疗,研究组(37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疗法,比较 2 组治疗效果、冲动攻击行为、心理弹性及脑CT成像参数.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59%)较对照组(75.68%)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身体攻击、语言攻击、自我攻击及攻击物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力量性、坚韧性及乐观性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HI、TVW水平较对照组更低,VI、LVBI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心理疗法用于BD治疗,有利于疗效提高,改善患者脑功能,促进患者心理弹性提高,并减轻冲动攻击行为.

    双心境稳定剂心理疗法脑CT成像双相情感障碍冲动攻击行为心理弹性

    张量成像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李娟吴艳峰薛嘉海段凯强...
    1682-1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40 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0例.2 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甲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行丁苯酞氯化钠治疗.2 组治疗前、后均对其开展DTI检查.观察 2 组疗效、纤溶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水平及DTI检查结果.结果 乙组临床疗效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D-D)水平、血浆 1 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乙组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乙组NIHSS评分低于甲组,MoCA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DTI检查各向异性(FA)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辅助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通过DTI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对预测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丁苯酞氯化钠脑梗死认知功能

    长程居家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发作性睡病日间嗜睡的应用价值

    杨静贾丽景毛卓锋李鑫...
    1686-1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可以定量评估发作性睡病日间嗜睡严重程度的监测方法并验证其效果.方法 收集2021 至 2022 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相关信息,整理患者记录的睡眠日志,所有患者均采用便携式多导睡眠记录仪进行长程居家多导睡眠监测,记录睡眠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发作时长.结果 发作性睡病患者三项睡眠量表评估分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导睡眠监测数据结果与睡眠日志在发作次数、发作时长方面结果一致.用药前后、停药后多导睡眠监测记录的发作次数均多于睡眠日志记录,多导睡眠监测记录的发作时长长于睡眠日志记录.结论 长程居家多导睡眠监测可作为定量评估发作性睡病日间嗜睡的方法,评估发作性睡病病情严重程度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提供更加客观的睡眠数据.

    发作性睡病日间嗜睡多导睡眠监测评估方式效果

    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对脊髓肿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邢淼于丽魏婕刘乐...
    1690-1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对脊髓肿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北京天坛医院收取的 92 例脊髓肿瘤术后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作 2 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3 个月后比较 2 组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机体康复水平、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功能康复优良率65.22%,高于对照组的 43.48%(P<0.05);观察组患者体能量表(ECOG)评分(1.41±0.13)分,长海痛尺评分(3.38±1.19)分,低于对照组的(1.71±0.15)分与(4.01±1.27)分(P<0.05);观察组患者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SCI)评分(84.20±7.45)分,低于对照组的(91.48±7.91)分(P<0.05);观察组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延续性干预在脊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其功能康复效果及机体康复水平,而且还可降低患者的病耻感,促进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多学科团队合作延续性干预脊髓肿瘤功能康复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干预模式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王雯钱佳兰罗瑶
    1694-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干预模式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骨折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干预模式,比较2 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的总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 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和 6 个月,观察组疼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 20.00%(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干预模式用于骨折患者围术期中,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降低患者疼痛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干预满意度.

    骨折术后康复快速康复干预模式疼痛水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