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渔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渔业
河北渔业

曹杰英

月刊

1004-6755

zl5410@sina.com

0311-86044735

050011

河北石家庄市裕华东路96号

河北渔业/Journal Hebei Fisheri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河北渔业》创刊于1973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科技期刊,先后荣获“中国水产类核心期刊”、“全国水产系统优秀期刊”、“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第六届河北省科技期刊评比版面设计奖”、“全国优秀水产科技期刊和科普作品三等奖”。《河北渔业》立足河北,面向全国,贴近生产实际,以内容新,实用性强,信息真实为渔民致富当好参谋。《河北渔业》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水产资讯网、农博网、北京世纪超星数字图书馆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株饲料鳜源魏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王家玉高肖微郝耀彤高晓田...
    1-5,31,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性的益生菌用于饲料鳜鱼养殖,分离定植于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鳜(Siniperca chuatsi)肠道优势菌并进行体外抑菌特性研究.从饲料鳜肠道中分离、培养出1株优势益生菌(命名:SJ548),对该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分子鉴定,使用牛津杯法测定该优势菌对8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菌株SJ548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呈现白色、圆形、边缘圆润的菌落,染色镜检为杆状或双杆状的革兰阳性菌;通过生理生化测试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SJ548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研究发现:菌株SJ548可以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菌(V.harveyi)、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的生长,抑菌圈的直径为13~18 mm.本试验从饲料鳜肠道中分离获得的SJ548作为益生菌,可作为候选菌株开发为益生菌添加剂.

    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cibaria)饲料鳜抑菌

    盐度驯化对虹鳟和金鳟Na+/K+-ATP酶活力、皮质醇含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孙苗苗顾颖伏光辉陈百尧...
    6-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 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鱒)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盐度下随驯化盐度提高,虹鳟、金鳟鳃部Na+/K+-ATP酶活力均呈增加趋势,但高盐度驯化时二者鳃部Na+/K+-ATP酶活力受抑制,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较低,且活力随盐度变化不大.血清皮质醇浓度随着驯化盐度增加而升高,盐度30‰条件下虹鳟和金鳟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达到最高值.虹鳟和金鳟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驯化盐度过高时对二者肾脏和鳃组织均造成破坏,肾脏组织表现为肾小囊及肾小球遭到破坏并完全消失,鳃组织出现明显的氯细胞数量激增和鳃丝上皮脱落且鳃丝变细变长.

    虹鳟(Oncorhynchusmykiss)金鳟(Oncorhynchusmykiss)盐度Na+/K+-ATP酶皮质醇组织结构

    微生态制剂对小丑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试验

    李宗文
    10-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海水观赏鱼养殖的影响效果,在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养殖水体中定期加入微生态制剂,通过60 d的养殖试验,对比分析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水质指标和小丑鱼的生长指标.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态氮和亚硝酸态氮(P<0.05),对稳定pH和分解有机物等具有积极作用.处理组的小丑鱼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处理组中微生态制剂对小丑鱼生长作用显著(P<0.05).

    小丑鱼(Amphiprionfrenatus)水环境质量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微生态制剂

    pH、葡萄糖和几种阳离子对本溪细鳞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李卓然胡雅悦王茂林王常安...
    14-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本溪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人工繁殖中最佳受精激活介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细鳞鱼的精子稀释液和保存液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板载片法,研究了 pH、葡萄糖和Na+、K+、Ca2+、Mg2+等金属离子以及冷藏时间对本溪细鳞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精子应在超低温条件下进行保存.研究表明,应采用自来水配置,pH为8,且应含有0.5 g/L Na+、0.3 g/L Mg2+、0.3 g/L Ca2+和50 mmol/L葡萄糖,从而达到本溪细鳞鱼人工授精的最佳条件.研究得出,适宜浓度的pH值和葡萄糖、Na+、Mg2+、Ca2+对本溪细鳞鱼精子活力有增强作用.K+会抑制本溪细鳞鱼的精子活力,而Na+是促进本溪细鳞鱼精子活力的主要因素.

    细鳞鱼(BrachymystaxlenokPallas)精子活力金属离子pH葡萄糖

    唐山地区海捕三疣梭子蟹秋冬季存储模式研究

    阚建东吴京林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在秋冬季存储海捕三疣梭子蟹,实现错峰上市,增加渔民收益,分析了唐山地区海捕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秋冬季存储三种主要模式(恒温增肥育黄储养模式、常温保肥增黄储养模式、低温保肥保黄储养模式)的技术措施、效益,并从成活率、价格、成本等因素的角度概括分析其利弊.

    唐山海捕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秋冬季存储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

    卢艳娜谢宇坪金岩灿陈润...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对虾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以福建省霞浦县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为例,介绍了"四池一罐"尾水处理技术.结果表明,养殖尾水经过物理沉淀、砂滤过滤、曝气、生物处理等处理后,悬浮物、COD、总氮、总磷等指标明显下降,尾水处理效果较好,可达标排放或回收再利用.此外,该尾水处理模式便于维护,还可在春冬季节回收部分余热,节约养殖成本.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尾水处理陆基工厂化海水养殖

    杂交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实用技术

    王丕浩
    27-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一实际养殖基地利用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杂交鲟鱼为例,总结了苗种放养、水质调节、投喂、疾病防控等鲟鱼流水池高效养殖技术要点,选择5个养殖池,面积170 m2,投放苗种规格为10~15 cm的鲟鱼100~200尾/m2,经过9个月的养殖,平均单产达到97 kg/m2,平均产值2 716元/m2,平均效益960.6元/m2.

    杂交鲟工厂化养殖循环水

    杂交鲟"京龙1号"养殖试验

    赵强方会卿谭建龙朱静...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比鲟鱼新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和普通西杂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杂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从苗种培育到养殖阶段的养殖对比试验.试验于2023年2月26日放苗,11月23日测产,通过比较两个品种养殖平均体质量、单位产量和成活率,得出新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点.

    京龙1号西杂鲟养殖

    低鱼粉对虾配合饲料中试试验

    徐晓丽郝爽孙洪超贾磊...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在池塘养殖对虾中,低鱼粉对虾配合饲料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的影响.以优化配比的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大量替代鱼粉制作对虾配合饲料(鱼粉蛋白含量为3%),在天津地区池塘养殖对虾中进行中试试验,跟踪检测池塘水质情况及测量对虾生长指标,比较饲料系数及生长率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虾平均体长、平均体质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对虾肝体比范围为3.58%~6.36%,增重率为1 024.47%,特定生长率为2.78%·d-1,平均产量5 773.00 kg/hm2,饲料系数为1.10;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说明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虾配合饲料中的鱼粉可被合理搭配的其他蛋白源所替代(鱼粉比例可低至3%),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不利影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池塘养殖鱼粉生长性能

    彩虹鲷海水驯养生产性试验

    黄雨华鲍佳伟黄元明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试彩虹鲷(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在浙江沿海水域养殖的可行性,2023年进行了海水驯养试验.先期经36 d咸化及大规格夏花培育,鱼体规格从原初的平均体长2 cm、体质量0.167 g/尾增至平均体长4 cm、体质量2.5 g/尾,尾均分别增长了 1倍(2 cm)和14倍(2.33 g);经移养计数,获大规格夏花30 168尾,咸化及培育成活率达97.95%.在此后为期154 d的海水养成试验中,上述大规格夏花增长至体长25.2 cm、体质量455 g/尾,分别增长了 5.3倍和181倍,日增长和日增重平均为1.38 mm和2.94 g;养成存活率96.8%,共产鱼13 287.2 kg,饲料系数0.98.结果显示,彩虹鲷经咸化后适合本地海水养殖,且生长快、病害少、产量高,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彩虹鲷(Oreochromismossambicus×O.niloticus)咸化海水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