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胡永昌

月刊

1004-5856

xuebao0451@vip.163.com

0451-86649367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兴大道109号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集中反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传播理论信息,沟通学术见解,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本刊在办刊中体现学术性、高校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前沿性和实践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综合模型框架的供应链中区块链采用因素研究

    王东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集成了技术采纳模型、创新扩散模型和技术组织环境框架,提出区块链技术采用因素相关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因素.结果显示,区块链技术的相对优势、技术兼容性、技术准备度、高层管理支持、技术有用性感知和供应商支持对中小企业在其供应链中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意愿有积极的影响,技术复杂性和成本问题是中小企业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主要障碍.

    供应链区块链采用因素综合模型框架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Python的夜间美食街区游客消费需求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省会城市为例

    胡迟郑嬗婷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也带动了城市夜间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以长三角地区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的三条夜间美食街区为例,探究游客夜间消费需求,关注游客的消费满意度;同时针对美食街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创新精品项目、挖掘美食文化、打造餐饮品牌等建议,以期促进城市夜间经济发展.

    长三角地区夜间经济美食街区游客消费需求

    论单一法益视角下的职务侵占罪

    马浩予李芳芳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职务侵占罪是从贪污罪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对于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行为方式和所侵犯的法益认定,均是参照贪污罪进行理解与适用.但对职务侵占罪的理解不应脱离刑法所欲保护的法益视角,应坚持单一法益侵犯说,以侵占罪为参照标准.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从"职务"与"便利"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其行为方式应仅限于侵占.

    职务侵占罪单一法益职务上的便利行为方式

    互联网侮辱行为的刑法规制切入

    周翔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侮辱行为亟待治理,网络暴力罪的增设需要慎重.只要具备了结果公然性,该行为就应归于侮辱罪的范畴.在情节严重性认定上,还应结合侮辱的动机、对象、手段方式和危害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互联网空间侮辱罪自诉具有合理性,自诉转公诉具有必要性与正当性.建议借鉴网络诽谤案件司法解释经验,进一步明确"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增加"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刑档次,降低被害人举证难度,加强网络平台的事先责任审查,进一步明确互联网空间侮辱罪的公诉标准.

    互联网侮辱诽谤入罪标准行为规制

    危险作业罪中"现实危险"的判断方案——以体系性和类型性思维切入

    魏勤泉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危险"的准确认定是判断危险作业行为是否构成危险作业罪的关键,应围绕"现实危险"的基本特征构建判断体系.在判断体系中,现实性无需单独审查,应以重大性和紧迫性的判断为核心.在判断标准上,应从事后查明的全部客观事实出发,以一般人的生活经验法则为基准.在方案设计上,应以类型性思维区分"事故型"案件和"状态型"案件,差异化构建"现实危险"判断方案.

    危险作业罪现实危险判断标准重大性紧迫性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全面履职"标准的界定

    张玉洁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机关"全面履职"标准的界定对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及维护国家与社会环境资源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法律与司法实践没有形成统一的"全面履职"概念与判断标准,应在结合当前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实践的特点与问题基础上,正确认定履职主体、合理划定职责范围、灵活确定履职期限、适度审查履职效果,从而为行政机关履行环境监管职责提供清晰的标准规范,更好地发挥检察监督作用,为法院的司法裁判活动提供判断依据,最终实现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目的.

    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全面履职

    从业者劳动视角下集体劳动法和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

    高瑞霞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护居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权益并致力于实现特定的社会政策目标,反垄断法中设立了劳工豁免制度.但随着平台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具有雇员身份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易被反垄断法视为具有经济实体地位的"企业",难以适用传统反垄断劳工豁免.文章以从业者劳动视角分析集体劳动法与反垄断法的对立性与协调进路,进而为平等协商、公平竞争、良好劳动环境的创建以及从业者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性参考.

    新业态从业者集体劳动法反垄断法

    对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苏艺朱全胜苏婉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新的增长点,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举措,其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成年司法救助工作自身的综合性、跨部门、跨专业等特点,使得进入司法领域的未成年人权益难以获得全面、妥善、充分地保障,亟待从源头上提高救助刚性,运用大数据打造"智慧救助",并加强外部协作.

    未成年人司法救助统一业务应用系统12309中国检察网

    马锡五审判方式"红色法治基因"对新时代人民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启示

    林鸿基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马锡五审判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法治基因",这对于新时代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如何将人民法治的"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到司法活动中,是基层法院亟需考虑的问题.马锡五审判方式所蕴含的坚持党的领导、便民为民原则和调判结合原则,能够为新时代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赋能.

    马锡五审判方式红色法治基因诉源治理

    张英《浮山·十坐处》自然美学思想探究

    姚松陈阵苏乐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英是桐城派开创者之一,他前半生身居庙堂,后半生寄情于山水之间,尤推崇峰、岩、洞、壑俱美的家乡枞阳浮山,并写下《浮山·十坐处》组诗颂扬浮山之美.诗中蕴含着"空灵、奇峭、幽隐、变化"的朴素自然美学思想,与他归隐山林后的赐金园、芙蓉谿、双溪园林等园林营造实践遥相呼应,开辟了桐城派文人造园的先河.

    张英桐城派自然美学思想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