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图式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策略——以《德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马迅
    116-11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作为新形势下对传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新文科"教学改革实践的目的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加快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的大环境下培养出敢于创新,善于实践,技能扎实的专业人才。通过跨学科理念的交叉与渗透分析认知哲学范畴中的"图式理论"在德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构建适合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的视听说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

    新文科教育图式理论视听说教学改革

    粤西吴川土白话与北海白话的一致性探究

    陈李茂梁上清
    119-12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川土白话与北海话相关论著材料的比较表明,基于两者的语言事实,吴川土白话和北海话语音、词汇面貌很接近。吴川话与北海话在语言文化方面其实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在具有差异的表征下其实具有一致性,且并非由于两者均属于粤方言,而是另有原因,包括历史行政区划、人口迁徙等方面深层次的联系。

    广西北海白话粤西吴川土白话语言变迁

    概念语义学视角下工具类名词动用的翻译研究

    范敏徐善文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词动用,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国内外学者从词汇、语用、认知、修辞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工具类名词动用的翻译却鲜有研究,以Jackendoff提出的概念语义学(Conceptual Semantics)为理论基础,分析工具类名词动用翻译的意义构建过程,揭示工具类名词动用的翻译背后包含的深层语义关系,从而有助于提升译文的质量。

    工具类名词动用概念语义学翻译

    文化图式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

    余萍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主题、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还传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价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唐诗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是将中国的文化遗产介绍给世界的一种方式。探讨文化图式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传达唐诗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文化图式理论唐诗英译转译策略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动词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杨立英
    130-13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语言中的现象,动词隐喻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认知内涵。以汉英双语语料库为基础,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汉英动词隐喻的认知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汉英动词隐喻的认知机制具有共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根据差异构建语言交流和教学的策略。

    语料库汉英动词隐喻认知机制概念隐喻

    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传播效果的考察与启示——以张翎的《劳燕》为例

    傅琳凌曾小嘉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人作家张翎的小说《劳燕》在海外出版不足一年旋即荣登亚马逊畅销榜单前三并广受读者好评。以读者评论为切入点,采用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劳燕》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其经验,能为新型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影响力的提升带来启示。研究发现,《劳燕》的海外读者最为关注的三大维度分别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翻译质量。因此,未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出版与传播应更加注重以故事情节为本、以叙事手法为纲、以翻译出版为要。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读者接受《劳燕》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矛盾性格与形成原因

    冯萍
    138-140,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青少年主人公霍尔顿的矛盾性格进行分析,通过正反两面讨论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继而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因素讨论这样性格形成的原因,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少年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认识中国青少年教育的方法。

    青少年矛盾性格塞林格小说

    20世纪60年代中苏在亚洲经济技术援助中的博弈

    李尔平许瑞轩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获取国际共运的领导权、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共同驱动下,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在尼泊尔、巴基斯坦、缅甸、越南等国都投入了大量经济技术援助,双方在援助的规模、方式和理念上进行较量,形成博弈关系。博弈的烈度随时空变化而异。双方各有得失,国力与技术上的差距使苏联的援助更占优势,但中国也在不利的竞争环境中提出穷国支援理论并发展了对外援助八项原则,提升了中国在第三世界中的地位。然而竞争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加重了中苏两国的负担,为自身发展套上箍罩,脱离了援助的正常轨道,加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化和地区不安全感,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对外援助博弈主导权穷国支援理论

    北宋武职的荫补制度——以防御使、团练使为例

    任欢欢
    147-15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荫补制度是朝廷照顾权贵阶层政治身份而授予其子孙官职的一项制度化的特权恩惠。阶官化以后的防御使、团练使常用以表示官员的迁转,成为身份与地位的标识,适用这一迁转之制的,主要有宗室、宦官、外戚及高级武官等群体。为维护政局稳定,保障防御使、团练使的待遇,北宋朝廷对其给予荫补优待。终北宋一朝,无内乱之祸。由此,对于北宋武职的荫补制度,在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北宋荫补防御使团练使

    唐前期司农寺长官职掌考

    孔祥军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司农寺负责邦国仓储之事,是国家财政机构之一。其长官(卿与少卿)职掌主要包括常规职掌,如掌控仓储、总领署监、供给所须、奉进耒耜;特殊职掌,如参与朝政、兼任使职、兼任他官、临时差遣等。

    唐朝司农寺职掌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