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翟英范

双月刊

1008-2433

0371-63733250

450002

郑州市文劳路6号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Police College
查看更多>>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担负公安法律领域的科研和理论推广任务,探索新时期公安机关所面临的新问题,指导公安民警的执法实践,为领导决策和公安基层部门提供理论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辛世俊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新文化植根于新时代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标示着我们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表达:新文化形态是新的文化生命体;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方向性;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人民性;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全面性.建设新文化在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发挥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功能和引领功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公安院校文化育警的价值目标与实践路径

    戴卫华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公安院校青年学警在政治素质、警察意识、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还存在提升和强化的空间,也是文化育警面对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引领公安院校文化育警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的文化育警应以锻铸政治忠诚、培养捍卫中国式现代化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养成创新精神为价值目标.在实践路径上,通过对警务化管理制度、英模精神、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时代精神等载体的科学应用,培养出优秀的警务人才.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育警公安院校青年学警

    基于扎根理论的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研究

    任捷张睿敏王书玥李雅南...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研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过程并构建响应机制模型,是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完善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依据应急响应级别选取30起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包括响应目标、响应组织、响应逻辑、响应成效在内的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影响因素,构建起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模型,并从明确响应目标、构建高效的横纵联动的响应指挥组织、注重事件后续与舆情反应的组织回应和注重应急响应的高效性提出建议举措,为有关部门更好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提供参照,提升社会安全应急治理能力和水平.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扎根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检视及预防

    王枫梧黄志慧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成效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未成年人犯罪频发,呈现低龄化且文化程度偏低、男性占比高且体表多有文身、结伙作案且案件类型集中、犯罪技术智能化且以本地作案为主的现状.造成该现状的客观原因包括犯罪预防机制不完善、行业监管机制不协同、控辍保学机制不健全、家庭教育监管不重视、学校教育管理不落实、就业指导帮助不到位,主观原因包括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不强、网络负面信息识别不够、德法学习内生动力不足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生态系统理论具有内在耦合性.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从以下维度提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策略:从宏观系统上强化犯罪预防机制、协同行业监管机制和健全控辍保学机制;从中观系统上强化家庭教育监管责任、落实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就业指导帮助机制;从微观系统上强化自控能力、强化绿色用网、强化德法教育等.

    未成年人生态系统理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基于社会纽带理论的女犯出监教育模式研究

    吴一澜佟欣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监教育是监禁机关对罪犯改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罪犯回归社会的重要衔接步骤.近年来,女性罪犯呈现出以新型财产犯罪为主、刑期较短、中年居多、收入稳定性差等特点,但现有出监教育与女犯教育需求不匹配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基于社会纽带理论,采用调查问卷和SPSS统计方法,对女性罪犯出监教育现状进行评估、对女性出监教育需求进行精准画像,并据此提出更加匹配的出监教育模式:适应性恢复与家人的依恋情感纽带;分层设置技能培训课程形成稳定的社会承诺;以现代化治监理念对接女犯出监种类需求.使出监教育效能真正发挥,女犯更好回归并融入社会.

    出监教育社会纽带理论女性罪犯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设计和实践运行的偏差与校正

    方锁柱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庭前会议作为我国庭前准备程序的核心内容,其程序启动、程序参与、处理问题范围和制度效力等问题在规范上均未有严格限制或者约束,致使在实践中出现适用率不高,处理事项的范围扩大化,对法庭集中持续审理保障有限,辩方程序权利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机制完善的理念应当是防范追求诉讼效率对庭审实质目标的僭越,保障法庭集中持续审理,以及尊重以辩方权利保障为核心的程序价值.在具体制度建构中,应赋予一定情形下启动庭前会议的必要性,限定庭前会议的处理事项,明确参与主体的范围和保障参与权行使,以及规定机制的程序效力.

    庭前会议庭审实质化庭审质量集中审理权利保障

    案外人参与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审理:属性、模式与程序

    孟军徐榕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如何处置既是实体法问题,亦是程序法问题;不仅关涉案件事实准确认定,亦涉及诉讼参与人财产权利保护.传统诉讼模式下,案外人参与涉案财物处置程序内容阙如.经改革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确立案外人参与涉案财物审查程序,为案外人参与涉案财物审理提供程序空间.在此基础上需明确案外人参与审判诉讼地位,细化程序内容,构建具有诉讼化属性的涉案财物审理程序.

    涉案财物案外人权利保障诉讼化构造

    企业合规事实的刑事证明问题

    温馨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涉案企业刑事合规的司法程序中,刑事证明由传统的入罪证明为主、出罪证明为辅的模式,转变成了以"抗辩"出罪为主要证明对象的模式,由此传统的证明责任、证明方式和证明标准均发生了变化.不同于简单以是否是构成要件区分证明对象的方式,对企业刑事合规事实的证明增加了更多不可统一标准的因素,立足于证明对象的差异,应该构建企业对合规计划承担主要证明责任、控方对异议观点承担补充证明责任的证明方式,并为之对应建立可供执行的"综合"证明标准,以此规范涉案企业合规事实的证明过程.

    涉案企业合规证明对象证明方式证明责任证明标准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现实回应与理论省思——以20世纪30、40年代法律教育大讨论为视角

    张雷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政学两界围绕法律教育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历史影响大的讨论.因当时法律教育存在"诸事苟且"与"低质量微"弊病,非议与取消法律教育言论渐起.为推进法律教育健康发展,大批学者积极阐述法律教育救国论,从师资、教法与教材三维度归纳提炼域外法律教育的成功经验,从学制、师资、课程设置方面反思梳理本土法律教育问题清单,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环境改善等方面积极探索优化提升方案等,他们的理论争鸣丰富了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理论的同时,也为中国法律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导.

    法律教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材建设

    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分析视角

    陈涛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共同体,不仅是面对社会矛盾纠纷复杂化的现实需要,本质上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构建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共同体,核心要义在于搭建社会矛盾纠纷治理"一核多元"的治理结构,形成矛盾纠纷治理中政社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为此,必须要重塑多元主体间的关系,凝聚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建立多元主体间合作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进而真正将治理模式转化为治理效能.

    "枫桥经验"社会矛盾纠纷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