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蔡敬民

双月刊

2096-2045

xbbjb@hfuu.edu.cn

0551-62158519 62158517 62158516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锦绣大道99号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ter Educa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社会人文各学科的理论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探讨的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应用型专业研究:现状及展望

    余国江方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应用型专业的研究现状,有利于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2年发表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的551篇文章进行分析,绘制应用型专业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发文作者以及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结果发现:应用型专业的文献数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文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性不强,研究热点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三方面,"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是未来的研究趋势.为推动我国应用型专业的发展,需要从有效落实人才培养、切实促进实践教学、力争实现产教融合以及积极进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CiteSpace知识图谱

    从谋生驱动到生命超越:师范生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

    皮武
    9-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其超越性根植于人的本性,内蕴于培养目标之中.因此,师范生培养目标不应止步于"谋生"的需要,而要进一步体现对"超越"的追求.

    师范生谋生驱动生命超越价值追求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意蕴、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

    王庭余佳华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高校的参与和服务支撑,应用型高校作为地方主导的办学力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与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发展,提升应用型高校的服务地方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特色发展.分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乡土文化结合度、乡村资源整合度、乡村产业契合度、乡村人才吻合度不高的现实问题,提出"思创融合、校地协同、产创融合、专创融合"的优化策略,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王思雨蔡宗模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道阻且长.针对乡村对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以及文化振兴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探讨,充分挖掘乡村人才缺失、产业发展缓慢以及重塑生态文化的内在因素.职业教育着力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发挥自身教育体系优势以及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以期丰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发展、乡村生态文化建设,从而达到助力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路径

    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数字化研究——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

    韩云方明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政管理数字化旨在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数字赋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一种高效精准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数字化是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高校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研究重点.为此,聚焦安徽省某高校行政管理数字化的建设实践,分析高校行政管理数字化转型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高校行政管理数字化发展策略:统一数据标准、加强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培养数据驱动管理理念.

    智慧校园高校行政管理数字化

    德国政府新设转化与创新署——应用科学大学特色化发展的新契机?

    Hendrik Lackner陈颖
    32-3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政府试图通过设立一个新的国家科研资助机构来扩展国家资助体系下的科研、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生态系统.一直以来,德国科学基金会(DFG)都以资助德国综合性大学的基础研究为重.现在,新设立的德国转化与创新署(DATI)将特别向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扎根于地方的应用科学大学提供资助.随着该机构的成立,德国联邦政府致力于实现知识和创新更为迅速地转化为应用、转移到企业以及创建新的商业模式.文章介绍了德国转化与创新署的纲领和首个资助项目,将其与联邦飞跃式创新促进署(SPRIND)进行区分,并探讨了该机构的成立为应用科学大学的进一步特色化发展进程带来的机遇.

    德国转化与创新署DATI应用导向应用科学大学

    比较视野下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黄玉婷杨文斌潘晓梦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工程人才是建设大湾区的重要动能,大湾区工程人才培养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本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分析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势,提出以"分层协同""二维驱动""产教融合"为路径,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比较优势理论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TRIZ逆向"方法

    Swen Günther陈颖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TRIZ(俄语缩写)或TIPS(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公认的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系统化的方式解决(技术)冲突,从而推动产品或工艺的创新.德累斯顿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表明,该方法也可以反向使用,称之为"TRIZ Reverse",即TRIZ逆向方法.详细阐释这两种方法,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TRIZ逆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逆向创造技术转化

    基于KSAO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赵鹏朱叶楠赵丽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国内各高校对国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逐渐加强,以提高国贸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运用KSAO模型分析国贸专业毕业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质四个关键维度所需实践能力,针对当前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构建多维实践能力评价指标,来综合探讨多维培养模式协同路径,构建科学学科体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训练,注重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KSAO模型国贸专业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李璐璐张晓媛范晓博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诸多问题.以微生物基因编辑虚拟仿真平台为例,利用虚拟仿真在实验教学领域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生物工程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解决实验原理复杂、周期长、操作难度大等问题,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虚拟与实体结合,构建实体实验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些举措对提升生物工程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产教融合虚拟仿真生物工程微生物基因编辑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