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科技
化工科技

鲁建春

双月刊

1008-0511

hgkjcn@sina.com

0432-63973377;63978146

132021

吉林市遵义东路27号

化工科技/Journal Science & Technology in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化工领域技术类期刊,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检索性期刊EI、CA、CSI所收录。主要报道全国化工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改造成果,对国家、省、市级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教委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和各种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各种获奖项目优先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乙烯醇膜在低w(乙醇)溶液中的渗透汽化性能

    段文龙王战辉李瑞瑞龙蒙召...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乙烯醇(PVA)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w(乙醇)、温度和膜后真空度等条件,考察其在低w(乙醇)(w<5%)溶液中的渗透汽化行为。结果表明,渗透通量随着w(乙醇)增大而上升,分离因子呈下降趋势,出现临界值w(乙醇)=3%;渗透通量随着温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分离因子呈下降趋势,出现临界值t=50 ℃;渗透通量随着膜后真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分离因子呈下降趋势。得出的结论对PVA膜的渗透和汽化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渗透汽化渗透通量分离因子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电化学降解四环素效果

    朱鋆珊王婷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前期修饰电极的制备和表征基础上,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四环素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并优化了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溶液pH值、MWCNTs修饰量、扫描速率等测定条件。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电化学降解条件为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溶液pH=3。5,MWCNTs修饰量20μL,扫描速率80 mV/s,溶液中初始ρ(四环素)=0。5 mg/mL。采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偏压、初始ρ(四环素)、降解时间等因素对四环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压对四环素的降解效果影响不大;初始ρ(四环素)越大,四环素降解速率越缓慢;随着降解时间增加,四环素去除率逐渐增大,ρ(四环素)与降解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系数为0。981。

    多壁碳纳米管电化学四环素

    下层桨叶结构对搅拌反应器内部流场的影响

    加万里王勇高勇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搅拌反应器可以对物料进行均匀的搅拌及混合,极大提高了工艺物料的处理效率。利用CFD技术对搅拌反应器内的流场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下层桨叶结构对流体流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桨叶数目增加时搅拌效率增大,搅拌核心区域的流速较大,旋转域内部的流速增大;桨叶角度增加时桨叶搅拌区域的流速增大,但在旋转域的下部流速反而减小。

    搅拌反应器流场特性数值分析流速

    改进Sakai法合成1H-1,2,3-三氮唑

    毛学兵常丽霞朱玉芳曹广双...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Sakai法合成1H-1,2,3-三氮唑进行改进,以2,2-二甲氧基乙醛、对甲苯磺酰肼、氨为原料一锅法合成目标产品。优化了环合反应工艺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H-1,2,3-三氮唑收率为92。7%,纯度为99。4%,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通过工艺改进,减少反应步骤,提高收率,后处理更加简单,利于工业化生产。

    Sakai反应对甲苯磺酰肼2,2-二甲氧基乙醛1H-1,2,3-三氮唑合成

    功能化石墨烯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

    刘小静李俊燕党泽静祖丹怡...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氧化石墨烯(GO)、聚乙烯醇(PVA)为原料,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LYMO)为桥接剂,采用原位水热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GPGO)复合吸附剂。借助红外、扫描电镜等表征GPGO的结构,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索m(GLYMO)、pH值、吸附时间、Cr(Ⅵ)初始质量浓度、共存阴离子对GPGO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LYMO的桥接作用和强酸环境可极大地促进GPGO对Cr(Ⅵ)的吸附。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GPGO对Cr(Ⅵ)的吸附过程,由Langmuir模型计算出GPGO吸附剂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384。6 mg/g。Cl-和NO3-的存在对GPGO吸附Cr(Ⅵ)性能影响不大,但SO42-对该吸附过程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石墨烯聚乙烯醇偶联Cr(Ⅵ)吸附

    铕碳点对四环素的特异性识别与降解

    赵威轩孟深化施伟光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柠檬酸、1。0代聚酰胺胺和氯化铕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特异性识别四环素比例荧光探针,同时对四环素进行降解。结果表明,Eu3+-碳点(CDs)的量子产率为92%,具有抗干扰特性,可以特异性识别多种抗生素混合物中的四环素。c(四环素)=50 nmol/L~20 μmol/L,比例荧光强度和四环素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6 nmol/L。t=120 min,365 nm紫外光催化四环素的降解率为60%,经过5个循环的降解效率一致,具有优异的光催化稳定性。

    铕碳点四环素特异性识别光催化降解

    掺杂W的Ni磷化物制备和电催化性能

    李银成林介本苏宝玺申文...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硫酸镍、磷酸二氢铵、柠檬酸钠和钨酸钠在泡沫镍为载体的基底上,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Ni-W磷化物电催化剂,通过SEM和EDS测试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及样品表面的元素分布,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催化剂的析氧、析氢及催化活性等参数。结果表明,在100 mA/cm2电流密度下,Ni-W磷化物电位为231 mV,相较于Ni磷化物催化活性性能提高了 12%;Ni-W磷化物的双电层电容(Cdl)值为35。72 mF/cm2,相较于Ni磷化物的活性表面积提高近1。3倍。

    催化剂过电位电化学活性Ni-W磷化物

    超临界CO2萃取去除焦化废水中苯酚机理分析

    刘胜敏廖传华汪明星刘畅...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化废水处理难度大,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复杂,苯酚作为其中最难降解的产物之一,高效去除苯酚是一大难题。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采用模拟废水探讨了压力、温度、CO2停留时间、V(乙醇)、CO2流量等工艺参数对焦化废水中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优参数,并基于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设计正交实验,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V(乙醇)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苯酚的平均去除率为99。87%。另外,基于Gaussian 09W软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超临界CO2萃取法去除苯酚的机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苯酚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与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氢键,乙醇中的氢原子与CO2中氧原子形成氢键。研究策略的实施为焦化废水中苯酚的去除提供新方向,为苯酚的回收再利用提供可行性方案,为其他富含苯酚类有毒有害有机物的废水处理提供新思路。

    超临界CO2萃取焦化废水苯酚正交实验机理分析

    ZIF-L(Co)@P84衍生炭的制备及染料吸附性能

    吕芮宇郭扬王旭董肇勇...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ZIF-L(Co)为晶体,聚酰亚胺P84为聚合物,不同的炭化温度为变量,制备了基于ZIF-L(Co)掺杂 P84[ZIF-L(Co)@P84]的衍生炭材料。通过 SEM、FTIR、XRD、TGA 等对 ZIF-L(Co)@P84衍生炭进行表征,并进行染料吸附测试。结果表明,吸附时间为8 h,炭化温度为650 ℃的ZIF-L(Co)@P84衍生炭吸附效果最佳,该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94。269%,对甲基橙的吸附率为64。629%,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并对亚甲基蓝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

    ZIF-LP84衍生炭染料吸附

    兰炭燃烧特性

    杜凯刘宇轩郑娥李健...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热重分析法探究兰炭的燃烧特性,考察兰炭粒径、4种助燃剂[MnO2、Fe2O3、柠檬酸钠、Ca(OH)2]、w(柠檬酸钠)对兰炭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兰炭粒径有助于改善其燃烧特性;柠檬酸钠能够有效降低兰炭的着火温度、50%有机质燃尽温度,其着火温度由461。9 ℃降至409。5 ℃、50%有机质燃尽温度由626。3 ℃降至584。9 ℃;w(柠檬酸钠)<3。0%,兰炭的着火温度、50%有机质燃尽温度下降明显,其燃烧速率也基本保持不变,但随着w(柠檬酸钠)增多,兰炭的各项特征温度下降缓慢,燃烧速率下降明显,表明适量加入柠檬酸钠有利于改善兰炭的燃烧特性。

    兰炭助燃剂燃烧特性热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