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怀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怀化学院学报
怀化学院学报

李伟迪

月刊

1671-9743

hhxyxbsk@163.com

0745-2851055

418008

湖南省怀化市迎丰东路612号

怀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怀化学院学报》是怀化学院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本,160页,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43-1394/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9743。现任编委会主任阳柏苏,主编阳柏苏博士、罗康隆教授(特聘);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景慧副编审。《怀化学院学报》注重政治性、现实性、学术性、科学性、地方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栏目设置上能推陈出新,开辟了“邓小平理论研究”、“地方文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栏目,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平我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遴选刊发了大量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立论科学、论证充分、学术价值高和现实意义重大的文章,发挥了作为地方性大学学术期刊其引领学术思潮和学术导向的作用。《怀化学院学报》先后与国内600余家期刊建立了交流关系,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学报》、《香港大学学报》、《香港浸会大学学报》。此外还与《新加坡理工大学学报》、德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有密切的交往。有许多文章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的各刊物、《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科学院《中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等权威刊物转载、摘录。《怀化学院报》是我国仅有被德国《数学文摘》收录的60多家学报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怀化学院学报》被《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列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怀化学院学报》1989年被曾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湖南省高校研究会颁发的质量优秀奖。1999年,在湖南省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在湖南省高校自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并获优秀栏目设计奖。2002年在湖南省高校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略阳王氏与前凉政权

    朱骁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汉时期从河西迁往陇右的休屠王后裔略阳王氏家族,在西晋末年至十六国初期开始崛起.王羌是史载与前凉发生关系最早的略阳王氏人物,他在反对后赵统治失败后逃奔到河西.后赵末年,石虎数次发兵进攻河西,王擢积极参与并充当急先锋.后赵灭亡,王擢依违于前凉和前秦政权之间,又与前燕和东晋政权取得联系.后王擢投奔张重华,因张祚猜忌而投降前秦苻健.前秦时期,王擢之子王统任凉州刺史,苻坚发兵河西,王统率州兵参与了前秦灭前凉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崩溃,北方地区大乱,王穆护送前凉末代世子张大豫逃至河西,与吕光争夺凉州控制权,后兵败被杀.

    十六国前期略阳王氏前凉政权河陇政局

    福州聚成堂遗存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胡彩云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成堂是清末至民国间福州南后街众多书坊之一,书坊内的古籍版本齐全,是近代文人墨客经常流连之处.概述聚成堂历史去向,梳理其遗存文献构成.聚成堂遗存的雕版、古籍、民国文献,多是福建地区著名学者的著述,部分雕版弥补了纸本文献亡佚之缺憾.这批文献丰富了福建地方文化资源,对其展开抢救性保护与深入研究,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聚成堂雕版古籍民国文献

    雄杰劲直 渊雅疏达——论陶澍散文的湖湘书写及其文化影响

    刘振乾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澍以其传奇的人生阅历,将仕宦的"务实"熔铸于文章的"质实"当中,形成一种"充于内而扩于外"的"雄杰劲直,渊雅疏达"的文风.陶澍炼字渊雅,运笔劲直,行文疏达,而驱遣炼字、运笔、行文的则是其雄杰之气."雄杰劲直、渊雅疏达"的文风表现在士族谱序、舆地民情、名物论辩、诗文集序的湖湘书写当中尤为明显.陶澍散文的雄杰之气贯通在湖湘书写当中,为湖湘名物、制度、舆地、族系增添历史文化底蕴.陶澍的湖湘书写提振了湖湘士族的信心,为晚清湖湘文化的崛起导夫先路.

    陶澍散文湖湘书写文化影响

    主流语境中二次元圈群的文化实践与身份转变

    吴钊冷幸郭晨琳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次元圈群因独特的话语表达和行事方式,常被贴上"幼稚""废宅"等异端标签.主流社会的"特别关注"不仅给二次元圈群带来了"被凝视"的压力,而且在实际关系上构成了权力压迫,引发二次元圈群的"反凝视"权力对抗.二次元圈群异端行为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包括社会转型期的结构性压力、后现代元叙事凋零、代际差异、历史成见、商家逐利和媒体渲染等.随着网络媒介异军突起,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主流文化与网络文化双重叠加,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对抗性开始消解,越来越多具有积极意义的二次元文化符号出现在主流媒体视野和文化产品市场.

    主流语境二次元圈群权力对抗社会动因文化实践

    开征水资源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了吗?——来自A股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李永海贾致博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征水资源税试点是近年来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完善绿色财税体制的重要环节.在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成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基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4-2020年A股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水资源税试点改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水资源税改革对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水资源税主要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改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两个渠道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该政策效果在不同地区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企业之间存在异质性.本研究为继续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水资源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资本配置效率绿色财税政策

    双重资本禀赋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粮食主产区为例

    叶梦雅何如海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的微观数据,以粮食主产区农民样本为例,运用二元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双重资本禀赋下农村劳动力是否从事非农就业与非农就业区域的影响.总体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中,受教育年限对不同性别是否选择非农就业产生影响,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于非农就业地区选择上在东中西部出现差异.社会资本中除社会信任外,对是否选择非农就业和就业区域在性别和地区上均表现出不同联系和强度的差异性.因此,建议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增加农民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加快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多渠道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非农就业影响因素

    基层管理素质模型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改革研究

    杨若邻郭丹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刚毕业的几年里,大多数人属于作业人员或基层管理者,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基层管理能力.采用扎根研究方法采集基层管理素质,整理和提纯各项指标和结构,构建基层管理素质模型.以此为依据,从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考评体系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改革.

    基层管理者素质模型课程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扎根理论

    数字经济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贺唯唯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对象等均发生变化,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当前,"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不适应数字经济新要求的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与数字经济的背景不适配、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评价亟待优化、教学对象发生变化.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有:革新教学理念和优化教学目标,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强化前沿课程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应用,加强实践教学,促进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等.

    数字经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时代地方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稂丽萍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和要求.高等院校学报要坚守意识形态的阵地,发挥学术传播和育人功能.要从提升学术引领能力、编辑策划与把关能力以及出版服务能力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全面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做好学术期刊出版工作.

    使命任务功能定位学术引领能力编辑策划能力出版服务能力

    文化自信视域下学术期刊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

    杨英红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建设文化强国、传播中华文明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学术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学术期刊想要以新理念新格局在传播学术、宣传学术、引领学术上有所作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国话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办好新时代学科期刊,向世界传递中国话语.

    文化自信"两个结合"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