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34(IL-34)在小鼠慢性根尖周炎模型中的表达及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5 只SD小鼠,对其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制造根尖周炎的模型,并在0、7、14、21、28 d随机脱颈处死,解剖分离含有第一磨牙的下颌骨,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模型中根尖周的破坏情况.将下颌骨标本制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IL-34 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根尖周炎模型中的动态表达.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0~7 d根尖无明显异常,14~21 d开始出现轻度根尖破坏,28 d根尖阴影变大,范围增宽.HE染色显示,0 d根尖周组织正常未见明显改变,7 d炎性因子浸润开始增多,14 d出现明显的骨质破坏以及坏死中心,21 d炎性渗出减少,小范围的骨质破坏区域增多,28 d炎性细胞浸润趋于稳定,小范围的骨质破坏连接成片,大范围的骨质破坏形成.TRAP染色显示,0 d几乎看不到破骨细胞,7~14 d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在21d时到达高峰,28 d时轻微下降,但7、14、21、28d时均高于0d(P<0.05).RT-qPCR检测显示,7~28 d的IL-34 及TNF-α的mRNA表达量均逐渐增高,且在14d到达顶峰,在21d呈现下降的趋势,28 d又呈现上升趋势,在7~28d的表达量均高于 0d(P<0.05),并且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IL-34 的mRNA表达量随着根尖周炎病变程度发展而改变,尤其是与骨质破坏的程度相关,并与TNF-α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短暂的表达量下降说明其表达受到了抑制,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