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组合生态浮床对城市河流缓流水体净化试验研究

    王津李亚翠邢超汪梦琦...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由不同植物和生物载体组成的组合生态浮床应用于城市污染河道,考察了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组合生态浮床对水体中COD、氨氮、TN和TP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 70m沿程去除率平均分别达 22.3%、23.6%、21.6%和 9.7%.其中,美人蕉与碳素纤维生态草组合对高浓度水体中COD、氨氮、TN和TP 的去除效果最为显著,去除率分别为5.56%、14.2%、10.5%和9.7%;不同植物在低浓度水体中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梭鱼草对COD和TP的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分别达 10.04%和 11.1%,黄菖蒲对TN的去除率达 7.2%,千屈菜对TP的去除率达 11.1%,而阿科蔓生态基对低浓度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甚微.目前,城市河道水质受点源、面源等因素影响,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组合生态浮床能够适应水质的变化,可以有效改善污染河道水质.

    组合生态浮床城市河道缓流水体去除效果水质改善

    基于专利信息的内蒙古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杜青松周浩欣王佳鑫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背景下,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致力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实施露天煤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动绿色矿山建设.针对内蒙古地区露天煤矿生态修复现状,本研究基于 2005-2022 年内蒙古露天煤矿生态修复专利基础数据,通过技术领域分布、区域分布、专利技术构成功效等方面,运用专利分析方法对内蒙古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技术专利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论为内蒙古露天煤矿生态修复专利技术的总体趋势向好,但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技术创新的地域差异较为显著,有效专利的拥有量不足,专利技术功效有待提高.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优化专利布局策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专利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发挥内蒙古作为全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作用.

    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技术专利信息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硼泥的利用处置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

    陆琦田玉冰石瑶瑶郑凡瑶...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硼泥是一种含有硼元素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硼矿生产硼砂和硼酸的过程中,其处理处置一直是环保领域中的难点问题.传统的填埋或堆存处理方式可能导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受到污染,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对硼泥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方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当前硼泥综合利用处置现状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填埋技术与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结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经验,为硼泥资源化利用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硼泥利用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基于超光谱遥感技术的广州夏季O3垂直分布和潜在来源研究

    张倩华黄坤伦雷蕾徐明旺...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市是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臭氧污染逐渐成为影响该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开展污染成因研究.本研究基于 2023 年 6-8月广州市超光谱遥感监测站点番禺大学城站数据,对广州市夏季臭氧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解析臭氧污染潜在来源情况.结果表明:1)超光谱遥感观测数据与近地面国控站点监测数据相关性验证结果良好,超光谱遥感结果准确可靠;2)广州市夏季臭氧每日高值主要出现在下午 15∶00-16∶00 的边界层中层,夏季 6 月和 7 月平均值高于 8 月;3)广州地区臭氧浓度受外源输入影响较大.近地面臭氧主要来源于广东省东部;边界层中层臭氧主要来源于广州市偏东方向;高层臭氧主要来源于广州市东北方向,同时,广州市西南方向对臭氧输送也有所贡献.

    超光谱遥感广州市夏季臭氧污染后向轨迹潜在源区

    基于"末端控制-区域协同"的京津冀地区碳减排效应及时空特征分析

    张鹏程那晓红张家瑛顾承尧...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协同推进区域碳减排已被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作为我国最发达经济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始终将统筹环境治理作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然而,现有研究缺乏从京津冀地区总体视角,通过一致的比较框架来探究 3 省市碳排放与地区协同发展之间的区域协同减排效应.本研究选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碳排放量作为指标,并创新性地在末端控制-区域协同分析框架下,通过对数平均分裂指数(LMDI)方法量化部门末端控制、区域协同减排效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部门末端控制措施对京津冀地区碳减排影响较小,非控制、控制以及基线 3 种情景下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浓度依次下降,相较非控制情景,后两者降幅分别为 0.072 7%、25.376 3%,区域协同减排效应对于碳减排影响潜力巨大.河北省是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减排效应碳减排重要突破口,且 2014-2021 年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减排效应带来的碳减排主要归因于产业结构、家庭能源使用水平、能源强度等驱动因素.

    区域协同减排效应碳减排LMDI京津冀协同发展时空分异

    近岸浮游植物对海洋油污染的响应研究

    李政明陈晨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岸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其对环境变化尤其是油污染的响应能够显著影响海洋的生态平衡.尽管目前关于海洋油污染的研究较多,但关于浮游植物对油污具体响应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尤其是在不同油污浓度下的系统性生理变化.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船用柴油对浮游植物生长、光合效率、叶绿素a浓度、脂类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油污染显著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和叶绿素a浓度,影响脂类含量,并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表明浮游植物通过启动抗氧化防御机制应对油污染压力;2)胁迫响应蛋白活性随油污染浓度增加而显著上升.研究揭示了油污染对近岸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剂量依赖性影响,为理解油污染的生态效应及制定海洋生态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

    海洋油污染浮游植物生理影响光合作用效率抗氧化酶活性

    污染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应用

    彭川周学锋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依托电解铝企业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结合渣场及周边的环境调查、地质条件、水文特征、污染途径,对地下水污染进行预测模拟,对现行污染地下水及土壤风险管控技术从优缺点、场地适应性、施工方案、可实施性、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详细比选,择优以削源+阻隔+渗滤液抽出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渣场污染地下水及土壤风险管控.本案例实施可为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管控治理提供思路和借鉴,更好地解决遗留生态环保问题.

    风险管控污染防治污染地下水历史遗留

    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设施经济运行实践研究

    赵国成尹恩林杨胜全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内大中型燃煤电厂均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区域燃煤电厂按烟气深度治理要求完成烟气深度治理改造,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已领先于国际水平.烟气超低排放必然带来相应生产维护成本的增加,尤其现在燃煤电厂受煤炭市场影响,景气指数下降,面临综合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如何实现降本提效成为燃煤电厂面临的共同难题.本研究以某燃煤电厂为例,概述其为保持环保设施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降低运营成本,达到环保与经济两者的有效平衡,深入开展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经济运行实践,脱硫系统单位成本下降明显,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大中型燃煤电厂的脱硫系统经济运行实践方向,效果显著.

    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经济运行

    《环境生态学》杂志征订启事

    140页

    金梦海湾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影响因素研究

    江田田王刚沈阳张春艳...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7-9月中旬对金梦海湾进行了连续的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了区域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金梦海湾水质基本符合第三类海洋水质标准,并存在磷限制,水温、盐度、DO、无机氮(DIN)、磷酸盐(DIP)、硅酸盐(DISi)平均值分别为 28.7℃、26.20‰、8.59 mg/L、0.322 mg/L、0.013 mg/L、0.93 mg/L.本次调查共检出金梦海湾浮游植物 51 种,其中,硅藻门 19 属 31种,甲藻门 11 属 17 种,裸藻门 1 属 1 种,金藻门 1 属 1 种,原生动物门 1 属 1 种.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 433.94×104 cells/m3,主要类群演变过程为"中肋骨条藻→裸藻→极小海链藻→尖叶原甲藻→锥状斯克里普藻".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分布主要与水温、盐度、DO、DIN、DIP、DISi、N∶P、Si∶P显著相关.

    金梦海湾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典范对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