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研究分析

    李光超李燕刘艳奇周绪申...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开展了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5 月潮河入海口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分析,海水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浓度、潮河总氮排海量分析.结果表明:1)海水无机氮浓度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无机氮浓度在 7 月、8 月和 9 月最高,水质不能满足海水优良水体要求.无机氮浓度主要受硝酸盐氮影响,在 7 月、8月和 9 月硝酸盐氮分别占无机氮的 84%、89.7%和 82%;2)潮河贾家、邵家断面总氮浓度最低出现在汛期雨季,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7、-0.785,为负相关性,这与汛期雨季潮河水量增大有关;3)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与潮河总氮排海量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海水中无机氮浓度受总氮排海量影响较明显.贾家总氮排放量高是导致总氮排海量高的主要原因,总氮排海量受水流量控制.

    近岸海域潮河总氮无机氮

    北海海域海洋倾废现状分析与管理建议

    胡振李彦卿石瑞强周绪申...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北海海域疏浚物海洋倾倒量逐年攀升并处于高位,倾倒区使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对北海海域海洋倾废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梳理北海海域疏浚物海洋倾倒的现状、在用倾倒区的使用情况,分析疏浚物海洋倾倒需求与在用倾倒区容量的供需矛盾,提出倾倒区选划意见.同时剖析了目前在倾倒区使用、倾废审批与监管、倾倒区选划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不断提升北海海域海洋倾废领域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服务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北海海域海洋倾废疏浚物倾倒区

    长江十年禁渔与水生态协同保护的思考

    赵宇轩张凤周文强宋力...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了长江"十年禁渔"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长江"十年禁渔"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其与目标的差距,以及长江流域的潜在水生态影响.进一步提出了长江禁渔和水生态协同保护对策,包括强化统筹治理、加强物种保护和恢复、推进专业协同、夯实跨域融合理论基础、建设智联监管一张网等.为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十年禁渔长江水生态协同保护渔业资源

    道路声屏障对交通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詹兆平贾玲王鹏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声屏障是缓解快速路噪声污染的主要物理措施,同时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交通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为探索道路声屏障对交通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运用Fluent进行污染物扩散仿真模拟.本研究考虑道路声屏障高度变化和快速路外污染源距离,对比不同工况下污染物扩散分布情况,最终得出道路声屏障对空气污染物的影响.结果显示,道路声屏障能有效降低快速路下风处附近污染物浓度,且对路外上风处污染物的扩散具有阻挡作用,5 m声屏障工况下污染物浓度降低超过30%.此外,污染物浓度随着快速路外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无声屏障时,外部污染源距离400 m相较于距离 300 m和 200 m时,迎风侧 80m范围内的污染物浓度分别下降了 15%和 38%,但声屏障对这一影响存在抑制作用,有5m声屏障时,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 13%和 25%.声屏障既降低区域暴露水平又一定程度上阻碍污染物扩散,因此在考虑运用声屏障或者相关物理结构改造措施来缓解交通空气污染时,应当综合考虑其利弊.

    道路声屏障污染物扩散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广东省石化行业固废产生特点及处理现状研究

    罗娜林静苏闯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化行业固废产生量大、种类多、利用难度大,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石化行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种类及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得出广东省石化行业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污泥为主,危险废物以废碱、废矿物油、有机树脂类废物为主.处理方式方面,一般工业固废大多通过自行或者委外综合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主要通过焚烧和综合利用处理.进一步分析了广东省固体废物产生、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规划、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广东省石化行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具体建议.

    石化行业固体废物产生特点处理方式

    菌藻颗粒污泥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易鑫杨辉于婷陈忠泰...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保护和净化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水处理领域,菌藻颗粒污泥工艺通过菌藻协同作用,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类型的污水,实现脱氮和除磷效果.本研究将介绍菌藻颗粒污泥工艺的脱氮和除磷机理,并综述光照、pH、不同碳源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菌藻颗粒污泥光照生物脱氮生物除磷

    基于能流和碳流的文成县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杨金双黄平郑颖马文童...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各地开展精细化碳流分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符合我国能源结构、能够快速精细分析的能源电力分析模型和碳分析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光伏、风电、核电等清洁发电的全覆盖.以文成县为典型案例,基于能流和碳流模型,依据能源供给、能源传输、能源消费等数据信息分析了文成县的能源系统,并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趋势方面构建文成县全域的碳排放流.通过量化能源传输和消费过程中的碳流情况,直观展现文成县能源结构和碳排情况,并提出了文成县未来低碳发展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文成县处于"负碳"状态,产业碳排放承载空间和终端电力替换空间巨大,亟待建立配套机制,发挥碳资产资源优势.实际案例证明了能流和碳流模型能够快速完成地区能流碳流的精细化分析,有力支撑地方双碳规划.

    双碳能流图能源消费碳流图碳排放

    基于CiteSpace的水环境中汞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陈优肖方景谢民生崔小梅...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首次通过CiteSpace分析水环境中汞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热点和前沿.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 3 大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了 2008-2023 年与水环境中汞有关的研究,检索到相关文献 697 篇.使用CiteSpace生成了作者/国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图谱,获得了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图谱.结果表明:1)论文最高产者所发表的文章为8 篇,截至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2)中国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是该领域的领先国家和机构,分别发表了450 篇和21 篇论文;3)研究热点集中在汞离子、甲基汞、沉积物、原子荧光法、吸附以及水生生物.基于CiteSpace的研究结果,发现了国家、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密切合作.目前主要研究趋势为水环境中汞的检测方法和去除技术,因此,未来应更加重视高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汞离子监测网络的完善,建立更加完善的汞离子监测预警方法.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水环境

    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建议

    张俊文李湛江苏兴国周小平...
    125-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质量平衡法,测算了 2011-2022 年广州市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式下CO2、CH4 等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分析了CO2 排放当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研究表明:2011-2022 年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CO2 排放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 2017 年,2022 年为历史最低水平.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生活垃圾的处理量和处理方式的变化,而焚烧处理相较于卫生填埋其排放强度较低,处理方式从"填埋为主"转变为"焚烧为主",大大降低了CO2 排放量.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碳核算数据收集与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垃圾分类,优化焚烧处理技术,探索存量垃圾掺烧处理,推动行业碳减排.

    生活垃圾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碳减排垃圾处理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广东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研究

    庄伟严明伦见强彭叶棉...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动态研究,是评估广东省植被碳汇、生态修复效果的需要.根据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本研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 2001-2022 年广东省植被NPP 变化趋势,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岭区E1 和粤中区E2 植被NPP多年平均值在 1 000 gC/(m2·a)以上,成为南岭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的主体;2)珠三角区E4 植被NPP多年平均值在各生态功能分区中最低[491.51 gC/(m2·a)],依赖周边E1 和E2 生态区为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3)全省植被NPP呈总体增长趋势,粤西区E5 植被NPP连片增长最为显著;4)林地恢复对全省植被NPP增长贡献大.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开展,将为弥补珠三角生态欠账、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净初级生产力趋势分析生态功能分区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