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交通科技
黑龙江交通科技

王银涛

月刊

1008-3383

hljjtkj1978@163.com

0451-86683434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号

黑龙江交通科技/Journal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尼日利亚公路下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组织

    吴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适用于尼日利亚的沥青路面下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组织,以尼日利亚马拉巴至凯菲道路修复项目为依托,通过检测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开展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设计,测试了两种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提出了施工组织方案,并通过检验试验路段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和级配,验证了其适用性。结果表明: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4。7%,根据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所制备的沥青混合料满足尼日利亚的规范要求,试验路段的油石比与最佳油石比相符,筛分曲线与级配曲线基本一致。

    道路工程沥青路面下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组织

    基于国道339线昔阳县城过境段改造的设计评估

    闫瑞峰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国道339 线(原S317 线)昔阳县城过境段的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以新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和要点。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包括全方位安全守护、生态环境协同共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和区域协调发展策略,旨在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和区域经济。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并运用多路径概率分配方法进行交通量分配。设计方案考虑了平面线形、竖曲线、路线平纵组合和避险车道的精细化设计,以实现道路的安全、舒适和环保。通过通行能力评估,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确保了公路路线能够满足通行需求,达到相对自由流状态,交通运行质量良好。设计的公路路线服务水平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能够有效改善昔阳县城的路网结构和交通环境。

    公路路线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湿陷性黄土地区新建公路地基处理方案及工后沉降模拟计算

    肖春春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防止黄土湿陷沉降引起高填方路基失稳,以G8513 高速公路K12+220~K12+860 段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利用自重湿陷量和总湿陷量判断了黄土的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将地基划分为A段和B段。基于安全性、经济性、便于施工等原则,制定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案。对于A段,拟采用强夯法处理,处理范围应超出边坡坡脚 3。0 m,单击夯击能取1 200 kN·m,夯点布置形式为等边三角形,夯点中心间距取夯锤直径的1。2~2。0 倍,分主夯、副夯、满夯三遍夯击,当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50 mm时即可停止夯击。对于B段,拟采用桩径0。5 m、桩间距1。2m的灰土挤密桩处理。用沉管法成孔,桩体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并在桩顶铺一层40 cm的灰土垫层。随后,利用数值计算软件建立高填方路基的模型,模拟其在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沉降量,计算结果表明灰土挤密桩长度越大,工后沉降越小。当桩长>8m,工后沉降变化不明显,故比选的最佳桩长宜取8m。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处理换填灰土桩沉降模拟

    公路路基工程中常用的试验检测方法

    王浩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公路路基工程中试验检测方法,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至五峰乡二级公路路基工程为例,分别采用灌砂法与回弹弯沉检测方法检测公路路基压实度与路基弯沉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灌砂法检测公路路基试验,得出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结果,即6 个检测桩号的路基实测压实度均>95%,均符合公路工程路基压实度质量检测标准。采用回弹弯沉检测得出路基的弯沉代表值为23。7(0。01 mm),且路基弯沉的合格率高达98。41%,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试验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路基工程的检测效率。

    公路路基工程回弹弯沉检测灌砂法

    公路扩建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君
    20-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公路扩建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路基拓宽方式、不同路基拓宽宽度、不同路基高度,以及不同地基模量对新老路基变形的影响,同时对路基顶面水平位移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路基拓宽方式下,单侧拓宽方式相比双侧拓宽方式沉降量增大了 92。78 mm,水平位移增大了15。61 mm,因此,采用双侧拓宽方式为合适的拓宽方式。(2)路基高度为6。2m条件下,相比分层填筑方式,采用分部填筑时老路基和新路基顶面最大差异沉降分别减小了8。9%、3。1%,路基顶面水平位移减小了 4。1%。因此,采用分部填筑方式为合适的填筑方式。(3)路基顶面最大水平位移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相差0。56 mm,可认为路基顶面水平位移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4)在公路扩建工程中,建议采用双侧拓宽的方式对路基进行扩建,同时采用土工格栅加强新旧路基的拼接,可防止新旧路基间的相对滑动。

    新旧路基差异沉降数值模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构造特征对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的影响

    王利娟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对路面结构受力特征的影响,通过路基模型实验,分析了不同基层结构类型、基层厚度对路面结构内部力学特征分布规律的影响,探讨了路面结构内部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当基层厚度为40 cm时,距路表面70 cm处的横向应力较距路表面5cm处增加6。1 倍。在距路表面45 cm处,基层厚度为40 cm的路面横向应力较基层厚度为30 cm时减小31。67%。(2)随着距路表面距离的增加,不同基层厚度路面结构层内部的竖向剪切应力逐渐降低;在距路表面30 cm处,基层厚度为40 cm的路面纵向应力较基层厚度为 30 cm时减小 40。42%。(3)随着基层厚度的增加,路面结构内部的纵向变形逐渐减小,在距路表面25 cm处,基层厚度为40 cm的路面纵向应力较基层厚度为30 cm时减小25。33%。(4)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结构纵横向及剪切应力在规定范围内,宜选用较大粒径水稳碎石基层结构,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设置为30~40 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结构纵向应力剪切应力纵向变形

    不同路面结构参数下高速公路路面的受力响应

    陈华
    32-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路面结构参数下高速公路路面的受力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附加应力的影响,以及基层、底基层、面层参数改变对路面结构附加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路面各结构受到的最大附加应力呈线性增大。(2)在基层模量相同条件下,随着基层厚度的增大,路面结构受到的最大弯拉应力随之增大。(3)随着路面面层模量的增大,不同路面面层厚度下路面结构受到的最大弯拉应力逐渐增大。(4)在公路扩建工程中,建议对新路基采取加固措施,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路面基层和面层选取合适厚度,以防止因厚度过大导致的路面早期开裂和后期车辙问题。

    路面结构路基沉降附加应力

    山区城市道路选线方法与应用实例

    孙召葆胡战军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建设逐步向外围拓展,部分城市为解决建设用地逐步扩大对山地的开发利用强度。城市道路平面定线必须综合考虑规划路网、沿线用地开发、社会环境、公众参与等多因素影响,将突破以往按城市规划布线的习惯,山区地形起伏较大的道路还应考虑纵面线形、地质选线要求。从城市道路和公路设计相互融合的角度,回顾了路线选线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结合工程设计实例,阐述了山区城市道路选线应遵循的地形地质选线、可持续发展选线、安全选线、经济选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了选线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提出应将绿色发展、全寿命期建设理念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等建议。

    山区城市道路选线技术城市规划生态发展

    PFWD快速检测沥青路面压实质量的应用技术

    闫国华
    43-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沥青路面压实质量快速检测中PFWD应用的要点,以指导工程实践,依据PFWD快速检测理论和原理,采用了实例分析方法,研究了临离高速公路中一城市道路段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压实质量快速检测要点以及检测结果的龄期和温度修正思路,并给出了PFWD荷载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系统性能稳定,能持续用于施工现场质量监测与验收以及PFWD反算模量和路基路面压实度之间存在较好函数关系。

    便携式落锤弯沉仪沥青路面压实质量检测

    路基填筑高液限土工程性质改良

    张轩铭唐文洋张丛龚贵友...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液限土在实际路基填筑过程中会出现的沉降、开裂、滑坡等问题,分析常用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对沪渝高速公路高液限土路基取土试验,并对掺砂改良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掺砂前后高液限土的CBR值及含水率等性质,得出:(1)在高液限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砂可以改善高液限土自身的不良工程特性,掺砂率在20%左右效果最佳。(2)在CBR值最大时所对应的含水率下进行路基填筑压实,此时含水率略大于最优含水率,接近平衡含水率,后续使用阶段路基的含水率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路基的膨胀量不会超出容许范围,保证了路基结构强度值不出现较大的变化。

    高液限土路基填筑掺砂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