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李芳

月刊

1002-4107

hljjy-gj@126.com

0451-86608263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Journal 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高教评估研究为重点,探索我国高教评估理论与方法,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校本研究,立足黑龙江,面向全国,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老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理工科高校双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单子丹曾艳红王焱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双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MDM-ANP模型,明确学生专业素养、思想素质、专业师资队伍及思政课程融入四个指标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高校从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师资力量三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双创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新文科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教学效果评价培养目标

    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

    陈漫邓雯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科知识的交互融合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挑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形式简单乏味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措施,总结课程的改革成效、设计的重难点和创新点,以期为探索适应新文科建设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

    新文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会计学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唐洋周金标胡海波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旨在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以培养复合人才的综合能力为关键点,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科建设四大特点,阐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对地方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重的会计人员。

    新文科地方高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学术牵引机制下新文科课程改革设计与评价

    易魁谌雅雁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提出"新文科"建设方略以实现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再次将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改革理念推向高潮。文章在解读新文科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探究教学学术牵引机制在新文科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机理,构建教学学术牵引机制下的课程设置指标体系并形成标准课程改革框架,探讨未来新文科课程设计策略的基本要素和思考理念,形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科学思路。

    教学学术新文科课程改革高质量发展

    边疆高校顶岗支教精准扶贫乡村基础教育探析——以黑河学院为例

    苏丹张璐许海深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高校基于"立足边疆、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和服务特点,为推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边疆地区人口流失较为严重,教育体系有待调整。文章从边疆高校精准扶贫乡村基础教育的意义出发,通过梳理边疆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结合黑河学院十四年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总结了精准扶贫边疆地区乡村基础教育的举措与成效,旨在推广成功经验,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

    边疆高校精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举措与成效

    基于工作认同感角度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问题研究

    江丰沛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辅导员群体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但由于高校管理体制和学生管理方式所限,加之保障体系仍须改进,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状况愈发凸显。文章立足工作认同感视角,通过分析辅导员工作认同感困境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提出相应改善措施,以期改善高校辅导员工作状态,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思政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工作认同感工作倦怠

    全媒体视域下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探析

    陶飞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完善其应对机制,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意义重大。文章认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可以分为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反复期、缓解期、长尾期六个阶段,舆情展现出多元交互、裂变传播、即时扩散的基本特征。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构建"一体两翼"(高等学校—新闻媒体—政府网信部门)多方协同的应对机制,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真正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体系。

    全媒体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一体两翼

    后疫情时代"全线上SPOC"教学的探索与评价

    叶立国俞继仙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总结了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实践经验以期为后疫情时代教学提供借鉴。全线上SPOC教学模式的健康运行,需要以下四方面作为保障:一份完整的"课程运行说明"是线上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研究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高效运行的"学习共同体"是研究性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化整为零、零存整取"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可以为在线教学保驾护航。

    后疫情时代SPOC个性化研究性

    水利类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

    姜艳王笑峰孟凡香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水利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结构力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等特点,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之成为能够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水利工程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设"一流本科课程"背景下,文章分别从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过程及考核方式创新、课程改革实施成效四个方面,阐述了水利类专业"结构力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水利类专业一流本科课程结构力学教学改革

    专题研讨教学中"以研促教"教学方法翻转课堂的三重维度探析——以"人与自然关系"专题研讨教学为例

    夏群友杨慰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题研讨教学遵循"以研促教"的教学理念,文章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专长设计研讨专题,在教学设计上变研究内容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教学目标上变理论灌输为行为渗透,实现教师与专题、教学与研究的有机融合,并且进一步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与学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和主体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提升了教学质量。

    专题研讨教学翻转课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研促教三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