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浮针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罗学辉杜绍龙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配合浮针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68例单侧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在中成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浮针疗法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学指标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73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0、3.094、2.354、4.3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78、3.014、1.062、2.451,P<0.05;t=1.623、2.011、1.132、2.017,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配合浮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就诊治疗体验感及满意度.

    浮针关节镜痛风痛风性膝关节炎

    全麻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占翔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67,术中经实施全身麻醉)和研究组(n=68,全麻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水平及苏醒质量.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SpO2、PaO2高于常规组;MAP、PaCO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4、9.098、5.400、2.900,P<0.05);研究组患者过氧化氢(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常规组,丙二醛(MDA)、皮质醇(Cor)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8、19.242、3.992、12.745,P<0.05);研究组患者NRS、BPS、RAS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8、8.660、30.521、16.681,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5,P>0.05).结论:在微创子宫切除术中麻醉时为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可有效控制其血流动力学、抑制术后应激,对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右美托咪定安全性尚可,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麻醉苏醒情况

    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在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胎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徐振林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在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胎儿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8例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70例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孕妇采用传统产前监护,观察组孕妇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实施监护.比较两组孕妇胎动异常发生率、新生儿无刺激性胎心监护(NST)异常检出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孕妇胎心监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NST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92,P<0.05).观察组胎动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6、2.630,P<0.05);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中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吸入羊水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8、0.239、0.759、0.183、0.371,P>0.05).观察组孕妇胎心监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2,P<0.05).结论:基于物联网的胎心监护系统可有效提高孕晚期羊水量过少孕妇胎儿的监测效果,有效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高孕妇胎心监护满意度.

    胎心监护系统孕晚期羊水量过少胎儿监测妊娠结局满意度

    芪参益气滴丸在治疗冠心病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亚如张西西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在冠心病心衰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通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西药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率、前脑钠肽(NT-proBNP)、6 min步行实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86.67%)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V、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9、3.510、9.566,P<0.05);观察组患者CO、6 min步行实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0、11.122、2.302,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3、5.547、6.649,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衰患者中,在西药的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调节LVEDV、LVEF、NT-proBNP等指标,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芪参益气滴丸冠心病临床疗效心衰

    佐匹克隆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NF-κB、5-HT的影响研究

    杨晓辉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佐匹克隆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新郑天佑中医院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佐匹克隆治疗,持续用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描记结果、血清NF-κB及5-HT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总时间、觉醒时间、REM睡眠时间、SWS时间均长于对照组,REM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4.433、3.821、4.404、2.70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8、7.389,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8,P>0.05).结论:佐匹克隆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疗效更佳,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NF-κB、5-HT水平,减轻其精神症状,且安全性高.

    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佐匹克隆奥氮平睡眠质量

    理中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胃溃疡患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梅宝龙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理中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胃溃疡患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湖北省松滋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理中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胃液EGF水平、胃黏膜EGFR水平(积分吸光度值、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液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吸光度值、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7、5.121,P<0.05).结论:理中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可促进胃液EGF与胃黏膜EGFR表达.

    理中汤胃溃疡胃液表皮生长因子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罗兆丽杨春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PLLN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均行直肠癌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对直肠癌PLLNM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一致性,比较不同性质淋巴结的MRI图像特征.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MRI图像特征与直肠癌PLLNM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P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0例直肠癌患者经病理诊断共检出PLLNM 29例,未转移51例;MRI诊断共检出PLLNM 35例,未转移45例,两者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845).PLLNM患者的边缘模糊及型号不均匀占比显著高于未转移者,淋巴结短径显著长于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2、8.136;t=13.857,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PLLNM检出率与淋巴结短径、边缘模糊及信号不均匀具有正相关性(r>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信号是影响直肠癌P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I对直肠癌PLLNM的诊断效能较高,不同性质淋巴结的MRI图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淋巴结短径、边缘模糊及信号不均匀与PLL-NM密切相关,淋巴结信号是影响直肠癌P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用MRI测量淋巴结短径是诊断直肠癌PLLNM的可靠参数,对PLLNM的早期预测具有积极作用.

    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结石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张雪瑞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腹部平片检查和增强高端CT检查,分析2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腹部平片检查灵敏度为72.22%,特异性为52.34%,阳性预测值为46.02%,阴性预测值为77.01%,明显低于增强高端CT,其检查灵敏度为95.83%,特异性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89.61%,阴性预测值为9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8、63.445、44.522、25.654,P<0.05).200例患者中,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的70例,位于中段的35例,位于下段的83例,一侧输尿管多发性结石12例;结石发生于左侧输尿管的83例,发生于右侧输尿管的87例,发生于左右输尿管的30例;200例患者中,结石最小为1.5 mm,最大为48.5 mm.输尿管长度的相关因素与年龄未存在一定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身高、性别是决定输尿管长度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8、31.348,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增强高端CT检查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进而为结石患者术前准备适当长度的D-J管奠定重要基础.

    增强高端CT检查泌尿系统成像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

    基于DPT模式的中医院校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与建设

    项栋良朱路文李保龙支金草...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中医院校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物理治疗博士教育(DPT)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应用形式,提出了中医院校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基于该模式的实践教学,不仅很好地体现了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与建设思想,而且成功地完善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考核方式和应用模式,实现了作业治疗教育与作业治疗临床的有效对接.

    物理治疗博士教育模式作业治疗学实践教学中医院校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探索及思考

    梁力汉姚梦迪钟泽培毛钰蘅...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战略背景下,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对现今公共卫生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本科教育,在目标取向、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训练、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此,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从创新实践氛围的营造、教师端与学生端的创新意愿和能力的培养、支撑条件和政策保障的完善等方面锐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

    公共卫生本科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