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CYP3A4、CYP3A5、POR和ABCB1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

    黄婉虹陈秋林
    2051-2053,2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细胞色素P4503A5酶(CYP3A5)、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POR)和多药耐药性蛋白1(ABCB1)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且服用他克莫司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CYP3A4(rs2242480)、CYP3A5(rs776746)、POR(rs1057868)和ABCB1(rs1128503)基因型,并收集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共120例,在CYP3A5中AA基因型(非表达型)患儿血药浓度比GG和GA基因型(表达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5,P<0.001).在CYP3A5表达和非表达型中,CYP3A4、POR和ABCB1不同基因型均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3A5非表达基因型患儿使用他克莫司后肝损伤和肾损伤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表达基因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CYP3A5非表达基因型比较,表达基因型患儿肝损伤和肾损伤风险分别降低了0.31倍和0.32倍.CYP3A4、PRO和ABCB1不同基因型与患儿消化道反应、血糖异常升高、肝损伤和肾损伤发生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CYP3A5基因多态性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非表达基因型会增加肝损伤和肾损伤的风险.

    他克莫司基因多态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良反应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治疗效果及其logistic回归分析

    李梦珂李渊王建伟
    2054-2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术,随访1年,根据术后是否复发进行分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显示,1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中,术后有18例结石残留,残留率为12.00%(18/150);术后37例复发,纳入观察组,复发率为24.67%(37/150),未复发113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胆固醇水平、胆总管直径、乳头旁憩室、胰管反复显影、胆管角成角、合并炎症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5、7.037、15.270、10.784、20.156、23.180,P<0.05).胆固醇水平(>5.72 mmol/L)、胆总管直径(≥1.5 cm)、乳头旁憩室、胰管反复显影、合并炎症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胆总管成角(>120°)是保护因素.结论:胆固醇水平、胆总管直径、乳头旁憩室、胰管反复显影、胆管角、合并炎症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后操作,以降低术后结石复发风险.

    胆囊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影响因素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分析

    王东彩仝永方韩珍珍
    2058-2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有关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统计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统计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术后共有23例发生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20.00%(23/1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肿瘤分期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0.009、2.266、0.038、0.079、0,P>0.05);独居、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疾病认知程度、病程、辅助放疗、社会支持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7、14.944、9.590、19.120、13.939、12.990、13.64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居(OR=4.614)、家庭月收入<5 000元(OR=7.084)、医疗费用自费(OR=4.286)、对疾病无认知(OR=10.000)、病程>3年(OR=7.389),有辅助放疗(OR=5.856)、社会支持水平低(OR=8.382)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7、14.944、9.590、19.120、13.939、12.990、13.645,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风险较高,而其发生的因素众多,包括独居、家庭月收入<5 000元、医疗费用自费、对疾病无认知、有辅助放疗、社会支持水平低等.因此,临床需对上述高危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并施以个体化管理对策,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

    超声引导SAPB与氟比洛芬酯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应答与SP、NPY影响

    王启恒高卫国方亮
    2062-2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应答与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C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S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SAPB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h和24h时血清IL-6、IL-10、TNF-α、SP和NPY水平.结果:S组患者的术后静息疼痛和活动疼痛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4、8.859、8.647、8.764;t=9.351、9.129、10.769、9.608,P<0.05);S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与C组相比,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3、6.234、4.562,P<0.05);S组患者的术后1h和24h时血清IL-6、TNF-α和SP水平低于C组,IL-10和NPY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3、5.534;t=5.263、4.498;t=4.930、4.457;t=5.507、5.822;t=4.277、3.50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可以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消耗量,促进术后恢复,抑制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调节免疫应答及SP、NPY水平.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氟比洛芬酯胸腔镜肺叶切除免疫应答P物质神经肽Y

    NLR、FIB、CA19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评估分析

    邱静
    2066-2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FIB)、糖类抗原199(CA19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鄂州二医院收治的20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EM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实验室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血清NLR、FIB、CA199水平差异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FIB、CA199在EMT中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NLR、FIB、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2、5.001、31.696,P<0.05);不同病理分期EMT患者NLR、FIB、CA199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983、27.848、310.94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FIB、CA199联合诊断EM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0.627、0.659、0.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FIB、CA199在EMT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对于EMT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糖类抗原199

    不同方法及术后干预对翼状胬肉患者舒适度及疗效的影响

    何秋竹刘德成
    2069-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球结膜移植术及术后干预对翼状胬肉患者舒适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样本医院收治的200例(200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50例(50眼).A、B组采用切除术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C、D组采用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B、D组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观察对比4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治愈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4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3 d后缓解,2周后基本消失.术后1 d、3d、7d B组患者眼部不适较A组轻,D组患者眼部不适较C组轻,而A组与C组、B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3,P>0.05);术后1 d、3 d 4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1d、3 d B组患者视力较A组高,D组患者视力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6、3.088,P<0.05);4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约需4~6 d,B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A组短,D组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800,P<0.05);4组患者术后治愈率和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1.031,P>0.05).结论: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翼状胬肉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佩戴角膜绷带镜可减轻术后眼部不适,有利于角膜上皮愈合和早期视力的稳定,对翼状胬肉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翼状胬肉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角膜绷带镜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NT-ProBNP表达水平对房颤的预测效能分析

    郭志华郭雪华
    2073-2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表达水平对心房颤动(AF)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HFpE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合并AF的HFpEF患者列为合并组,将65例未合并AF的HFpEF患者列为未合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可导致HFpEF患者发生AF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各危险因素对AF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心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水平、钙通道阻滞剂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心率≥75次/min、LAD≥35 mm、NT-ProBNP≥125 pg/mL为导致HFpEF患者并发AF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验证,随年龄增长、平均心率加快、LAD增大、NT-ProBNP水平上升,HFpEF患者并发AF的风险会逐步升高,NT-ProBNP表达对AF的预测效能灵敏度、特异度较年龄、平均心率、LAD更高,截断值为420 pg/mL.结论:年龄过大、平均心率过高、LAD增大及NT-ProBNP水平升高均可导致HFpEF患者并发AF,NT-ProBNP对AF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N末端B型利钠肽原预测效能

    ficolin-3表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结局的影响

    董东海刘凌齐黄海宁
    2077-2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纤维蛋白胶凝素3(ficolin-3)表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2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入组前所有患者均给予爱通立(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ficolin-3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90 d时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HI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ficolin-3水平均明显增加,且预后良好组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9,P<0.05);治疗后14d和90 d,预后良好组患者NHI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90d明显低于治疗后14d时的NHI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57,P<0.05);治疗后14d和90 d,预后良好组患者NHISS评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1、32.257,P<0.05);治疗后90 d NHI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血清ficolin-3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患者血清中ficolin-3水平与治疗后患者NHISS评分成正相关(r=0.536,P<0.001),与治疗后NHISS评分的降低程度成负相关(r=-0.541,P<0.001).ROC曲线的AUC为0.746(95%CI=0.674~0.873,P<0.001),敏感性为65.49%,特异性为56.38%.当血清中ficolin-3水平低于20.28 μg/L时,预后不良率较高.预后良好组治疗至14d时未发生不良事件,预后不良组出现1例进展性卒中,1例脑出血.结论:血清ficolin-3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结局呈负相关,低血清ficolin-3水平的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更高.

    纤维蛋白胶凝素3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

    本刊对来稿的一般要求

    2080页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心肌保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陈西艳张茂银
    2081-2083,2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4月样本医院行LC的60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TPVB复合全身麻醉组(T组,30例)和全身麻醉组(G组,30例).T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椎旁神经阻滞(T8~T9椎体),阻滞成功后行全身麻醉诱导,G组单纯行全身麻醉.维持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所有患者于T0(麻醉前5 min)、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h)和T3(术后48h)抽取静脉血3mL检测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IL-6和IL-1β的变化情况(ELISA法).结果:在T1~T3时,T组的各项指标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数字评分量表评分、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比G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对于LC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胸椎旁神经阻滞心肌保护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