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不同脐部入路方式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商莹王宇男查恩华
    2470-2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经脐纵行和绕脐弧形两种不同脐部入路方式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一医院收治的6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脐部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经脐纵行入路组)33例和对照组(绕脐弧形入路组)3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单孔腹腔镜手术入路系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腹壁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脐部切口置入单孔腹腔镜多通道手术入路系统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第12 h、24h、72 h腹壁切口疼痛评分及术后腹壁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50、4.746、3.863、2.817、-9.439,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2例.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经脐纵行入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疼痛轻、提高切口美容满意度的优势.

    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单孔手术后并发症

    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联合静脉化学疗法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研究

    王菲胡靖
    2473-2475,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IAC)联合静脉化学疗法(IVC)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2例(113眼)R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6例(58眼)、B组46例(55眼).A组采用IAC联合局部治疗,B组采用IAC联合IVC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保眼率、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蛋白抗原153(CA153)]水平.结果:两组患儿保眼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21、0.261、0,P>0.05);B组复发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5,P<0.05);B组骨髓抑制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8,P<0.05);化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儿血清NSE、CA153水平均较化疗前降低,且B组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0、2.920,P<0.05).结论:与单纯IAC相比,对RB患儿采用IAC联合IVC治疗能有效降低RB患儿复发率及血清NSE、CA153水平,但骨髓抑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静脉化学疗法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生存率

    腹腔镜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

    于晶吴姗姗齐博
    2476-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BBE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胆肠吻合术后BBE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胺酰转肽酶(γ-GT)、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中和术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CRP水平显著低于开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2,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9、3.465、6.549、7.553、2.404,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41,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够有效降低BBEAS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临床疗效

    结直肠息肉术后复发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唐翔宇姚菲菲刘芬
    2480-2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师指导结肠息肉患者的随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内镜中心接受体检的163例初次进行肠镜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随访至2022年6月,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12例和未复发组5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直肠肠息肉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较大(OR=1.12,95%CI:1.04~1.22)、息肉数量较多(OR=1.47,95%CI:1.02~2.34)是结直肠息肉术后复发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与结肠息肉的复发密切相关.结论:年龄较大和息肉数量较多的患者结直肠息肉术后复发风险显著增高.息肉数量较多的患者肠镜检查时需要注意息肉遗漏问题,并应加强对年龄较大和息肉数量较多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术后随访,定期复查,以防止息肉复发.

    结直肠息肉复发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有分隔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疗效观察研究

    韩康
    2483-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有分隔的结核性胸膜炎(TP)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传染病医院收治的54例有分隔的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VC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患者采用CVC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72,P<0.05).观察组患者积液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抽液总量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3、2.447、3.182、2.306,P<0.05).观察组患者包裹性积液、胸膜反应、气胸、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316、16.923、12.694、11.075,P<0.05).结论:CVC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应用于有分隔的TP患者中能够缩短患者积液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其胸腔积液的抽取总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尿激酶有分隔的结核性胸膜炎积液消失时间

    两种方法建立肝癌皮下瘤块模型的比较

    高洪飞
    2486-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Wistar鼠和BALB/c裸鼠皮下瘤块模型.方法:抽取含Walker-256肿瘤细胞的BALB/c裸鼠腹水,进行离心洗涤,将洗涤液分别接种于Wistar鼠及BALB/c裸鼠腹股沟区皮下形成皮下瘤块.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实验鼠所建立的皮下瘤块模型成瘤率及瘤体生长速度.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下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两种方法成瘤率均为100%,但是裸鼠皮下瘤块生长速度快于Wistar鼠皮下瘤;裸鼠组的MVD与VEGF表达均高于Wist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5.13,P<0.05).结论:用Wistar鼠或裸鼠作为肝癌皮下瘤块模型均可以满足临床试验研究的需要,但由于裸鼠为免疫缺陷动物,瘤块生长速度会明显快于Wistar鼠,且肿瘤血管生成指标更高,故选择肝癌瘤块生长模型时,裸鼠为最佳选择.

    瘤块模型Walker-256肿瘤细胞Wistar大鼠BALB/c裸鼠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柱凝胶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价值分析

    曹丽幸包杰陈丹
    2489-2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溶血病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生产的疑似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中抽取14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法来进行溶血三项试验.结果:142例患儿血型分别为A型45例、B型46例、O型51例,共确诊31例,其中A型21例、B型10例、O型0例.三种血型患儿直接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中,血型为A型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检出率最高,均高于B型和O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85、5.683、4.874、5.463,P<0.05);确诊的患儿中,5例新生儿的溶血三项试验均为阳性,1例新生儿的直接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结果同为阳性,3例新生儿的直接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同为阳性,4例新生儿的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同为阳性,18例新生儿的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为阳性;就血型抗原的检出率而言,微柱凝胶法为100%,高于试管法的98.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83,P<0.05);就溶血三项试验的阳性率而言,微柱凝胶法分别为7.04%、7.75%、38.73%,均高于试管法的4.93%、4.23%、14.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683、11.783、4.781,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特点,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微柱凝胶法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价值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对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付裕陈坤玲李幸
    2492-2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对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2月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0例)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组(80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程度、焦虑症状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75%)较对照组(77.50%)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8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2,P>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34、15.746,P<0.05),但治疗12周后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7,P>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94、22.196,P<0.05),但治疗12周后两组间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9,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低于对照组的38.7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x2=8.935,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且艾司西酞普兰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抑郁症焦虑症状临床疗效

    氯氮平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心脏副作用的影响

    杨晓辉
    2495-2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狂躁症患者采用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对临床疗效及心脏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新郑天佑中医院精神科收治的86例BD狂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研究组给予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严重程度[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及心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RMS、PAN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5、8.406,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有所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9,P<0.05);研究组患者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低于对照组的16.28%(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8,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碳酸锂用于治疗BD狂躁症,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可避免加重心脏副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氯氮平碳酸锂心脏副作用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疗效分析

    陈昊阳徐倩吴雪
    2498-2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CVA患儿共计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分组,将患儿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两组患儿治疗观察12周,记录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儿符合治疗有效标准的共计36例,占比为97.30%,对照组30例,占比为81.08%,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5,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儿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27、10.976,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都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42、8.324,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12周期间的头痛、腹痛、眩晕、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的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3,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的日间与夜间咳嗽症状,也可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孟鲁司特钠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