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LR、MLR、PLR变化水平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

    于坚罗奇王江涛王小红...
    517-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水平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25例HFrEF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住院且除心力衰竭以外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超声心动图等情况,计算NLR、MLR、PLR,分析3个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在HFrEF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结果:HFrEF组患者NLR、MLR、PLR、LVEDD、EDV、E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616、-9.413、-8.591,P<0.001;t= 20.202、12.684、24.312,P<0.001);HFrEF组患者LVEF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19,P<0.001).NLR、MLR、PLR与LVEDD、EDV、ESV、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LR在HFrEF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NLR、MLR、PLR与HFrEF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NLR、MLR、PLR越高,HFrEF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越严重,为HFrEF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定参考.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应用200 μm钬激光光纤治疗球、膜部尿道狭窄临床分析及新思考

    高江涛程梦雅毛长青谢遵江...
    52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和思考内镜下应用(200 μm)钬激光光纤治疗球、膜部尿道狭窄的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86例内镜下应用冷刀及200 μm钬激光光纤治疗男性球、膜部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尿道造影均提示狭窄段<1 cm,彩超检查提示瘢痕厚度<0.5 cm和(或)合并部分假道.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冷刀组,41例):应用冷刀纵形辐射状切开狭窄段至正常海绵体深度;观察组(激光组,45例):采用200 μm钬激光光纤,"同轴法"纵向切开狭窄段并切除尿道瘢痕,深度同对照组.术后均留置16F硅胶尿管,2周后拔除,观察其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4、15.112、14.351、13.300,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其自行排尿情况同时复查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0、0.528、0.298、0.312,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独立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6、5.429、14.367、9.426、5.529,P<0.05).结论: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DVIU)应用200 μm钬激光光纤较冷刀不增加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评估手术疗效则需要狭窄长度和瘢痕厚度综合考虑.

    尿道内切开200μm钬激光光纤球、膜部尿道狭窄冷刀疗效

    风险管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TG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分析

    朱晓琳
    525-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免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期间对不良事件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TG治疗的1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干预组(64例,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的临床护理)和常规组(63例,仅实施临床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33,P<0.05);干预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2、10.197、28.313、3.712,P<0.05);干预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14.917、16.204、12.200,P<0.05);干预组患者随访期间病情复发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简明健康生活状况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2、7.685,t=11.386,P<0.05).结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ATG治疗期间实施风险管理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及预后并提升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风险管理免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不良事件预后情况

    宫颈癌组织中DACT2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联

    谢旭
    528-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2(DACT2)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DACT2 mRNA的表达,并对DACT2进行免疫组化观察;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BGS)分析DACT甲基化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法,分析DACT2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联性.结果:对比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征中分期、有无细胞转移以及宫颈浸润深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7、5.368、0.834,P<0.05),而年龄和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4、0.895,P>0.05);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DACT2去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45.00%、6.67%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54,P<0.05);宫颈癌甲基化组DACT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宫颈癌非甲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32、8.543,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ACT2启动子甲基化是引发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主要影响因素就是DACT2启动子甲基化,且DACT2启动子甲基化率越高,细胞侵袭和转移程度就越高.因此临床应密切监测患者DACT2启动子甲基化情况,有助于优化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宫颈癌组织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2启动子甲基化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相关性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探讨及对策分析

    熊艳敏
    53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109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统计不同年龄段(低龄、正常育龄、高龄)、不同BMI(偏瘦、正常、偏胖)产妇中IUGR的发生率,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IUGR将产妇分为病例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收集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包括产妇生理因素、精神因素、生活习惯、用药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子宫—胎盘血流动力学及血脂代谢功能等)及胎儿相关指标(包括合成代谢功能紊乱、胎盘、脐带等),经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导致IUGR的危险因素,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IUGR防治措施.结果:低龄、偏瘦、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合并症、血脂代谢异常、子宫—胎盘血流量低、胎儿宫内感染、大量放射线辐射、胎盘微血栓、脐带结构异常均为IUGR发生的危险因素(OR=2.232、2.614、1.125、2.528、2.049、3.163、0.314、3.662、3.214、0.398,P<0.05).结论:可导致IUGR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从各种危险因素出发,在分娩前做好产妇相应的干预及护理对防治IUGR具有积极意义.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危险因素对策

    围产期孕妇GBS感染情况及与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

    孙园圆赵建萍
    536-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590例孕36~42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统计围产期孕妇的GBS感染状况,并根据GBS感染情况,将孕妇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孕妇感染GBS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结局.结果:本研究的1 590例围产期孕妇中,共有84例(5.28%)GBS为阳性,1 506例(94.72%)GBS为阴性.阳性组及阴性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平均产次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妇的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存在阴道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等资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9.373、35.860、22.236,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BMI、存在阴道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为影响围产期孕妇感染G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阳性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产后出血等的概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9、24.067、27.741、35.902,P<0.05).阳性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病理性黄疸等的概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34、52.989、9.394、17.940、17.940、7.354,P<0.05).结论:围产期孕妇出现GBS感染可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因此,应对围产期孕妇开展GBS常规筛查,以保障母婴安全.若孕妇感染GBS,应尽早干预,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围产期B族链球菌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

    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

    王红梅
    540-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在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的20 181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人数,总结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等基础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 181名献血者中,无献血反应19 931名、出现献血反应268名,其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250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24%(250/20 181),将献血者分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sponse,VVR)组(250名)、非VVR组(19 931名).两组献血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08、40.151、45.562、9.011,P<0.05);两组献血者在职业、献血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8、0.770,P>0.05).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将发生VVR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性别(男=1,女=2)、年龄(18~<40岁为1,40~55岁为2,>55岁为3)、体重(<55 kg为1,≥55 kg为2)、献血次数(初次献血为1,重复献血为2)、献血量(200 mL/次为1,300 mL/次为2,400 mL/次为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年龄(18~<40岁)、高体重(≥55 kg)、初次献血、高献血量(400 mL/次)均为VVR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均为VVR的影响因素,应做好献血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干预工作,减轻患者精神紧张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降低VVR发生风险.

    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献血次数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培美曲塞、依托泊苷与顺铂联合胸部放疗对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远近期疗效的影响研究

    丁典
    543-545,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依托泊苷与顺铂联合胸部放疗对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远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胸部放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P)化疗方案治疗.比较化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记录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2、4.861、6.71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生理、心理、环境、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7、5.004、5.138、4.744,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3,P<0.05).结论:PP同步胸部放疗可增强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肿瘤标志物水平复常,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安全可靠.

    晚期肺腺癌培美曲塞依托泊苷顺铂胸部放疗肿瘤标志物

    儿童消化道异物35例手术治疗分析

    张晨张晓雯陈子民
    546-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需手术治疗的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消化道内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中,男性28例(80%),女性7例(20%).年龄范围从11月~9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哭闹19例(54.29%)和呕吐17例(48.57%).所有患者做X线检查,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33例(94.29%),包括:多个磁珠30例,尖锐金属异物3例;提示消化道异物阴性2例(5.71%),包括泡发球1例、枣核1例.做超声检查共13例,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10例(76.92%),其中有2例患儿在超声检查中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而在X线检查中则为阴性.全部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月,发生消化道梗阻并发症5例.结论:磁珠和尖锐金属异物是常见需手术治疗的儿童消化道内异物种类,腹痛哭闹和呕吐是该类疾病的主要症状,儿童消化道异物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多个磁珠更易引起的消化道并发症,家长及儿科医生需重点关注.

    消化道异物儿童外科手术磁珠

    体外冲击波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代云霞张魁王继伟张娟...
    55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分别实施艾瑞昔布片、体外冲击波、艾瑞昔布片+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夜间背痛程度、总体背痛程度、外周关节肿胀或疼痛评分、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测量指数(BASMI).结果:C组治疗有效率较B组和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7,P<0.05);治疗后,C组、B组、A组夜间背痛程度、总体背痛程度、外周关节肿胀或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29、66.623、55.872,P<0.05);治疗后,C组、B组、A组患者BASDAI、BASFI、BASMI评分逐渐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61、16.090、15.522,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艾瑞昔布片、体外冲击波治疗相比,应用两种方式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提升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感受,并改善脊柱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体外冲击波镇痛功能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