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在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的20 181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人数,总结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等基础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 181名献血者中,无献血反应19 931名、出现献血反应268名,其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250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24%(250/20 181),将献血者分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sponse,VVR)组(250名)、非VVR组(19 931名).两组献血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08、40.151、45.562、9.011,P<0.05);两组献血者在职业、献血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8、0.770,P>0.05).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将发生VVR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性别(男=1,女=2)、年龄(18~<40岁为1,40~55岁为2,>55岁为3)、体重(<55 kg为1,≥55 kg为2)、献血次数(初次献血为1,重复献血为2)、献血量(200 mL/次为1,300 mL/次为2,400 mL/次为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年龄(18~<40岁)、高体重(≥55 kg)、初次献血、高献血量(400 mL/次)均为VVR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均为VVR的影响因素,应做好献血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干预工作,减轻患者精神紧张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降低VVR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