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癌患者家属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陶霞刘稳董艳刘玉荣...
    972-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家属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肺癌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对影响肺癌患者家属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家属各维度照护需求得分为:获得支持维度(41.07±4.17)分,亲近患者需求维度(33.21±3.51)分,获取信息维度(30.15±5.32)分,病情保证维度(25.18±4.43)分,自身舒适维度(19.66±4.36)分,总分为(149.27±21.79)分;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医疗支付方式、既往照护经历、照护时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家属获得支持维度、亲近患者需求维度、获取信息维度、病情保证维度、自身舒适维度与照护需求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医疗支付方式、既往照护经历是肺癌患者家属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家属的照护需求较高,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医疗支付方式、既往照护经历是影响其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

    肺癌家属照护需求影响因素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的效果评价

    刘一颖
    975-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评价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摄食细节管理,联合组患者实施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血清营养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0.265,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干预前低、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高,且联合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2.358,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TC、ALB、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1、0.655、0.396,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血清ALB、H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87、2.248,P<0.05),两组患者血清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34,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5).结论:将神经电磁刺激联合摄食细节管理应用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脑梗死吞咽困难神经电磁刺激摄食细节管理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对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伟民王辉于兴祎
    978-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SP)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病性障碍科收治的80例SP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三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精神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7、2.856、2.608、3.486、2.617,P<0.05);两组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6、2.798、3.546、3.567,P<0.05);两组患者Corne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4、3.092、2.889,P<0.05);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2.953、2.588,P<0.05).结论:对SP康复期患者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可有效促进其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加速患者康复.

    精神分裂症自我角色认同康复期人格特质心理韧性生活质量

    双心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ABP术后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观察

    翟秋翎郭莎莎董佩霞
    982-984,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术后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IABP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给予双心护理,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效果.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PANA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较患者舒适度(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99、6.118、2.864、2.278,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AN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AN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5,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3,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ABP术后采用双心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双心护理舒适度心理精神

    家属参与共治原则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刘丽萍王红利高峰
    985-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共治原则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样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家属参与共治护理干预,干预时长2周.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的区别,比较干预前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经皮胆红素水平的区别.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620,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8,P<0.05).结论:家属参与共治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依从性与家属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家属参与共治原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依从性满意度

    术前焦点导向型心理干预对高位胆管癌切除术患者心理压力、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迁王珣刘爽
    989-991,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术前焦点导向型心理干预对改善高位胆管癌切除术患者心理压力、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接受高位胆管癌切除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焦点导向型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生活质量(皮质醇水平、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23.871,P<0.05);观察组患者NE、E、皮质醇水平在T2时上升,在T3时下降,且T2、T3时患者的NE、E、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09、13.461、10.976;t=15.979、12.149、6.26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上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118、7.400,P<0.05),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躯体功能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5,P>0.05).结论:术前焦点导向型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高位胆管癌切除术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高位胆管癌切除术焦点导向型心理干预心理压力应激反应生活质量

    以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姜晓燕
    992-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84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中的反复重现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症状、社会功能受损、主观评价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904、8.546、9.793、8.020、9.233,P<0.05);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8、5.105,P<0.05);两组患者健康调查问卷(SF-36)中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9、6.491、4.175、7.316、4.954、4.625、5.655、5.614,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0,P<0.05).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重度烧伤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改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重度烧伤应激系统理论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围术期整体护理与规范化疼痛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研究

    崔金凤
    996-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疼痛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行TKA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疼痛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活动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6、2.567,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77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6、3.727、3.494、3.618,P<0.05).结论:对行TKA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疼痛干预,能够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整体护理规范化疼痛干预膝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

    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研究

    卢少芬吴燕萍
    999-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LRC)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行L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术后发生肠梗阻的1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肠梗阻的5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LRC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总结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LRC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后24h盆腔引流量、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5.630、14.404、6.965、8.979、9.89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后24h盆腔引流量、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每日活动量是LRC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967、0.419、0.918、0.793、0.607,P<0.05).结论:高龄、肥胖、术后活动量少易导致LRC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因此,临床需重视其危险因素,术前需筛选出高危患者,做好预防性护理干预,从而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肠梗阻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响研究

    杨舒月张毅刘倩刘善贤...
    1003-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对颅内动脉瘤(ICA)患者应用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样本医院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41)与试验组(n=42).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参照组进行护理干预,试验组手术前后均采取细节性护理干预,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以及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认知功能量表(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4、2.339、2.251,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P<0.05);实验组临床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8,P<0.05).结论:针对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患者配合应用细节性护理模式加以护理干预,患者可获得相对较细致且全面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全面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细节性护理动脉瘤夹闭术颅内动脉瘤应用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