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明旭

季刊

1672-1101

xuebao@aust.edu.cn

0554-6668107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理工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党衰落:影响国外政党长期执政的风险因素——基于政治衰退理论视角的分析

    钱周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党权力结构失衡、政治生态腐化、执政绩效不佳、意识形态混乱、政党能力弱化与政党更新不畅是影响国外政党长期执政的主要风险因素.有鉴于西方政党衰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葆生机活力需要汲取国外政党执政失败的有益经验教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党的适应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国外政党长期执政风险政治衰退

    中共"二大"代表考证

    代先祥韩玥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二大"是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由于相关原始文献资料严重缺失,会议地点频繁更换,以及会议代表未经民主选举产生等原因,中共"二大"代表的名单始终难有定论.文章通过史料的比较、鉴别,在分析中共"二大"代表构成的基础上,梳理出包含 12 名代表的完整名单,并对大会的列席人员进行了考证.

    中共"二大"代表考证

    再论两晋南朝时期的弹劾文化

    李正君王锦润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晋南朝时期,弹劾文化已经形成并趋于稳定.探讨这一时期弹劾文化机理是深入理解古代监察体制的重要视角,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阐释:其一是弹劾精神文化,两晋南朝的君主和大臣都极力弘扬弹劾精神,营造浓厚的弹劾文化氛围;其二是弹劾行为文化,君主通过各种制度手段规范监察官员的弹劾行为,增强其本身及弹劾实施的庄严性和权威性;其三是弹劾激励文化,君主从地位待遇及情感两个方面激励监察官吏,认同其职任身份,以刺激其敢于弹劾,更好地发挥监察效能.文章从多维度解释、分析两晋南朝弹劾文化,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体系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两晋南朝监察弹劾文化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江苏省各县及县级市为例

    方永胜曹雪儿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以其低成本、便捷的形式让更多群体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对县域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江苏省各县及县级市为例,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测度得到40 个县及县级市2014-2020 年乡村振兴指数,并采用OLS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1)江苏省各县及县级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及其5 个维度之间显著正相关;(2)两者之间存在单一门槛特征.结论是:各地区可通过加强数字化基建、完善金融征信体系、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率等措施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这些举措将有效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最小二乘法门槛效应

    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胡笑梅刘凡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2-2021 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从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3 大地区的角度考察二者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收敛性.研究运用了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和收敛模型.研究发现,全国整体以及3 大地区内部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提高,差距也在逐渐变小;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在整体上大于东部地区;3 大地区内部尚未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极化特征,但从全国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的极化现象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地区在空间上分布集中,较低水平的地区能受到高水平地区的辐射效应;全国整体和3 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不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存在β收敛,东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因此,未来要继续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完善区域发展机制,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收敛

    学习时间与学习动机对在华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的影响

    温舒雷鹏飞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高校学历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学习时间与学习动机对在华学历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华留学生主要使用非语言、回避、求助、语义场、目的语、检索以及信息放弃7 种交际策略,多采用积极的交际策略解决问题;不同学习时间在华留学生非语言策略使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动机对在华留学生求助策略、非语言策略使用存在较大影响.

    交际策略学习时间学习动机

    技术义肢·知觉后勤·速度中心:维利里奥电影技术观

    邓婷婷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利里奥常从技术维度思考电影的美学内涵,并关注到电影技术与人的关系,即电影如何综合运用技术询唤人的情感.维利里奥笔下的电影不仅融汇了各种技术,而且还作为人体感官的延伸,为人体源源不断地施以知觉力量.在此基础上,维利里奥进一步论述了电影的核心问题——速度,并将"速度"置于现象学维度上加以探讨.

    维利里奥电影技术义肢知觉后勤速度

    无声胜有声——《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的瘟疫叙事技巧

    孙伟于元元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分析波特《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的瘟疫叙述技巧.《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关于大流感的直接叙述寥寥无几,表面上大流感的叙事声音近乎为零,但波特通过对叙事视角、顺序和时距的巧妙运用使文本处处潜藏着对大流感的讲述.这种"无声胜有声"的瘟疫叙事技巧不仅能够彰显波特叙事手法精湛,真实展现大流感给人民带来的生理、心理双重痛苦打击,而且也能够给予后疫情时代下的当代读者启示.

    《灰色马,灰色的骑手》凯瑟琳·安妮·波特瘟疫叙事技巧热奈特

    人工智能时代MTI人才培养面临的伦理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丁大琴刘慧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蓬勃发展,应用广泛,极大地改变了翻译实践方式和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也引发了译者主体地位遭到破坏、自身翻译能力遭到矮化、价值遭到贬值、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系列伦理问题.文章从翻译技术伦理视域出发,在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缘由的同时,提出增强学生翻译主体能动性、优化学生自身翻译能力、加强翻译技术伦理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等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技术伦理观,为进一步完善MTI 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翻译技术翻译技术伦理伦理教育MTI人才培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两种英文版本比较探析

    宋仕振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两种英文版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译文修改类型与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针对黄友义提出时政翻译所需要的"三种意识",即语言意识、政治意识、国际意识对译文修改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度反思.分析结果显示:部分修改是出于目标语读者之间差异等因素的考虑,而多数修改旨在纠正原译本理解偏差、表达不合理等问题,以提高文本整体翻译质量.与此同时,最新译本中,时政翻译的"三种意识"更为凸显.但要想进一步提升这"三种意识",应大力培养译者的查证能力,保证政治概念翻译的准确性;采取分众化翻译策略,强化传播的针对性;优化中外合作翻译模式,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比较分析"三种意识"时政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