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交通科技
湖南交通科技

陈菁

季刊

1008-844X

hnjtkjbjb@163.com

0731-85221554

410015

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472号

湖南交通科技/Journal 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学术性和实用性是湖南省一级期刊。主要刊登我省乃至全国道路、桥梁、地方铁路、汽车、船舶、港口、筑路机械等方面的科技论文、实用技术、科研成果、交通管理方面的好经验、重点工程的技术总结、运输市场的新情况及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交通方面的选进技术、信息资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宁夏地区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马永智李龙山陈维斌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的力学响应及行为特性,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依托宁夏地区某新建高速公路试验段,通过优化路面结构、材料和厚度组合,设计了结构1(粒料类+半刚性基层)、结构2(沥青混合料+半刚性基层)和结构3(全厚式沥青路面)3种不同类型的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方案,采用3D-Move Analysis Ver2.1软件计算了不同层位的力学响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3种路面结构路表下沥青层内0~5 cm的区域均为高应力复合区,是最容易发生压缩变形和剪切推移等病害的主要区域.此外,最大拉应变主要出现在沥青层底部,是导致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3种路面结构均满足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要求,但与结构1和3相比较,结构2在延缓沥青路面疲劳开裂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道路工程长寿命沥青路面力学响应轮载作用

    湖南省交通领域减污降碳路径研究

    董岩斌李泉蒋康刘克非...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湖南省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管理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分析湖南省机动车污染物整体排放情况及各市州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基础上,划分了污染物排放重点城市,阐述了当前湖南省交通领域减污降碳的现状与难点,提出了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湖南省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工作发展不平衡,存在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之分,重点区域排放压力大,应放在降碳攻关首要位置;清洁能源车辆是未来发展趋势,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车辆是实现交通领域减污降碳的最直接和最有效途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采用多式联运等现代交通手段有助于低碳交通发展.研究成果可为推进湖南省乃至全国"双碳"顶层设计及制度体系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交通领域减污降碳绿色交通低碳交通

    复合改良土强度特征及利用LOOCV的预测研究

    向俊宇
    12-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复合改良土强度特征并在数据有限情况下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针对湖南省某高速公路膨胀土,掺入粉煤灰(FA)和聚丙烯(PP)纤维进行复合改良,并开展了不同养护方法、养护时间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劈裂抗拉强度(STS)试验,探讨了 FA和PP纤维对膨胀土强度改善的耦合效应,并尝试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建立可靠的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研究表明:FA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和水化胶凝作用可显著提高膨胀土的UCS,在添加FA的同时添加PP纤维,可进一步增加其抗拉强度,但PP纤维不宜添加过多,20%FA+0.5%PP纤维的组合具有最佳强度;复合改良土抵抗干湿循环的能力较素土有所增加,但干湿循环作用下其强度仍然有一定衰减;在试验数据不充足的情况下,利用LOOCV有助于训练并建立可靠的ANN预测模型,该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以外的试样强度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从而为路基复合改良土性能机器学习预测提供参考借鉴.

    路基膨胀土复合改良无侧限抗压强度人工神经网络留一交叉验证法

    考虑环境影响的路网级养护决策优化方法及应用

    蔡海泉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综合考虑路面养护效益、费用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形成养护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路网级养护方案决策优化模型和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江苏省某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所辖路网开展养护决策优化.结果表明:在养护资金约束条件下,建立的路网级养护决策优化方法适用性良好,相较于传统养护决策方法,该方法能大幅提升养护效益、降低能耗及排放.

    公路工程养护决策环境影响优化

    高速公路软基强夯置换施工控制试验和质量检测

    张向川李绍龙秦桂芳王垚...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夯置换是浅层软土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在诸多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依托贵州省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山间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对强夯置换墩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夯沉量和地基超孔压)进行现场测试,采用瞬态面波法和地质雷达法对强夯置换软土的处治效果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每一次填料后,单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累积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夯击能量在地基传递过程中不断衰减,越靠近夯点,地基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峰值就越大;强夯置换平均置换深度约8 m,能达到中软土以上地基处理的标准.所得结论可以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道路工程强夯置换墩现场测试夯沉量超孔隙水压力质量检测

    基于LAS试验的木质素改性沥青疲劳性能研究

    程波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线性振幅扫描(LAS)试验,对不同基质沥青、木质素掺量和老化程度下的木质素改性沥青(LMA)进行研究.根据黏弹性连续损伤(VECD)模型和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木质素掺量与沥青疲劳性能的关系,并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LMA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木质素掺量增加,LMA的抗疲劳性能增强;考虑材料差异性的条件下,失效循环次数与木质素掺量的相关性更高,而考虑老化程度的影响,抗疲劳因子对木质素掺量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验证了 LAS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建立LMA及其混合料的疲劳模型,有助于可持续的耐久性沥青路面建设.

    道路工程木质素改性沥青疲劳性能线性振幅扫描

    废胶粉/竹纤维复合改性环氧沥青耐酸雨侵蚀性能试验

    祁东黄静宇邓送祥
    35-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发耐酸雨侵蚀型沥青结合料,采用周期干湿循环浸泡试验、动力黏度试验、黏附性能试验、组分分析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分析废胶粉/竹纤维复合改性环氧沥青的水稳定性,并与TPS高黏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酸雨腐蚀会导致沥青结合料呈现老化特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能显著降低,进而导致沥青产生严重的水损害.随着浸泡周期的延长和酸液浓度的增加,各沥青结合料抗水损能力逐渐下降;废胶粉/竹纤维复合改性环氧沥青具有比TPS高黏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更为优异的耐酸雨腐蚀能力;由于环氧沥青含有特殊的极性基团和热固性树脂,其低收缩特性赋予环氧沥青卓越的黏结能力和坚固的内部结构,因而能够有效防止因水入侵、表面剥离或降温引起的裂纹,进而大幅弱化酸雨的腐蚀损害;酸雨腐蚀可使沥青结合料中部分短链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长链化合物,沥青胶体结构稳定性变差,动力黏度降低.

    道路工程酸雨侵蚀环氧沥青废橡胶竹纤维

    基于RICM技术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压实质量控制研究

    蔡纲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弥补灌砂法的不足,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Roller-integrated compaction moni-toring,RICM)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由于填料性质复杂多变,RICM指标对不同填料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文章旨在验证基于RICM的压实控制值CCV指标能否作为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层压实质量的控制指标.根据现场碾压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并构建了 CCV指标与混合料相对密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CCV指标与碾压遍数、相对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压实质量,因此CCV指标可用于实际路面工程压实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压实质量控制压路机集成压实监控技术压实控制值

    废塑料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贺庆
    47-5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废塑料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采用三元共聚物(RET)和聚磷酸(PPA)为改性剂制备废塑料改性沥青,通过汉堡车辙、低温小梁弯曲、浸水马歇尔与冻融劈裂及肯塔堡飞散试验对不同RAP含量(0、10%、20%)废塑料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和抗松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基质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掺入废塑料改性剂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低于基质沥青混合料,且RAP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废塑料改性剂和RAP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有负面影响,RAP掺量从0增加到20%,弯拉应变降低了 9.6%;RAP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不利影响,但废塑料改性剂可有效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废塑料改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松散性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飞散损失最高变化幅度可达39.2%,但仍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

    道路工程废塑料再生沥青混合料抗松散性

    格构式锚杆加固高陡路堑边坡的力学特性

    邢浩程勇郭冬冬李瀚...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陡路堑边坡在我国公路建设工程中较为常见,选择有效的支护方案对公路边坡安全至关重要.文中结合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实例,选用格构锚固治理技术,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边坡进行二维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土体位移、有效塑性应变、安全稳定系数以及锚杆受力情况,对该支护方案的加固效果做出了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该高挖方岩质路堑边坡经格构锚固加固后,土体位移较小,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加固后边坡土体塑性区不再贯通,锚杆受力满足设计要求.文章验证了格构锚固加固高陡路堑边坡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类似公路边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路堑边坡格构锚固技术降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