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救援方案选择与应用实践

    王群牛慧兰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发生故障,且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故障处置并动车,故障车后续列车将严重拥堵,故障列车与前车之间会产生较大运行间隔,因此如何快速、安全地采用救援组织方法将故障列车撤离正线尤为重要.[方法]选取后方列车为救援车,以正线就近存车线及车厂(终点站折返线)作为退出服务位置,建立救援方案集;结合事故事件定责情况,以最大晚点时间及连续中断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救援路径选择模型.[结果]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确定线路不同位置发生故障时最优的救援路径.[结论]救援方案集、救援路径选择模型可应用于不同线路,为调度员组织救援及调整行车提供支撑,保障列车运行秩序,减小对运营服务的影响.

    列车救援最大晚点时间中断行车救援路径实例验证

    单晶和多晶LiNi0.8Co0.1Mn0.1O2性能对比分析

    张亚兰白一含饶韫诚王洪波...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不同晶体特征的LiNi0.8Co0.1Mn0.1O2(NCM811)进行分析,深入了解高镍三元锂电池的特点.[方法]将不同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混合,并通过高温烧结合成单多晶NCM811(SC-811和PC-811),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在0.5 C倍率下,PC-811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04.5 mAh/g优于SC-811的189.4 mAh/g;PC-811在低倍率时比容量较高,而SC-811在高倍率时比容量较高;此外,低温放电时,SC-811的容量保持率比PC-811高,说明SC-811具有更好的低温耐受性.[结论]SC-811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良好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而PC-811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能量密度.

    LiNi0.8Co0.1Mn0.1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镍三元

    Fe掺杂GaN的载流子动力学特性

    叶菲马桂英方宇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通信波段(1 310 nm和1 550nm)探究Fe掺GaN(GaN:Fe)晶体的超快载流子动力学特性,并从半导体能带角度阐述光生载流子的瞬态吸收和复合机制.[方法]利用飞秒瞬态超快吸收光谱结合半导体能带理论进行试验和理论的研究.[结果]实现了对GaN:Fe的"以光控光"的全光调制功能,试验拟合得到的光生载流子复合寿命,即光控开关时间可以缩短至10 ps以下,对应的全光调制速率可快至50 GHz.[结论]理论预测在0.5 mJ/cm2的超低泵浦能流下,GaN:Fe的光开关调制深度可高达50%,且不会受到Fe掺杂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研究成果为过渡金属掺杂宽禁带半导体在未来集成光子器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GaN载流子动力学瞬态吸收全光调制

    医疗废物低温热解技术应用研究

    耿宏佩陈景卫白德瑞徐增辉...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医疗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迫切需要通过新型技术应用改善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废物综合处置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方法]采用低温热解技术能够将含塑固废中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热解产物.本次试验利用各类分析检测手段,论证医疗废物消毒尾渣热解可行性,探寻最佳热解条件并分析热解产物基础特性.[结果]医疗废物消毒尾渣热值高、含水率低、挥发分高.在氮气气氛500℃的热解系统中,热解90 min,可得到较高比例的可燃气、热解油、热解炭渣和热解水.[结论]将低温热解技术应用于医疗废物处理处置领域,改变了传统处置技术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实现了医疗废物处理过程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符合"双碳"发展规划,有利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医疗废物低温热解可燃气热解油

    基于ANSYS Workbench大型填料塔填料支撑分析设计

    郑广强周岩王东梅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某蒸氨塔内填料支撑的应力和变形情况.[方法]运用ANSYS Workbench对此填料支撑进行了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通过求解发现,支撑栅板中心区域及支撑梁中心段出现稍微变形,由此可知大型填料塔设置支撑梁的重要性;此外,由扁钢焊接而成的栅板刚度有限.[结论]辅助支撑的宽度不宜过窄,应不低于100 mm;与支撑梁之间的空白区域不宜过长,单侧空白区域弧长应不超过310 mm.

    填料支撑有限元分析强度评定ANSYSWorkbench

    基于Landsat的石漠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以辰溪县为例

    龙思佳胡向荣亓梦茹戴亮亮...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的石漠化提取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为南方丘陵的生态修复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9 OLI影像,结合基岩裸露率和植被覆盖度,构建石漠化分级指标,并利用专家经验决策树和基于向量机的面向对象模型进行石漠化提取,将石漠化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潜在、无石漠化5个等级.通过真彩色遥感影像、谷歌地球历史影像和野外实地核查进行精度对比.[结果]专家经验的决策树法验证总精度(89%)高于基于向量机的面向对象法的验证总精度(64%),Kappa系数分别为0.852 052和0.530 209.研究区石漠化总体呈轻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结论]建议在南方丘陵地区广泛应用专家经验的决策树提取方法,以提高石漠化监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地势陡峭和坡耕地等特征区域应重点关注.

    石漠化Landsat决策树面向对象混淆矩阵

    洛卢高速杨庄大桥滑坡灾害的SBAS-InSAR识别及成因分析

    耿浩然李优黄勇博任旭...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河南省洛宁县境内洛卢高速杨庄大桥桥尾锥坡于2021年7月失稳滑塌,严重威胁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亟须查明滑坡的形变区和形变规律,为防治工程和灾害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覆盖杨庄大桥的54幅升轨SAR影像数据进行干涉处理,结合滑坡的地质特征和降雨量数据分析滑坡形变趋势.[结果]结果表明:滑坡下部形变较上部强烈,整体形变表现为负值沉降,形变最大可达-33.67 mm;滑坡发育状态与降雨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降雨量增加,形变增长越明显;监测后期,P1~P6形变特征点时序位移曲线保持较好的收敛,说明滑坡修复加固治理工程发挥了一定的抗滑作用.[结论]SBAS-InSAR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领域中具有高度可行性,对滑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滑坡SBAS-InSAR时序位移形变速率降雨量

    2021年9月14-15日中卫市局地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陈星宜杨苑虎娜杨贵...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21年9月14-15日中卫市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机理,为中卫市夏季暴雨降水预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Micpas地面高空形势场、高空湿度、T-lnP资料、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集ECMWF ERA5的逐时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584 dagpm线从13日20时起北抬,14日20时抬至最高,此后开始南压,雨带南移,15日20时西西伯利亚槽移出中卫.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槽及低空急流、850 hPa低涡切变、地面冷锋相互配合,台风外围来自南海和黄海的暖湿空气持续向北输送,高低层湿度条件整体较好,湿层深厚;K指数稳定在33~34℃之间,低层有暖平流,中层有冷平流,有一定的不稳定能量;动力条件较好,南北地区在不同的时段出现了强上升运动中心,北部地区对流层中低层为强辐合区,高层辐散,上升运动较强,正涡度区较为深厚.[结论]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雨强小、累计雨量大,高空槽有明显的后倾结构,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上升运动中心与湿层深厚区配合较好,产生了此次局地暴雨天气.

    中卫市局地暴雨成因分析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与防治措施

    张方璐赵斐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方法]通过详细地质灾害调查,明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总结出防治措施.[结果]由行政区分布看,地质灾害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博乐市、精河县、博州温泉县和阿拉山口市;从时间分布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与大气降水、融雪关系密切,具有年际和年内两方面的规律性.[结论]该地区地质灾害应以综合方法进行防治,具体包括基本措施、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专群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治理等.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特征防治

    "双碳"背景下绿色专利法律制度优化研究

    高丁宇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绿色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加速器,而保障绿色技术快速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相关的绿色专利法律制度.因此,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完善绿色专利法律制度.[方法]通过数据搜集与分析,了解我国当前在有关绿色专利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现状.[结果]有关绿色专利的立法方面还存在漏洞,相关法律制度缺乏针对性;执法方面各部门协调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司法方面效率低、成本高、缺乏案例指导.[结论]有必要加强专利法"生态化"的价值导向,引导专利快速审查制度和强制许可制度向绿色专利倾斜;引入绿色专利技术调查官制度,构建"跨区域"行政执法体系;打造绿色专利案件专门审判机制,加大绿色专利侵权赔偿力度.

    "双碳"绿色专利专利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