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铁路泡沫混凝土路基结构稳定性能试验研究

    姜贺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进行室内模型试验,探究高速铁路工程中泡沫混凝土路基结构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将部分基床底层利用泡沫混凝土浇筑层进行替代浇筑大比例模型,通过施加静荷载及等频、等幅的动荷载测试泡沫混凝土路基结构的长期静、动力稳定性能.[结果]①路基基床表层高度一致时,静载作用下随着测点与加载点水平、竖直距离的增大,测点处附加应力值不断减小,且在穿过泡沫混凝土层时应力降幅显著.②随着测点深度的不断增加,动应力衰减系数减小,动应力值不断降低.级配碎石层及泡沫混凝土层均存在显著的耗能作用,且级配碎石层对动应力的耗散程度高于泡沫混凝土A、B组填料层.③当级配碎石层厚度分别为0.5 m和0.7 m时,在循环动应力加卸载作用下泡沫混凝土层累积变形分别占整体累积沉降的3.18%和3.80%,泡沫混凝土作为整体浇筑填料不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变形主要由级配碎石层产生.[结论]荷载作用下泡沫混凝土路基结构具备良好的减力、耗能及抗变形性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试验参数依据.

    高速铁路泡沫混凝土路基结构附加应力动应力累积沉降量

    固废建材重金属溶出趋势预测分析

    张旭芳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固废建材中重金属的溶出量的预测控制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重金属溶出预测模型.[方法]首先采用该模型对颗粒状及块状免烧砖中Cr、Zn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进行预测和分析.其次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训练收敛速度,对Adam算法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采用改进的预测模型对块状免烧砖中的Cr、Zn和Pb的溶出量进行模拟预测验证.[结果]在对块状免烧砖的重金属溶出预测中,该模型对Cr、Zn和Pb预测的决策系数R2均大于0.97,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结论]该模型对固废建材中的重金属释放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固体废物重金属溶出预测

    活性炭纤维复合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罗涛朋杨思范欣颖董瑞婷...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温和的改良技术增强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对二氧化硫(SO)的吸附性能,旨在开发一种经济实惠且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方法]以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为前驱体,利用微波加尿素浸泡复合改性方法对PAN-ACF进行改性处理.[结果]其中提升PAN-ACF对SO吸附性能的最优改性方法为4%尿素浸泡+8 min中火微波,对比原片吸附量提升了147.15%.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分析得出复合改性技术可以优化活性炭纤维结构和负载的官能团,从而增强其吸附性能.[结论]与传统改性方法相比,本研究所采用的微波加热和尿素浸泡改性技术属于绿色改性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复合改性吸附性能

    聚乙烯和硫磺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靳军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和硫磺对沥青抗老化性能影响.[方法]制备不同改性剂掺量的聚乙烯改性沥青和硫磺改性沥青,并对不同沥青进行旋转薄膜加热老化试验和压力老化试验,测试不同沥青老化前后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分析老化前后针入度和延度老化指数及软化点差.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分析沥青中官能团,探究聚乙烯和硫磺对沥青抗老化影响机理.[结果]相同老化条件时,随着聚乙烯或硫磺掺量增加,改性沥青针入度老化指数和延度老化指数逐渐增加,软化点差逐渐降低,老化前后性能差异减小;聚乙烯和硫磺对沥青的改性以物理改性为主.相对于原基质沥青,改性沥青的羰基指数和亚砜指数降低.[结论]聚乙烯和硫磺可增强沥青的抗氧化老化性能.

    道路材料聚乙烯硫磺沥青抗老化

    基于残差修正GM(1,1)灰色动态模型群的城市用水量预测研究

    李振张健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残差修正GM(1,1)灰色动态模型群在城市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在传统单一GM(1,1)灰色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对数曲线对预测结果进行残差拟合修正,分别构建传统单一GM(1,1)灰色模型和残差修正GM(1,1)灰色动态模型群,利用济宁市2013-2022年实际城市用水量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和预测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单一GM(1,1)灰色模型,残差修正GM(1,1)灰色动态模型群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有明显提升,传统单一GM(1,1)灰色模型拟合相对误差为0.22%~4.22%,预测相对误差为0.91%~2.74%,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62%,预测均方误差为0.143,残差修正GM(1,1)0 灰色动态模型群拟合相对误差在 0.02%~3.09%,预测相对误差为0.75%~2.42%,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32%,预测均方误差为0.102.[结论]济宁市未来用水量呈下降趋势,这与济宁市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刚性约束用水相关指标、用水效率得到提升的情况吻合.残差修正GM(1,1)灰色动态模型群能够满足城市用水量预测.

    残差修正灰色动态模型群用水量预测济宁市

    陕北地区重要型建设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韩丹杨朋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陕北地区遭受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及压覆矿产资源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大型场地建设项目进行危险性评价.[方法]以府谷县某大型光伏发电建设工程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依托,阐述了在陕北地区进行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方法、内容,总结了该区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常见影响因素、成因及防控措施.[结果]初步查明压覆区域滑坡、崩塌灾害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及人为因素等共同影响;采空塌陷的影响因素为地震、地下水位变化和采矿活动,此区域以采矿活动为主.[结论]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和项目的特殊性,针对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应采取避让措施;针对采空塌陷区应采取长期监测措施.研究结果对指导该区域工程建设危险性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光伏发电黄土地区危险性评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防控

    基于PS-InSAR线路工程地质灾害识别监测研究

    蒋硕颜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获取豫西某500 kV线路及其周边矿区时序形变特征,识别由地面形变沉降引起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方法]采用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覆盖豫西某500 kV线路及其周边矿区的38景升轨 Sentinel1A 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借助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对该区域进行地面形变监测分析.PS-InSAR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弱时空失相干扰和大气效应引起的误差,提高地面形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该区域整体表现为缓慢性沉降,在柏林村-王河村-岳寨村区域形成了明显的沉降漏斗,最大形变速率达到了-10.23 mm/y.[结论]结合野外调查得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该区域在采矿、降雨、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性沉降且随着对该区域的持续开发,整体形变量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PS-InSAR地质灾害识别监测Sentinel-1A

    近年来中卫市大雾天气的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虎娜杨苑陈星宜杨贵...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升预报员对低能见度天气"雾"的预报水平.[方法]利用2000-2021年中卫市4个气象站雾日观测资料,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卫市雾产生的环流背景和物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卫市雾的预报指标.[结果]中卫市雾日分布由北自南减少,年雾日在波动中基本持平.秋季雾出现站次最多,夏季次之,春季雾出现站次最少.中卫市雾天中高层500 hPa上基本为西西北气流,850~700 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场.850 hPa相对湿度较大,地面湿度接近饱和,高空风垂直切变也较小.由于高空大气层结稳定,地面水平运动不强,高低空能量交换受到抑制,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结论]根据中卫市雾日要素场特征,得出以下雾的预报指标:①预报次日08时各站地面风速≤4 m/s;②预报次日08时各站云量≤3成;③预报次日08时各站T地面-T850hPa≤0℃;④预报850 hPa次日T-Td≤3℃;⑤预报次日清晨最大相对湿度≥90%;⑥当日14时相对湿度≥60%;⑦预报次日清晨最低气温不超过当日14时的露点温度;⑧预报次日清晨Tmin≤前一天14时的Td.

    时空分布环流特征预报方法

    贵州某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探析

    王源吕雨生王红利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查明拟建设场地内基本地质情况、水文地质特征、地震情况及周边不良地质情况并提出治理建议,确定拟建场地内岩土体力学特征,为工程建设选取合适持力层.[方法]通过钻探工程、取岩土样和水样进行测试,分析场地稳定性、地下水腐蚀性,获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结果]钻探结果表明,场地内地层由上到下可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强风化泥岩层、中风化泥岩层等3个层位;水样测试结果表明,场地内地下水腐蚀性微弱;岩样测试结果表明中风化层泥岩承载力特征值为2 408.4 KPa,承载力较好.[结论]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开展工程建设;地下水位在建设最低标高以下,可不考虑抗浮设计;建议选取中风化泥岩作为持力层.

    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岩土测试地基承载力

    短视频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研究

    龙俊池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短视频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短视频作品权属规则的完善路径,以期为推动短视频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短视频行业现状,分析短视频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的成因,探寻完善路径.[结果]认定短视频作品权属时仍存在以下问题:有约定时,交易效率价值与安全价值易受损害;无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制作者认定存在困难.此外,短视频在兼具视听作品与职务作品、合作作品或委托作品等多重属性时,会进一步陷入权属混乱的窘境.[结论]短视频作品权属问题根源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应在坚持保护制作者权益为重的前提下,在立法上厘清制作者与作者的认定标准,明确特殊作品权属规则在短视频作品中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细化权属认定规则,并建立相应的行业标识规则.

    短视频作品其他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