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王清连

月刊

1673-6060

xbskban@163.com

0373-3693077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382/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3-6060。主要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德育、文学、艺术以及理论研究、高等职教、农村职教、教育与经济、职业指导、比较职教、教育管理、课程研究、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未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主要读者对象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职教管理及研究部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广大师生。学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有关方针政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刊方向,以“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报道科学技术先进成果,传播科技文化信息,探讨交流学术思想,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办刊宗旨,发挥教学、科研的阵地和窗口作用,努力把提升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展望

    余绪鹏徐艳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相继经历了起步建构、曲折停滞、改革探索与深化创新的几个发展阶段。回望7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高校思政课建设积累了以下宝贵经验:在领导机制上,必须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的统一领导;在根本任务上,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在理论依托上,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及时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人才保障上,必须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展望未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应在课程建设格局上,系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课程教学方式上,构建平等交流的引导式教学;在课程工具支撑上,充分借助数字技术的有效赋能,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思政课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立德树人大思政课数字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秦端茜戚如强
    10-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是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先后经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理性复归与有中国特色话语权初成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立体化建设阶段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系统性建设阶段。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保证话语权建设与指导思想的科学适配度,提升了话语权建设与权力主体发展贴合度,拓展了话语权建设与资源要素多维运用度等主要建设经验。新征程要坚持从巩固建设根基、增强建设动力、提升建设效能等路径推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不断前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制度治党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

    感觉及感觉统合论纲

    申家龙杨丽君夏媛媛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感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生理状态感觉系统(本能感觉系统)、身体存在状态感觉系统(运动感觉系统)以及外界信息获得感觉系统(高阶感觉系统)。生理状态感觉系统用来维持人体生命最基础性感觉,是最基本的生存本能,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与防御机制;身体存在状态感觉系统主要是维持身体的静动态平衡以及运动控制;外界信息获得感觉系统主要用来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从其关系看,身体存在状态感觉系统是人体运动与外界信息获得感觉系统的基础,起到基本的支撑作用,生理状态感觉系统主要呈现反射反应。感觉统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自适性感觉统合、随意性感觉统合与生成性感觉统合。自适性感觉统合主要存在于身体存在状态感觉系统,随意性统合主要存在于大脑中枢信息获得与意识性输出的各种反应之中,生成性感觉统合是随意性感觉统合的最高境界。从生长发育的角度看,感觉及感觉统合是一个随着婴幼儿生长而自然生成的结果,前提是婴幼儿必须有一个充分的各类活动过程。所以,只有营造一个符合婴幼儿自然、正常的生长养育环境,才是避免出现感统失调问题的应有之路。

    高阶感觉系统感统自适性感觉统合随意性感觉统合生成性感觉统合

    小班幼儿进餐行为特点的案例研究

    高雪莉田静
    29-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进餐行为不仅关系到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以河南省X市A幼儿园某小班进餐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归纳小班幼儿进餐行为特点。研究发现:多数幼儿在进餐时表现出速度过慢或过快、缺乏专注性、挑食偏食、不遵守进餐规则等行为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幼儿生理发展特点、教师的示范引导、家长教养方式、幼儿园饮食教育等方面。因此,幼儿园应依据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合理安排膳食,并开展形式多样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幼儿教师应提高知识与能力素养并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教养方式,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班幼儿进餐行为案例研究家庭教育

    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策略研究

    贾洪洲荆宝森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石。中小学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推进中小学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学界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小学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实困境和纾解策略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存在缺少高水平教练员,参加课余训练人数有限,课余竞赛覆盖面窄、参与度低,学训矛盾突出,同质化教育供给等困境。为提高中小学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质量,应提升中小学教师教练员课余训练与竞赛能力,完善中小学课余训练与竞赛机制,强化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

    体教融合后备人才学训矛盾同质化教育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时代审思与现实路径

    王连照张雪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赋予了科学教育新的历史坐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课程与师资配置不均衡、家庭对学生科学教育缺乏正向引导、社会支持不足且资源整合不充分等难题。故此,应重氛围营造,凝聚科学教育共识;跨学科设计,融合科学教育内容;多角度综合,改进科学教育评价;多主体互动,完善科学教育机制,从而为中小学科学素养培育提供有效托举。

    中小学科学教育教育评价教育机制

    大学生"断亲"异象的社会学审思——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

    闪诚章苟延峰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处于人生特定阶段,其扮演的社会角色、生活的主要重心、社会交往的对象,同公众社会认知存在差异。基于社会学的青年亚文化视角,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断亲"异象,认为大学生"断亲"主要表现为情感需求的自我化、生活方式的简约化、家庭观念的矛盾化、社会交往的圈层化以及大众传媒的裹挟化。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人格意识的逐渐觉醒、逃避心态的日趋蔓延、家庭类型的复杂多样、朋辈交往的理性选择和网络时代的价值迷思。因此,应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涵养大学生的家教家风、重筑大学生的社交圈层、优化大学生的媒介生态,以期减轻"断亲"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断亲"青年亚文化

    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建构

    赵高丽宋军平张卫东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我国高校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并将其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然而,目前急需建构开展高质量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指标及其机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专家咨询法,并基于CIPP评价模式完善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在设计上实现了多个评价主体的参与、多种评价方式的整合、多项评价过程的统一。基于此,搭建研究性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专业化的评价团队,强化研究性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推动跨学科综合评价与教师支持等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研究性教学评价策略,以期使研究性教学评价得到改进和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CIPP模式研究性教学评价模型构建指标体系

    职业污名对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以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为例

    蓝文妍吴耿清胡俊杰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业的职业污名现象和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不高使旅游业人才大量流失。基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构建旅游职业污名对专业认同影响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职业污名感知会导致其专业认同度下降;职业认同在职业污名感知对专业认同的影响中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对于人际关系压力较大的学生来说,职业污名会对其专业认同产生更强的负面效应。因此,应加强对旅游管理等特定专业的宣传,树立积极向上的专业形象,减少对该类专业的刻板印象和负面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干预,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自我认同,建立支持体系和社会网络,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和人际支持。

    职业污名人际关系压力旅游管理类专业专业认同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基于AGIL理论框架的案例分析

    王天佑何二毛吴丹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借鉴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构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AGIL分析框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从适应、目标达成、整合、模式维持等四个方面对H高校的学生社团建设进行整体性的功能审视,发现存在资源对接不充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受阻、共建主体参与有限、社团的价值认同缺失等现实困境。高校应推进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强化社团骨干的日常培养,实施共建行为的过程性评价,提升社团的文化黏性,以改进学生社团建设。

    结构功能理论AGIL学生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