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生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生物学报
热带生物学报

许文深

季刊

1674-7054

rdswxb@163.com

0898-66281595

570228

海南省海口市

热带生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我校农、工、经济、文、法等学科教学、科研的学术论文,也吸收部分外来稿件。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入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沟埋还田模式下菠萝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杨书云蔡金文李受鹏韩彦...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沟埋还田模式对菠萝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共设置5种沟埋还田处理[①沟埋1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10);②沟埋2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20);③沟埋3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30);④沟埋30 cm还田起垄(DR30);⑤沟埋30 cm还田平作(DC30)]来分析5种还田模式下菠萝秸秆腐解率,腐解速率,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释放率,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菠萝秸秆腐解主要聚集在还田腐解前60 d,腐解率达到56%以上;在还田腐解15~30 d秸秆的腐解速率达到最高.DRF20处理在秸秆还田腐解15 d纤维素释放率和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还田腐解30 d其木质素释放率和腐解率也最高.而DRF30处理腐解率,腐解速率及纤维素、半纤维素释放率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还田腐解540 d后DRF30处理木质素释放率及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RF30处理土壤含水量、温度高于DR30和DC30处理.DRF30、DR30和DC30处理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并不总显著.秸秆腐解率与纤维素、木质素释放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DRF20处理下菠萝秸秆前期腐解快,而DRF30处理则在菠萝秸秆中后期腐解快.

    菠萝秸秆秸秆还田腐解特性土壤特性

    木薯不同组织内生细菌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冯亚亭张逸杰林南方陈银华...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木薯(Manihot esculenta)内生细菌多样性,挖掘木薯内生细菌资源,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SC8'和'SC9'2个木薯品种的块根、茎和叶等不同组织进行了 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并对比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内生细菌菌群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从'SC8'木薯样品中共聚类得到19,087个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隶属于48个门、126个纲、438个科和805个属;'SC9'聚类到20,148个细菌OTUs隶属于46个门、130个纲、390个科和863个属.两品种各组织共有内生菌属171个,占属种类的78.44%,'SC9'特有菌群118个,'SC8'为100个,茎(韧皮部)内生菌多样性最为丰富.2品种内生细菌的优势菌群有变形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木薯内生细菌功能中涉及多种萜类、酮类、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植物体样品中均含有丰富的内生细菌种类,且在茎(韧皮部)中的多样性最高;木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的代谢相关通路同样在功能预测中有所体现.

    木薯组织内生细菌多样性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火龙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王庆萱阮云泽赵鹏飞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海南省火龙果产区土壤养分现状,调查测定了 184个土壤样品的营养成分水平,通过单个营养指标等级评估和因子聚类方法进行全面评估.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调研区域土壤酸化现象较严重,pH<6.5的酸性土壤占72.82%,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较低,在调研的全部地块中,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碱解氮小于0.01 mg·kg-1);速效钾、全氮和有机碳在部分地块含量较低,分别为23.37%、23.37%和33.7%,处于低及以下等级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处于中等及以上等级地块的比例占100%.因子分析表明,测定的6项养分指标可提取出2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和因子2表征的全氮、有机碳、速效钾、碱解氮、pH是作为主要影响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营养状况的因子.通过对土壤营养综合指数IFI(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的聚类分析了解,海南省火龙果园土壤IFI值范围为-0.904~1.405,均值为-0.171,其中仅有41.3%的土壤处于中等及以上肥力水平.乐东、东方、三亚、陵水这四个海南火龙果主要果园地区中,东方和陵水的土壤IFI值有80.33%、50%的土壤处于低等肥力水平;三亚地区有61.9%的土壤IFI值处于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整体来说,海南省火龙果园大部分地区(除三亚外)土壤肥力状况处于中等以下水平.

    火龙果园土壤养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李冉李精华林生威解添杰...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以在海南岛东方市实施的稻-稻-稻(RRR)连作和稻-豆-稻(RSR)轮作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稻连作和稻豆轮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RSR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水稻产量,均高于RRR处理,说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并降低了 pH值;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细菌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值比RRR处理提高了 40.2%、40.3%、5.7%;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还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比RRR处理提高了 20.1%和16.5%.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说明,稻豆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pH、热水可提取碳(HWE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呈极显著(P<0.01)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了有机质分解、提高了磷和速效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轮作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团聚体土壤微生物

    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饼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吉南焕侯耀辉王开济赖杭桂...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的影响,完善海南地区越南油茶施肥措施,促进越南油茶产业健康发展.设置常量复合肥(M1)、减量复合肥+蚯蚓土(M2)、减量复合肥+蚯蚓土+生物肥(M3),减量复合肥+中微量元素缓释肥(M4),减量复合肥+植物调节剂专用复合肥(M5)以及不施肥的对照组(CK)6组不同的施肥模式,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越南油茶饼提取物的总多酚的含量,同时应用FRAP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OH)清除法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得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M1、M3、M4处理的越南油茶饼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较CK高,其中,处理M4的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最高.此外,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中微量元素缓释肥能够进一步增强越南油茶饼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复合肥搭配中微量元素缓释肥提高越南油茶饼的品质.

    越南油茶越南油茶饼施肥模式总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

    GNAT类乙酰转移酶调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生长和致病力

    陈雨程雨果蔡静陶均...
    17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GNAT乙酰转移酶在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中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对GNAT家族蛋白进行了结构域分析,随后构建了 GNAT编码基因的单突及多突突变体,并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这些突变菌株间的生长速度、胞外酶活性和致病力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营养缺乏条件下,除xoc_1598突变体和敲除全部GNAT类乙酰转移酶基因的6突突变体外,其他所有突变体的生长都弱于野生型,说明此类乙酰转移酶调控Xoc的生长.此外,所有GNAT类乙酰转移酶突变都导致Xoc致病力下降.同时还发现此类乙酰转移酶对运动性、胞外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也有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乙酰化修饰是Xoc生长和致病力的重要调节机制.

    稻黄单胞菌乙酰转移酶胞外酶致病性

    海南火龙果园土壤肥力与根结线虫数量调查

    李娟高翔陈思如武佳敏...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和根结线虫危害情况,采集了海南岛68家火龙果园的土壤样品共204份,分析测定了土壤氮、磷、钾、钙、镁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根结线虫的数量,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了根结线虫数量与土壤养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pH为6.4,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有机质含量为19.9 g·kg-1,碱解氮含量为63.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95.8 mg·kg-1,均处于缺乏状态,而有效磷、交换性钙含量为丰富及以上等级,交换性镁处于中量水平;土壤pH与有机质、交换性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维持中性的pH水平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对钙、镁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土壤基础矿质养分的含量;各火龙果园根结线虫数量差异较大,其中,每100克干中土根结线虫2龄幼虫(J2)数量最多的可达736条,而较少的仅有14条;根结线虫发生轻重情况南北差异较大,整体上北部地区的火龙果园根结线虫数量低于南部地区;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交换性钙与根结线虫数量呈正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较高水平.

    海南火龙果园土壤肥力根结线虫数量

    荔枝GRF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董晨郑雪文王弋全振炫...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荔枝(Litchi chinensis)GFR基因的功能,对荔枝生长调控因子(LcGRF)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并研究其在荔枝中的表达模式.基于荔枝基因组数据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cGRFs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分析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进化关系、蛋白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和时空表达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共获得12个GRF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内含子2~5个.蛋白保守基序分析发现,荔枝GRF蛋白均含有保守的motifl(WRC)和motif2(QLQ),进化分析LcGRF划分为5个亚家族,LcGRFs启动子上存在大量的光、植物激素、非生物胁迫响应以及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不同转录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各个组织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特征,表明不同成员可能在荔枝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参与调节荔枝的生长发育.研究显示,荔枝GRF家族成员有12个,划分为5个亚家族.

    荔枝生长调控因子生物信息表达模式

    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对冬季补光诱导开花的表达响应

    李佳雪丁一王猛李涛...
    198-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较完整的候选基因,探讨HubHLH基因在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冬季补光诱导开花过程的表达响应,对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153个HubHLH基因;这些基因的编码蛋白含有176~687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19.28~74.44 kDa,等电点(pI)为4.81~9.88,均为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大多定位到细胞核.为鉴定HubHLH基因家族的同源性,本研究将153个火龙果HubHLH和120个拟南芥AtbHLH蛋白进行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结果: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成员被分为12个组,25个亚族;对HubHLH基因家族的保守motif、基因结构及在染色体的位置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亚族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序组成和基因结构.对HubHLH基因家族的内部复制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有78条片段复制被鉴定为片段重复基因,说明片段复制是HubHLH基因家族的主要扩张力量.此外,基于已测定的关于火龙果冬季补光诱导开花的4个时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到59个HubHLH基因在冬季补光诱导成花过程中有差异表达,随后对这59个HubHLH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发现它们在红光或远红光的反应、对光刺激的反应、有性生殖功能、对辐射的反应等功能上均有富集,说明HubHLH基因家族可能在冬季补光诱导火龙果成花过程中起到了调控作用.

    火龙果bHLH基因家族全基因组补光诱导开花基因差异表达

    番茄糖基转移酶基因SIUGT75C1-like的功能研究及自然变异分析

    向丽君赖军郭昊杨君...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析番茄(Solanum lyycopersicum)群体中与木犀草素葡萄糖苷含量相关的自然变异,以426份番茄为材料,进行了基于代谢组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etabolom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mGWAS),发现番茄SlUGT75C1-like基因下游的存在一个与番茄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含量紧密关联的突变位点.进一步在3个亚群的番茄群体中,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多态性计算,发现SlUGT75C1-like所处的区域在不同亚群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代谢组和转录组数据相关性发现SlUGT75C1-like的转录水平与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的相对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通过蛋白原核表达获得S1UGT75C1-like融合蛋白并利用体外酶活试验证明该基因催化木犀草素的糖基化反应.研究结果说明,番茄SlUGT75C1-like基因的自然变异造成了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在番茄群体中的含量差异,mGWAS在识别新的植物代谢基因簇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在为植物精细育种提供分子基础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番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木犀草素转录组代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