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混凝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混凝土
混凝土

戴显明

月刊

1002-3550

hntbjb@vip.163.com

024-62123865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混凝土/Journal Concre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混凝土》杂志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混凝土行业专业期刊,其内容已涵盖了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的各个方面:一、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二、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三、生产管理、工程实践、检验标准及性能测试、专利技术等。  --集指导性、信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混凝土行业中起到了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为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混凝土》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混凝土行业内生产、施工、科研、设计单位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混凝土设备、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研发及营销人员,建设单位和基建部门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温养护下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压性能分析

    程东辉王麒光王孝婷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低温养护条件下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受压性能,以养护温度、碳纤维掺量为控制变量,对48个立方体试块及48个棱柱体试块进行单轴受压试验,分析试块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考察二者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护温度相同时碳纤维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RPC的脆性破坏特征,并且显著提高了 RPC的各力学性能指标,碳纤维掺量为1%时RPC表现出最优的受压力学性能.而当碳纤维掺量一致时,RPC的各力学性能指标均随着养护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碳纤维RPC立方体抗压强度随养护温度变化的计算式,拟合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分别与棱柱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无量纲坐标系建立了低温养护下碳纤维RPC归一化应力-应变方程,能够为低温环境下碳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活性粉末混凝土养护温度碳纤维受压性能

    粉胶比及砂胶比对ECC力学性能的影响

    邓朗妮郝世纪杨洲雷丽贞...
    8-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粉胶比及砂胶比对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不同的粉胶比及砂胶比制成的ECC立方体试件和哑铃型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和单轴拉伸试验,并运用能量比值法表示ECC的韧性指数.试验结果表明:ECC在轴向压缩、拉伸荷载作用下呈现出多点开裂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延性破坏特点.随着粉胶比的增大,ECC的抗压、抗拉强度明显降低;粉胶比的增大能有效改善ECC的抗裂能力,提高ECC的抗压韧性,使其具备良好的能量吸收效果,抗拉韧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增大砂胶比也会降低ECC的抗压、抗拉强度,但会使ECC的延性和韧性先增加后降低.当砂胶比为0.4、粉胶比为0.6时,ECC的韧性达到最佳.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粉胶比砂胶比韧性评价

    基于正交试验的混杂纤维抗冲磨混凝土性能研究

    曹恒张启航彭茂军邓春林...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水工建筑物过流面抵御高速挟沙水流冲磨破坏的性能,设计正交试验,研究聚乙烯醇纤维、聚丙烯纤维、钢纤维在3种掺量水平下对C35抗冲耐磨混凝土抗压性能、劈裂抗拉性能及抗冲耐磨性能的影响,并基于价值工程理念,确定试验范围内最佳纤维掺量.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以上3种纤维,会小幅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冲耐磨强度.其中PVA纤维掺量水平对混凝土的劈拉强度影响显著,PVA纤维和PP纤维掺量水平对混凝土抗冲耐磨强度影响显著.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性能和成本,采用复掺1 kg/m3PVA纤维、1 kg/m3 PP纤维的抗冲耐磨混凝土配合比,生产效益最佳.

    抗冲耐磨混凝土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纤维力学性能价值工程

    早龄期混凝土细观结构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

    王猛刘锦东方剑峰连紫旭...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龄期混凝土由于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温度场的不均一性,进而可能引发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从细观角度出发,将混凝土视作由骨料、水泥浆体和界面过渡区(ITZ)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通过建立二维随机骨料细观数值模型,模拟了混凝土内部的热传导过程.综合考虑了水化热、环境温度波动、对流换热、太阳辐射以及冷却水管等多种环境因素,并对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以实现温度场的模拟.通过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此外,研究还揭示了 ITZ对混凝土内部热传导的热阻效应.本研究的细观数值模型为准确分析混凝土的温度场分布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指导早龄期混凝土的温控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混凝土早龄期水化热温度场细观冷却水管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单轴力学性能与本构模型研究

    肖靖林陈成勇丁然徐长靖...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基本力学性能,通过优化的狗骨受拉试验、棱柱体受压试验、立方体受压试验,测得了不同设计参数的UHPC材料的单轴抗拉及抗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UHPC的抗拉强度和变形能力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提升,钢纤维掺量2.5%的UHPC具有多缝开裂、应变硬化特征.钢纤维掺量由1.5%增加至2.5%,UHPC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而钢纤维掺量分别为2.5%和3.5%的UHPC抗压强度差异不大.与标准养护的UHPC相比,高温蒸养的UHPC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更高.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 UHPC单轴受拉本构的经验式;通过比选已有文献成果及规范,对UHPC单轴受压本构公式给出建议,并标定了未知参数.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轴心受拉性能轴心受压性能单轴本构模型

    侵蚀环境耦合作用下衬砌混凝土的制备与耐久性能研究

    武春燕杨晶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自然侵蚀、冻融-硫酸盐侵蚀、干湿-硫酸盐侵蚀以及冻融-干-湿-硫酸盐侵蚀等对粉煤灰混凝土质量损耗影响.并分析侵蚀环境耦合作用下衬砌混凝土的侵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0和20%时,粉煤灰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中的质量损失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而20%的粉煤灰在冻融循环中的质量损失率则相对低.4种侵蚀环境耦合作用下,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衬砌粉煤灰混凝土的质量先增后减;不同侵蚀环境中,冻融-干湿-硫酸盐侵蚀对衬砌粉煤灰混凝土质量损失最为严重,其次为干湿-硫酸盐侵蚀,而硫酸盐侵蚀对质量损失的影响最小.粉煤灰的掺入会提高混凝土致密度以及降低硫酸根离子迁移速度等,复杂环境耦合作用下形成的侵蚀产物会相对较少,能提高衬砌粉煤灰混凝土抵抗硫酸盐侵蚀效果.

    粉煤灰混凝土侵蚀时间干湿循环次数冻融循环

    不同龄期下磷酸镁水泥的力学特性与微观演变机制研究

    栾海涛宋奇达王涛陈佳俊...
    38-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单轴压缩试验从宏观尺度探究了不同养护龄期下磷酸镁水泥(MPC)的力学破坏特征,并从MPC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性能演变角度揭示了其微观机制,得到主要结论:MPC随龄期的增长逐渐由剪切-张拉复合型塑性破坏向张拉型脆性断裂转化;随着龄期的增长,MPC中物相MKP晶体含量有大幅增加,非晶相水化产物和未反应MgO含量逐渐下降,MPC内部整体孔隙率几乎不变,但孔隙结构却不断细化;MPC宏观强度随龄期的不断增大主要取决于孔隙结构的不断密实,而非水化产物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磷酸镁水泥破坏特征微观结构水化产物微观力学性能

    氯盐-硫酸盐内外源耦合作用下现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耐腐蚀试验

    宋明鸿王成葛广华王流鑫...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不同体积掺量(0、0.1%、0.3%、0.5%)的短切玄武岩纤维和拌和水质量3%的NaCl试剂掺入混凝土中,开展不同浓度(0、3%、5%、10%)Na2SO4溶液全浸泡下现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耐腐蚀试验,探究强盐渍土环境中现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抗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内掺氯盐后,现浇混凝土中水泥早期的水化速率明显加快,但过快的水化使得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速率放缓,导致试件的宏观耐久性能比基准组试件的差;(2)玄武岩纤维的桥接作用延缓了现浇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生成和扩展进程,提升了试件抵抗氯盐-硫酸盐内外源耦合侵蚀的能力;(3)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3%试件组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比其他掺量试件组的高,其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最为平缓,质量损失率最小,腐蚀产物最少,抵抗氯盐-硫酸盐内外源耦合侵蚀的能力最强.研究成果可为强盐渍土地区现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玄武岩纤维现浇混凝土复合盐长期浸泡耐久性

    冲击爆炸荷载下UHPC动态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杜闯刘晓彤李艳艳宋帅...
    51-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是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数值模拟准确性的关键.现有的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都是基于普通混凝土而构建的,不能直接应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目前缺乏广泛接受的针对UHPC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回顾了基于不同理论和试验的各种普通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对目前UHPC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UHPC动态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目前研究的UHPC动态本构模型理论上都是一种损伤塑性本构模型,目前研究的UHPC动态本构模型实际上是对已有普通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的一种改进.这也是构建UHPC本构模型的思路,关键是如何结合UHPC材料力学特性开展研究.同时,指出了 UHPC动态本构模型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建立适合于UHPC动态本构模型提供参考.

    超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动态本构模型数值模拟

    混凝土组分和界面过渡区力学性能对阻尼性能的影响

    张云齐陈清华李坤赵建华...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梁自由振动衰减法测试了混凝土试件弹性阶段的一阶频率和阻尼比,探索了骨料粒径、粉煤灰掺量、水灰比和砂率等组分对混凝土阻尼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界面过渡区和基体的纳米压痕特征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减小粗骨料粒径或合理调控砂率可使混凝土强度和阻尼性能均有所提高;而调控粉煤灰掺量和水灰比使阻尼性能提高的同时,会对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阻尼性能界面过渡区混凝土组分纳米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