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黄玮

双月刊

1006-8414

hnyf@hncdc.com.cn或hnyfj@126.com

0371-68089029,68089260

450016

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南路105号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Hen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旨在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本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4-2023年河南省市售散装即食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监测结果分析

    杨丽冯寅花付鹏钰李杉...
    641-646,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散装即食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2014-2023年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采集散装即食熟肉制品样品,按照国标中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依据国标限定残留量评价是否超标.结果 共采集样品10619份,亚硝酸盐的总体检出率为68.41%,超标率为9.16%,检测值中位数M(P25,P75)为3.70(0.50,11.00)mg/kg,最大值1 830.00 mg/kg.酱卤肉制品(10.50%)和内脏制品(9.98%)的亚硝酸盐超标率高于其他类别(x2=94.762,P<0.001);来源农贸市场、商店的酱卤肉和内脏制品中,熟牛肉制品(22.38%,15.20%)、熟猪肉制品(15.59%,5.90%)的亚硝酸盐超标率均高于熟禽肉制品(4.66%,2.80%)(x2=140.412,P<0.001;x2=83.262,P<0.001).来源农贸市场的样品亚硝酸盐含量高于其他环节,检测值M(P5,P75)为5.89(1.10,16.00)mg/kg(H=295.994,P<0.001);豫东地区农贸市场来源的样品(25.63%)亚硝酸盐超标率高于其他地区(x2=190.346,P<0.001).2014-2023年散装即食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超标率和含量均呈下降趋势(R=-0.109,P<0.001;Kendall's tau-b=-0.100,P<0.001).结论 河南省市售散装即食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不规范使用情况有所改善,但部分地区亚硝酸超标率和含量水平仍较高,应持续加强监管,重点关注酱卤畜肉制品.

    散装即食熟肉制品亚硝酸盐食品安全

    2023年河南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

    袁源任亭亭刘春华刘家琪...
    647-651,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疫情流行趋势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2023年第二季度抽样的8个地市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血样,提取病毒RNA,通过反转录及巢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进行测序,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成功得到209份pol基因序列,共发现10种亚型或流行重组型(CRF),主要亚型为CRF 07_BC(45.45%)、CRF01_AE(23.44%)和B亚型(20.57%).有41个pol基因序列进入分子网络,入网率为19.62%,形成16个分子传播簇,其中CRF07_BC构成的分子传播簇最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与18~<25岁人群相比,OR值(95%CI)为5.45(1.16~25.66)],从事家务劳动或无业[与农民相比,OR值(95%CI)为2.84(1.31~6.13)],与其他地区人群相比,安阳地区居民更有可能进入HIV-1分子传播网络.结论 河南省HIV-1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显著,主要为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构建长期监测分子传播网络,对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遏制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HIV-1亚型分子传播网络传播特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出厂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和高氯酸盐

    李伟柯海瑞李凤马建敏...
    652-656,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测定出厂水中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溴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 样品经0.22μm孔径的亲水滤膜过滤后,在Acclaim Trinity P1色谱柱(100mm×2.1 mm,3.0μm)上进行分离,采用乙腈-2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方式,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通过评价基质效应,采用超纯水配制标准曲线法对6种目标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6种目标物质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检测限为0.068~0.800 μg/L,定量限为0.14~2.40 μg/L.以自来水为基底进行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8.6%~105.3%,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5%~5.6%.结论 该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出厂水中微量5种消毒副产物和高氯酸盐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消毒副产物高氯酸盐出厂水

    河南省南阳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生态学监测

    崔士磊赵奇岳思宁李峰...
    657-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南阳市媒介白纹伊蚊孳生地分布、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白纹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5-11月和2021年4月进行,采用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和诱蚊诱卵器(Mosq-ovitrap index,MOI)法,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调查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白纹伊蚊幼虫平均BI值为7.05、CI值为25.54、MOI值为1.08,成蚊平均帐诱指数为5.37只/(顶·时).白纹伊蚊4-11月活动,活动高峰为7-8月.闲置容器是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场所,占总数的68.09%,其中废旧轮胎的CI值最高,为41.98.结论 南阳市媒介伊蚊孳生地分布广泛,平均密度指数超过阈值水平,登革热潜传播风险显著.优先进行环境治理,清理居民区特别是农村居民区的孳生地,对于控制媒介伊蚊密度和降低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风险至关重要.

    白纹伊蚊密度监测季节消长

    2012-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

    王佳殷美静韩卓洳
    662-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威海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1年威海市报告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威海市累计报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病例4 38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55/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x2趋势(2012-2016年)=134.31、x2趋势(2016-2020年)=76.46,P均<0.05),2021年报告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达20.44/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45,P<0.05);男性1 764例(40.23%),女性2 621例(59.22%),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2.37/10万、18.81/10万;各年度男、女性报告发病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8.17、248.42,P均<0.05).20~<40岁组共3 419例(77.97%),25~<30岁年龄组的年均发病率最高(64.53/10万),15~<2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率最高(23.83%).报告病例职业以家务待业、商业服务和农民为主,共4 048例(92.32%);其中农民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率最高(27.96%).环翠区报告病例数和年均发病率最高(3 378例,38.27/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率以乳山市最高(30.41%).结论 2012-2020年,威海市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有所波动,2021年显著增加.青少年、待业人群、农民为针对性筛查、管理和健康宣教的重点人群.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特征性传播疾病

    2018-2023年河南省漯河市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

    齐亚辉赵桂让牛世文王芳芳...
    666-669,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漯河市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中小学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个案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3年漯河市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3年漯河市共报告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24种法定传染病16 338例,年均发病率550.30/10万;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分别为13 601例(83.25%)和2 658例(16.27%).发病呈现春季和冬季两个季节性高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07∶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分别为666.85/10万和414.08/10万(x2=861.783,P<0.05).不同教育阶段的发病率不同(x2=6 854.516,P<0.05),其中幼儿园阶段发病率最高(1 239.22/10万).各教育阶段传染病病例构成比居于首位的均为流行性感冒.共监测到94起学生疫情,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暴发疫情17起、聚集性疫情74起.结论 2018-2023年漯河市学龄儿童和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水平较高,卫生与教育部门应密切合作,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疫苗接种率,有效预防控制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学童幼托儿童传染病流行病学教育阶段

    2017-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新发职业性尘肺病特征

    宋英利段德昌邹志祥廖勇...
    670-673,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江西省赣州市新发职业性尘肺病的发病特征,为尘肺病康复站点建设及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2017-2023年赣州市新发职业性尘肺病病例信息,对性别、年龄、工龄、种类、地区和行业分布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报告新发职业病291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260例,占8935%.260例尘肺病以矽肺最多(234例,90.00%),以壹期尘肺为主(186例,71.54%);病例诊断年龄为(51.88±5.64)岁,接尘工龄中位数M(P25,P75)为11.79(7.85,20.00)年;不同县区尘肺病病种和期别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436、44.679,P均<0.05).尘肺病新发病例来自6个行业,以采矿业为主(187例,71.92%),不同行业的职业性尘肺病病种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0.474,P<0.05);主要分布在内资企业(254例,97.69%),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31例,88.85%),不同企业规模的职业性尘肺病病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09,P<0.05).结论 赣州市新发职业病具有地域特点,应进一步加强重点县区钨钼矿及稀有稀土金属矿等采矿行业的职业病防控.

    新发职业性尘肺病流行特征职业病防治有色金属矿

    2018-2023年芜湖市镜湖区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结果

    石小孟卢云龙马乐
    674-677,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监测医院出生缺陷发生和分布特征,为制订妇幼保健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3年镜湖区3家省级监测医院的出生缺陷儿个案资料和围生儿报表,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和特征.结果 2018-2023年共计报告围生儿44 884例,报告出生缺陷儿1 437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年平均发生率为320.16/万,范围为214.43/万~359.87/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x2趋势=58.781,P<0.05).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62.64/万)、外耳其他畸形(31.86/万)、多指(趾)(16.93/万)、并指(趾)(7.58/万)、尿道下裂(7.35/万).产妇年龄<20岁和≥35岁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98.01/万、374.37/万;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354.26/万)高于女婴(282.44/万),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377.54/万)高于乡村(207.41/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629、93.155,P均<0.05).结论 2018-2023年镜湖区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应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医疗机构的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水平,尤其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水平.

    出生缺陷监测围生儿

    2018-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死因分析

    吴昊牛兵雪侯灿灿
    678-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8-2020年许昌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通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描述居民死亡情况.结果 2018-2020年许昌市死亡人数共82 640例,粗死亡率为541.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5.67/10万.男性死亡47 909例,粗死亡率为616.19/10万,女性死亡34 731例,粗死亡率为471.3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x2=1 287.60,P<0.05).死亡率随年龄呈"√"形趋势,0岁时死亡率稍高,随后迅速下降,5~<10岁达到最低,20~<25岁出现第二个低值,之后随年龄缓慢增长,40岁以后明显上升,85岁以上居民死亡率达到最高.第二大类疾病(慢性病)为居民的主要死因(86.58%),死亡率为468.51/10万.前3位死因为心脏病(29.87%)、脑血管病(24.80%)和恶性肿瘤(22.77%).结论 慢性病,尤其是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许昌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此需要优先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归因死因率死亡率死因顺位慢性病

    2019-2023年信阳市平桥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李光明王忠祥黄学勇王海峰...
    682-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制定循证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桥区2019-2023年SFTS病例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用RT-PCR检测病例急性期血清中新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并评估S基因同源性.结果 共报告SFTS病例188例,其中确诊病例120例、临床诊断病例47例、疑似病例21例,年均发病率4.91/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1.06%.病例散在分布于24个乡镇/办事处;大多报告病例发生在4-10月,占97.34%(183/188);40~<80岁病例占94.68%(178/188);女性发病率4.29/10万,男性发病率5.51/10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0.904,P>0.05).共分离到25株新布尼亚病毒株,对S片段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2株为B基因型、6株为E基因型、17株为A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5.4%~99.7%.结论 平桥区SFTS病例以散发为主,新布尼亚病毒株以A基因型为主要流行株,与河南省近年来流行株基因分型一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基因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