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孙振球

双月刊

1008-8229

0731-84805023 88830141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8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合唱对青少年审美观的提升及心理疏导的功能

    方圆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唱是一门群体性的艺术.它的群体性构成了合唱团成员在语言行动上的一致性,在集体的作用下音乐用来充当转化媒体和介质,锻炼和改变一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弱点,可将闭锁的心理获得解放,并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合唱审美基础演唱素质教育的功能心理调节

    保险实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蒋菲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宽基础、高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高职教育与传统教育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上差异很大.在近几年的改革过程中,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体系、课程师资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以提高岗位技能为目标,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双师型"

    物理化学"问题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

    谭年元谭玲玲邹妙玲
    18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理化学"问题启发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把握"问题"启发式的基本原则,以"问题"贯穿课堂实施策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并能将当前问题提升为新的学习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启发式问题设计

    初中语文记叙文课堂教学初探

    张水良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和养成语言积累习惯.在记叙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法、感悟鉴赏教学法、共鸣探究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

    记叙文教学目标驱动教学法感悟鉴赏教学法共鸣探究教学法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陈告生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应正确认识创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根据创新教育的精神,力求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各种条件,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古典诗文四级阅读教学法

    夏思
    195-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诗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一种是全让学生自读,教师不作讲析点拨.四级阅读教学法克服其弊端:初读正音理清句读;二遍读懂文字领会文意;三轮细细品读把握主旨;最后熟读成诵并能写.

    古典诗文教学四级阅读法句读文意文旨诵写

    朗读——小学古诗教学之关键

    戴玉怡
    19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朗读是小学古诗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有许多人不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层次的朗读、范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古诗教学朗读情感体验

    比喻在翻译中的实际应用

    李艺洁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在进行语言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比喻就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喻具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在文化背景具有共性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直译法;具有民族个性的比喻采用意译;也有个别属于不可译的现象.

    语言文化忠实直译意译不可译

    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隐喻研究

    李运河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思维对词汇学研究产生新的启示,意义重大.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结构反映了人们在与现实接触的经验中形成的心理范畴, 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利用认知研究下的隐喻理论,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探索隐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新途径,合理吸收隐喻思维的启发拓展学习者的词汇.

    隐喻思维二语词汇习得词义

    浅论高职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环沉村为典型个案

    禹明华周妮
    204-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对高技术素质教师缺乏的高职院校尤为重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在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在职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学相关理论与实践、专业技术理论与能力、职业资格认证等.

    高职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