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耐药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胡旻张辉程宁宁魏光亚...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耐药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7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成感染组(36例)、未感染组(134例),收集感染组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并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结果 感染组Ⅲ+Ⅳ期、手术时间>3 h、体重指数(BMI)≥24 kg·m-2、伴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BMI ≥24 kg·m-2、Ⅲ+Ⅳ期、伴糖尿病、手术时间>3 h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切口感染标本中革兰阴性菌为78.57%、革兰阳性菌为21.43%.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Ⅲ+Ⅳ期、伴糖尿病、BMI≥24 kg·m-2、手术时间>3 h,临床可针对性制定早期防治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且切口感染中病原菌分布具有多样性,故临床需结合病原菌培养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切口感染病原菌影响因素

    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认知情绪调节方式、配偶支持感知的相关性

    李雅丽刘丹任莹张智卿...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认知情绪调节方式、配偶支持感知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配偶支持感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25例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9.56±7.48)分、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得分为(122.39±16.71)分、配偶支持感知得分为(90.30±11.42)分;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与配偶支持感知与恐惧疾病进展得分呈负相关(P<0.05),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与恐惧疾病进展得分呈正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的总模型显示年龄、疾病分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配偶支持感知可共同解释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评分42.8%的变异.其中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与配偶支持感知负向预测恐惧疾病进展,而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可正向预测恐惧疾病进展.结论 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情绪较严重,不同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与配偶支持感知水平可对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情绪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可通过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增强对配偶支持的感知能力,从而降低恐惧疾病进展情绪.

    乳腺癌恐惧疾病进展认知情绪调节方式配偶支持感知

    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后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

    程国凌徐化楠刘义宾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PTGBD)术后序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行PTGBD手术后行序贯LC手术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行PTGBD手术后序贯LC手术的间隔时间分为A组47例(PTGBD后5~8周行LC术)与B组53例(PTGBD后3~4周行LC术).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OTGBD术后序贯LC术前年龄、白细胞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察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胆囊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B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PTGBD术后序贯LC术的最佳手术时机为PTGBD术后5~8周.

    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

    虚拟现实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

    刘香勤金璐璐刘强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训练联合核心肌群锻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干预,研究组接受VR训练联合核心肌群干预.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区及E区、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下肢粗大运动功能,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估上肢精细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表面肌电特征指标.结果 干预后,两组精细运动商(FMQ)评分较前升高(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MFM-88 D、E区及BBS评分较前升高(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值频率(MF)、肌电积分值(iEMG)较前升高(P<0.05),两组足背伸协同收缩率(CR)较前降低(P<0.05),研究组MF、iEMG高于对照组(P<0.05),C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训练联合核心肌群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有效提高患儿的下肢粗大运动功能、上肢精细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增强记录,提高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收缩协调性.

    痉挛型脑瘫虚拟现实训练核心肌群精细运动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黄书杰邓俊森畅宁马献忠...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43例).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接受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髂腹股沟入路组接受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满意度.结果 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较髂腹股沟入路组少,手术时间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3.02%(40/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76.74%(33/43)高(P<0.05).术后6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较髂腹股沟入路组高(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18.60%(8/43)]低(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满意度[95.35%(41/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81.40%(35/43)]高(P<0.05).结论 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减轻手术创伤,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和满意度,并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骨盆髋臼骨折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化疗后肺癌患者心肌保护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孟睿周俊辉钟巍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化疗后肺癌患者的心肌保护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化疗后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6例.参照组接受静吸复合麻醉方案,研究组接受全凭静脉麻醉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拔管/术后清醒/手术/麻醉起效/定向力恢复/听从指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术前(T0)、插管侧位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15 min(T2)、单肺通气30 min(T3)、单肺通气60 min(T4)为时间点,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以麻醉诱导前(t0)、手术即刻时(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为时间点,比较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以术前、术后1 d、术后7 d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起效、拔管、定向力恢复、听从指令、术后清醒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T1~T4时间段研究组MAP、H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波动幅度均小于参照组(P<0.05);t2、t3时间点研究组cTnⅠ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1、7 d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93%)低于参照组(23.21%)(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肺癌根治术中,均具有麻醉、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的效果,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免疫功能,但全凭静脉麻醉的麻醉质量更高.

    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肺癌免疫功能

    家庭化产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王宁宁许晓峰刘伟靓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化产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郑州人民医院家庭化产房的孕妇6 100例,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85例)和非感染组(6 01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率为1.39%(85/6 100),其中呼吸系统感染42例,生殖道感染20例,手术切口感染16例,泌尿系统感染7例.感染组体重指数≥28 kg·m-2、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白蛋白<35 g·L-1、侵入性检查次数≥3次患者占比高于非感染组,白蛋白≥35 g·L-1、产房定期通风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28 kg·m-2、胎膜早破、侵入性检查次数≥3次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白蛋白≥35 g·L-1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模型预测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家庭化产房产妇发生医院感染主要与体重指数、胎膜早破、侵入性检查次数、白蛋白等有关,logistic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预测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提供可靠参考,建议临床提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进而保证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家庭化产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治措施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iR-151a-3p、miR-1285-3p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高源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iR-151a-3p、miR-1285-3p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记为TP组,选取健康对照组100例,记为CO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iR-151a-3p、miR-1285-3p检测,评估并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与CO组相比,TP组PSV升高,RI降低(P<0.05);与CO组相比,TP组血清miR-151a-3p表达升高,miR-1285-3p 表达降低(P<0.05);PSV 与血清中 miR-151a-3p 呈正相关(r=0.937,P<0.001)、与 miR-1285-3p 呈负相关(r=-0.835,P<0.001),RI 与血清中 miR-151a-3p 呈负相关(r=-0.951,P<0.001)、与 miR-1285-3p 呈正相关(r=0.835,P<0.00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AUC为0.729,血清miR-151a-3p检测为0.707,血清miR-1285-3p检测为0.629,三者联合为0.898.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iR-151a-3p、miR-1285-3p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与单一检测相比更全面、更有效、更客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法,达到精准治疗.

    彩色多普勒超声miR-151a-3pmiR-1285-3p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和CT灌注成像特征与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关系

    秦晋辉程相杰朱星阳王晓丽...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影像学和CT灌注成像(CTP)特征与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未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和CTP特征差异,分析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和CTP特征预测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存在腔隙、脑白质高信号(WMH)比例分别为91.43%和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和脑小血管病影像(CSVD)总负荷评分分别为4(2,6)个、3(2,4)分和3(2,4)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对血流通过实践(rMTT)和相对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分别为(1.26±0.13)和(1.20±0.14),高于对照组(P<0.05);脑小血管病影像参数有腔隙、WMH、腔隙个数、Faezkas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预测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0.661、0.986、0.903和0.901,其中腔隙个数预测价值最高;CTP参数rMTT和rTTP预测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和0.823,其中rMTT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术前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和CTP特征预测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参数腔隙个数、CTP参数rMTT预测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价值较高.

    脑小血管影像学CT灌注成像颅内大血管狭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血清VASH-1、VEGF对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王经忠张亮靳久增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分为预后不良组(38例)和预后良好组(69例),另选取同期93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入院后24 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ASH-1、VE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VASH-1、VEGF对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血清VASH-1、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血清VASH-1、VEGF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VASH-1评估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AUC为0.833(95%CI:0.783~0.883);血清VEGF评估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AUC为0.845(95%CI:0.795~0.895);二者联合评估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AUC为0.905(95%CI:0.855~0.9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VASH-1(OR=3.662,95%CI:2.124~6.315)、VEGF(OR=3.034,95%CI:1.885~4.886)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OR=2.683,95%CI:1.771~4.065)、C 反应蛋白(OR=3.721,95%CI:2.456~7.360)均为影响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VASH-1、VEGF在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均升高,且二者水平变化与疾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