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比

    杜治昆司小萌王卓裴金乐...
    2580-2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创伤性下肢骨折(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TLE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术中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凝血功能、术后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麻醉时间、感觉神经完全麻醉时间、运动神经完全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麻醉后HR和M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及排尿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TLEF患者内固定术中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较好麻醉效果,但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明显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创伤性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

    关节镜下两种术式治疗肩袖不全撕裂的临床效果

    成小辉周红星
    2584-2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关节镜下直接缝合术与关节镜下清理为完全撕裂后再行缝合术治疗肩袖不全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8例肩袖不全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接受关节镜下彻底清理磨损退变肌腱组织,造成全层撕裂后再行缝合术;对照组(54例)接受关节镜下简单清理后直接缝合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期内复发率;采用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肩关节疼痛改善程度、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和肩关节活动度(外展角度)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按要求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随访(24.7±2.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无感染、肩关节粘连和神经损伤发生.对照组手术时间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1个月、6个月、1 a、3 a随访,两组肩关节VAS评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LA肩关节评分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肩关节活动度(外展角度)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QI评分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7%(2/54),对照组18.5%(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为全层撕裂后再缝合与直接缝合术相比,手术时间延长,但能降低复发率,且不影响肩关节疼痛缓解、睡眠改善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肩袖不全撕裂全肩关节镜肩峰成形

    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在孤独症谱系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赵彦敏
    2588-2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对孤独症谱系语言障碍患儿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该病患儿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4例孤独症谱系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两组均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奖励法语言训练.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评分、事件相关电位(ERP)P3潜伏期、波幅.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Gesel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A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P3潜伏期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奖励法语言训练可减轻孤独症谱系语言障碍患儿孤独症状,提高智力、语言功能,改善ERP P3潜伏期、波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奖励法语言训练孤独症谱系语言障碍应用效果

    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伴智力低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王贝贝张少华高芳赵梦姿...
    2592-2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低频经颅磁刺激(TM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伴智力低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4例伴智力低下AS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2例.以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52例伴智力低下ASD患儿列为B组,以接受低频TM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52例伴智力低下ASD患儿列为A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分、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CSIRS)评分、事件相关电位(ERP)P3潜伏期、波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A组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评分较B组低(P<0.05);治疗6个月后A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评分较B组高(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学习能力、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前庭失衡评分较B组高(P<0.05);治疗6个月后A组ERP P3潜伏期较B组低,波幅较B组高(P<0.05);治疗6个月后A组血清GLU、5-HT、BDNF水平较B组低,血清GABA水平较B组高(P<0.05).结论 低频TM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伴智力低下ASD患儿可进一步改善行为能力,提升智力水平,改善感觉统合能力,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平衡.

    智力低下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递质

    基于认知重评的心理干预对急诊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及自我调节疲乏水平的影响

    许雪峰王俊锋
    2596-2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认知重评的心理干预对急诊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及自我调节疲乏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3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业务学习和心理辅导、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认知重评的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后调查两组护士专业生活品质、自我调节疲劳程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慈心满意、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认知重评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降低护士的自我调节疲劳水平.

    认知重评急诊科护士专业生活品质自我调节疲劳

    护生实习前死亡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贾英岚贾亚南张君瑞郭新真...
    2600-2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死亡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死亡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6月选取来自河南省11所院校在郑州市某三甲医院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40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08名护生死亡态度得分为(89.73±18.74)分,量表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自然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己宗教信仰、自认为身体状况、自认为心理状况、家中谈论死亡情景、照顾过濒死/危重的人是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护生死亡态度的因素包括宗教信仰、自觉身体状况、家中谈论死亡的情景(P<0.05),能解释总变异的14.8%.结论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及带教老师应正确引导护生正确看待死亡,采取个性化的死亡教育培训,构建适合实习护生的死亡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护生正确的生死观.

    护生死亡态度影响因素

    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教学模式对本科急诊护理实习生的培训效果

    杨欣欣
    2603-2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Nursing-Mini-CEX)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教学模式在本科急诊护理实习生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院区75名本科急诊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模式;选取同期东院区75名本科急诊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组,接受Nursing-Mini-CEX结合OSCE教学模式.观察两组入科、出科时理论及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学习积极主动性(ALS)评分、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岗位胜任能力.结果 出科时,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科时,观察组ALS量表、CTDI-CV量表及岗位胜任能力量表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本科急诊护理带教管理中,Nursing-Mini-CEX结合OSCE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实习生出科成绩,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可通过多站点的迷你情景模拟演练和评估强化其岗位胜任能力,在临床带教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岗位胜任能力护理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学习主动性急诊实习生

    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的效果

    熊文艳饶文旭徐征曹波...
    2608-2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的效果.方法 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晚期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接受苯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接受苯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比较两组患者卡氏评分、临床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卡氏评分高于常规组,VEGF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同时可以降低血清VEGF水平,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套细胞淋巴瘤

    平消胶囊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

    刘华朋杨静薛榜稳周倩...
    2611-2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平消胶囊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6例)与单一组(46例).单一组接受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联合组加用平消胶囊.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节最大直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44/46)]较单一组患者[80.43%(37/46)]高(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T3、FT4均升高,TSH均降低(P<0.05);与单一组患者治疗后比,联合组患者FT3、FT4较高,TSH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结节最大直径均缩短(P<0.05);与单一组患者治疗后比,联合组患者结节最大直径较短(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EGF均降低,TGF-β1均升高(P<0.05);与单一组患者治疗后比,联合组患者VEGF较低,TGF-β1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IL-1β、1L-6水平均增高(P<0.05);与单一组患者治疗后比,联合组患者IL-1β、IL-6水平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52%(3/46)]与单一组患者[4.35%(2/4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消胶囊联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确切,可调节VEGF、TGF-β1,能缩小结节,改善甲状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结节性甲状腺肿平消胶囊左甲状腺素钠

    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效果

    张洪彦范银亮程金玉
    2615-2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阿帕替尼对肝内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收治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试验组(手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及对照组(手术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肿瘤复发/转移率及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血常规、肝功能水平,明确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阿帕替尼对肝内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肿瘤分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28).在不良反应上,试验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腹泻(4.44%),1例患者出现呕吐(2.22%),2例患者出现乏力(4.44%),各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随访观察显示两组患者整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且对患者耐受性良好.

    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阿帕替尼疗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