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热灌注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效果

    张红巧刘鸥飞索丹风李玉...
    2735-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热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胃癌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接受XELOX化疗方案治疗的48例胃癌腹腔积液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腹腔热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的48例胃癌腹腔积液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患者生命质量[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估].比较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时患者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个周期时,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周期时,观察组生命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周期时,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XELOX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腹腔热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胃癌腹腔积液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因化疗药物使用引起的免疫抑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胃癌恶性腹腔积液化疗腹腔热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生命质量

    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脂、体重指数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

    刘洋张博何小景刘华朋...
    2739-2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体重指数(BMI)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接诊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5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及BMI,根据病历复查结果随访,记录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为性功能障碍组和正常组,筛查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评估血脂相关指标及BMI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截至随访结束,252例患者中失访11例,有效随访率为95.63%.剩余241例患者中确诊性功能障碍163例,发生率为67.63%.性功能障碍组合并高血压占比及抑郁程度评分、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性功能正常组(P<0.05),睾酮低于性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抑郁程度评分、BMI、TC、TG、LDL-C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睾酮是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BMI、TC、TG、LDL-C单一及联合预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95%CI:0.705~0.853)、0.810(95%CI:0.745~0.876)、0.735(95%CI:0.657~0.812)、0.759(95%CI:0.693~0.836)、0.872(95%CI:0.817~0.927).结论 BMI、TC、TG、LDL-C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有关,且可用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性功能障碍的预测.

    2型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男性血脂体重指数预测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骨代谢水平与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丁娟莫基浩丁东亚
    2743-2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骨代谢指标水平与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关系,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均接受内固定术治疗.设计调查表,收集并对比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入院当天测定的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 Ⅰ 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统计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股骨头坏死情况.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术前骨代谢指标与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内,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发生股骨头坏死17例,占比17.71%;股骨头坏死发生组术前OST、P Ⅰ NP、BAP水平低于未发生组,β-CTX水平高于未发生组,Garden类型Ⅲ型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结果显示,术前OST、P Ⅰ NP、BAP、β-CTX水平与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股骨头坏死有关(P<0.05).结论 患者术前骨代谢指标水平与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有关,且OST、P Ⅰ NP、BAP水平越低,β-CTX水平越高,股骨头坏死发生可能性越大.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骨代谢

    可吸收钉板在创伤性上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王文明侯明王超Kapeishi...
    2747-2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上颌骨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手术中采用可吸收钉板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创伤性上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1例患者接受金属钛板钛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钛板组)、另外31例患者接受可吸收钉板内固定治疗(可吸收钉板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颌面部对称性参数、颌面部功能、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前,可吸收钉板组和钛板组患者的颌面部对称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的面部不对称性指数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可吸收钉板组和钛板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开口功能、颌面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上述评分降低(P<0.05),且可吸收钉板组评分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可吸收钉板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钛板组(P<0.05).可吸收钉板组和钛板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钉板内固定能通过牢固的内固定达到恢复颌面部对称性的效果,更有利于患者术后颌面部功能的恢复.

    上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可吸收钉板咬合咀嚼

    生物工程角膜板层角膜移植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李晶贺燚柳晓辉
    2751-2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工程角膜板层角膜移植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角膜材料分为生物工程组[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APCM)进行板层角膜移植,20例]和人供体组(采用人供体角膜材料进行板层角膜移植,24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植片透明度评分、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术后1、3、6、12个月,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角膜植片透明度评分均逐渐降低,术后1、3、6个月生物工程组角膜植片透明度评分高于人供体组(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角膜植片透明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眼BCVA均逐渐增加,但生物工程组患眼术后3、6、12个月的BCVA均低于人供体组(P<0.05);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延迟、角膜植片排斥、角膜植片溶解、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植片4项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APCM为材料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作为生物工程角膜应用于角膜病致盲的治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生物工程角膜板层角膜移植有效性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

    孔德华方园侯慧洁
    2754-2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老年髋部骨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椎管内麻醉,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药物用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后6、12、24 h,研究组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Ramsay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术后1、2、3 d,两组MMSE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研究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可有效减少术后24 h PCIA药物用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提高镇静和镇痛效果,减轻术后认知障碍,且安全性高.

    老年人髋部骨折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镇痛认知功能

    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白内障患者的效果

    李龙
    2758-2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A(20眼)和B(20眼)两组,A组患者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然后在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先接受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然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最后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23G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的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和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均短于A组(P<0.05).在并发症中,A组的前囊撕裂发生率高于B组(P=0.072);白内障手术期间,B组瞳孔缩小发生率大于A组(P=0.152);两组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情况.A组和B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术前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红光反射,可减少白内障手术时间和白内障手术相关并发症.

    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积血无红光反射23G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物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

    张艳红
    2761-2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物病原菌构成及药敏情况.方法 选取许昌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标本培养和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98例患者痰培养物共分离1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72.82%),革兰阳性菌25株(24.27%),真菌3株(2.91%).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布最广,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布最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四环素敏感率较高,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青霉素敏感率较高,对红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物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不同病原菌药敏分析结果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分析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SerpinB1、YKL-40水平及其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关系

    张琳史中娜张丽
    2765-2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B1)、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改变及其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关系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GDM孕妇和同期进行孕检的83例健康孕妇,分别记为GDM组、健康组,所有孕妇均进行血清SerpinB1、YKL-40检测,随访所有孕妇及胎儿的母婴结局.对比GDM组与健康组的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变化、母体不良结局和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logistic分析GDM组血清SerpinB1、YKL-40水平变化与母体不良结局、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GDM组血清SerpinB1、YKL-40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GDM组母体不良结局发生率、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健康组(P<0.05);GDM组母体不良结局者孕前体重指数、入组孕周、受教育程度与无母体不良结局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母体不良结局者年龄、孕期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病史占比、经产妇占比、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高于无母体不良结局者(P<0.05),年龄、孕期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病史、经产妇、血清SerpinB1与YKL-40偏高是GDM患者母体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0,P=0.023;OR=2.008,P=0.025;OR=2.044,P<0.001;OR=2.184,P<0.001;OR=2.132,P=0.010;OR=2.032,P=0.001).GDM 组围产儿不良结局者母体的孕前体重指数、入组孕周、受教育程度与无围产儿不良结局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围产儿不良结局者母体的年龄、孕期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史占比、经产妇占比、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高于无围产儿不良结局者(P<0.05),母体的年龄、孕期体重指数、家族糖尿病史、经产妇、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偏高是GDM 患者围产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3,P=0.014;OR=2.268,P=0.012;OR=2.106,P=0.015;OR=2.153,P=0.007;OR=2.250,P=0.019;OR=2.100,P=0.017).结论 GDM 组 SerpinB1、YKL-40 水平均偏高,GDM组母体不良结局、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高,且母体血清SerpinB1与YKL-40水平等与GDM患者母体不良结局、围产儿不良结局有密切关系.

    妊娠糖尿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人软骨糖蛋白-39母婴结局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朱君
    2770-2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45例PPROM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后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A组(98例)、非HCA组(47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ROM孕妇发生HCA的影响因素.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145例PPROM孕妇HCA发生率为67.59%;胎膜早破孕周较早、期待治疗时间延长、下生殖道感染、羊水粪染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人β2防御素(HBD-2)、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AT)、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升高为HC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纳入胎膜早破孕周、期待治疗时间、下生殖道感染、羊水粪染、血清CRP水平作为模型1,纳入胎膜早破孕周、期待治疗时间、下生殖道感染、羊水粪染及血清CRP、G-CSF、HBD-2、ox-AAT、NE水平作为模型2,模型2预测HC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大于模型1(P<0.05),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 胎膜早破孕周较早、期待治疗时间延长、下生殖道感染、羊水粪染及血清CRP、G-CSF、HBD-2、ox-AAT、NE水平升高为PPROM孕妇发生HCA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HCA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医生可依据上述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HCA发生风险.

    胎膜早破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