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付颖颖王润娟
    3498-3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管理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间接收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将其分为效能感差组(68例)和效能感良好组(132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糖尿病痛苦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调查工具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疾病认知、痛苦量表、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认知不足、痛苦量表评分高、社会支持度低、高龄为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疾病认知不足、痛苦量表评分高、社会支持度低、高龄为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强化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调整其心理状态,鼓励其家属给予支持与安慰,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糖尿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

    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

    李慧川王烨华
    3502-3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牵引钉颌间牵引基础上应用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0例颌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接受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接受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时疗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口腔功能、牙周指数,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时,联合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颞下颌关节功能、张口度以及咬合关系评分较术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菌斑指数(PI)、软垢指数(DI)及牙龈指数(GI)水平均高于术前,而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更有利于加强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降低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治疗安全性较好.

    颌骨骨折牵引钉颌间牵引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颞下颌关节功能

    基于身体素质、健康行为养成探究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卢少彩秦瑞娟
    3506-3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身体素质、健康行为养成探究儿童反复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08例反复MP感染儿童纳入反复感染组,按1∶2比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416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身体素质、健康行为、是否缺乏微量元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单因素、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儿童反复MP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6岁、身体素质不及格、每日视屏时间≤63.84 min、未每日开窗通风、手卫生不规范、每周运动时间≤2.6 h、出门未戴口罩、偏食/挑食、爱吃油炸/快餐类食品、缺乏微量元素、25(OH)D水平≤32.30 μg·L-1是儿童发生反复M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较小、身体素质差、每日视屏时间长、不经常开窗通风、手卫生不规范、每周运动时间短、出门不戴口罩、偏食/挑食、爱吃油炸/快餐类食品、缺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D是儿童发生反复MP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预防反复MP感染.

    身体素质健康行为反复肺炎支原体感染风险因素应对策略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头侧-中央混合入路的可行性分析

    王培民张斌曾庆午
    3510-3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头侧-中央混合入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3年1月择期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0例,按照入路方式分为中央入路组(CW组)及头侧-中央混合入路组(HCMW组),其中CW组85例,HCMW组95例.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根治术完成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W组手术时间短于CW组,术时出血量少于CW组,输血率低于CW组(P<0.05).两组术后情况、根治术质量、手术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头侧-中央混合入路具有可行性,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时出血量.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头侧-中央混合入路中央入路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时利玲张俊霞梁娟张敬芳...
    3513-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MPP患儿临床资料,依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下是否形成气道黏液栓分为无黏液栓组(78例)和黏液栓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并构建MPP患儿形成气道黏液栓的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对其区分度和准确度做内部验证.结果 与无黏液栓组比较,黏液栓组热程、中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胸腔积液比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为热程、中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胸腔积液(OR>1,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index为0.993);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结论 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胸腔积液、热程,且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肺炎支原体肺炎小儿气道黏液栓列线图模型

    FA、betatrophin、YKL-40预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术后再出血的价值

    韩东夏国庆王东晓张方...
    3517-3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胎球蛋白(FA)、血管生成素样蛋白betatrophin、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预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术后再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9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患者,均成功实施神经内镜术,根据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无再出血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与术前、术后即刻血清FA、betatrophin、YKL-40及三者手术前后差值,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再出血组血肿量、抗凝药物应用、脑疝患者多于无再出血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低于无再出血组(P<0.05);再出血组术前、术后即刻血清FA、betatrophin、YKL-40高于无再出血组(P<0.05);血肿量、应用抗凝药物、脑疝、入院时GCS评分、血清FA、betatrophin与YKL-40手术前后差值均与术后再出血有关(P<0.05);血清FA、betatrophin与YKL-40手术前后差值预测再出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8、0.779、0.788,三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血清FA、betatrophin与YKL-40手术前后差值≥对应最佳截断值者再出血的危险度分别为小于对应截断值的4.412、7.464、6.033倍.结论 血清FA、betatrophin、YKL-40与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术后再出血有关,监测术前、术后即刻各指标变化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胎球蛋白betatrophin甲壳质酶蛋白-40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神经内镜术再出血

    3D-CTBA技术辅助早期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效果

    陈占军杜容宇马银龙
    3521-3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肺支气管血管重建(3D-CTBA)技术在早期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3D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CT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3D组接受3D-CTBA技术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机体创伤指标[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通气量(MVV)]、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D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CRP、E、Cor、Ang Ⅰ均低于对照组(P<0.05),FEV1、FVC、MVV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BA技术辅助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是早期肺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能减轻机体创伤,促进术后早期病情恢复,改善患者肺功能,能确保治疗安全性.

    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三维重建创伤肺功能临床疗效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孙志强马亚丽陈芳时军...
    3526-3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将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探析预测价值,为临床合理制定预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行血液透析的102例DN患者,按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48例、对照组54例.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N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 岁(OR=1.692,P<0.05)、有营养不良(OR=2.038,P<0.05)、全血空腹血糖水平≥ 14 mmol·L-1(OR=4.104,P<0.05)及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1(OR=3.374,P<0.05)是独立高危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当预测概率logit(P)>9.75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1,95%CI为0.790~0.929,敏感度为70.83%,特异度为92.59%.结论 行血液透析的DN患者肺部感染与年龄、营养不良、全血空腹血糖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有关,据此构建的相关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DN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高危因素预测模型预测价值

    MPO-AAV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萃萃赵义学徐雪勤
    3529-3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就诊的85例MPO-AAV患者纳入病例组,同时期收集在医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名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PO,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胞膜MPO和胞内MPO表达.统计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PO表达、血清MPO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PO表达与血清MPO水平的关系,多元回归分析伯明翰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V3)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膜MPO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MP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PO水平(P<0.05).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与血清MPO水平呈负相关(r=-0.71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VAS-V3与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MPO-ANCA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胞膜MPO表达、血清MPO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PO-AAV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上升,MPO-ANCA阳性可能干预了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且中性粒细胞胞内MPO表达、MPO-ANCA均为影响BVAS-V3的独立因素.

    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髓过氧化物酶血管炎

    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

    刘明军
    3533-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Wiltse 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促进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濮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将接受经皮椎弓入路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38例),将接受改良Wiltse入路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不同时间脊柱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时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较术前升高,Cobb角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水平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间、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3个月时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ODI指数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相当,两种入路方式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相较于经皮入路,改良Wiltse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可缓解患者术后短期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胸腰椎骨折改良Wiltse入路经皮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