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CMO结合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田会君秦历杰程艳伟梁冰伟...
    4079-4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心肺复苏机给予心搏骤停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使用心肺复苏机(50例),观察组加用ECMO(50例).对比抢救成功率、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血气指标和脑功能分级.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自主心跳、呼吸、循环和血压)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乳酸清除率上升,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脑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结合心肺复苏机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利于生命体征恢复,对血气指标和预后均有改善作用.

    心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心肺复苏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王慧洁武永新马蕾孙丽娜...
    4082-4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心房颤动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将其分入观察组(新发心房颤动,54例)与对照组(非新发心房颤动,66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结果、Syntax积分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MI患者PCI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房内径大于对照组,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支、3支及以上病变血管数量比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yntax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肾功能不全、Syntax积分、左心房内径是AMI患者心房颤动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新发心房颤动,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年龄、肾功能不全、Syntax积分、左心房内径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房颤动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齐夏丽吴晓昀雷珍艳郭晴晴...
    4087-4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发现病变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DR患者367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视力残疾分为发生组(90例)、未发生组(27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资料[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肽素、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中期因子(MK)、载脂蛋白B100(ApoB10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Toll样受体4(TLR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2DM合并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病程长于未发生组,收缩压、HbA1c、FBG、和肽素、YKL-40、MK、VEGFA、TLR4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收缩压(SBP)、HbA1c、FBG、和肽素、YKL-40、MK、VEGFA、TLR4是T2DM合并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合并DR患者发生视力残疾的危险因素为病程、SBP、HbA1c、FBG、和肽素、YKL-40、MK、VEGFA、TLR4,基于此构建的模型预测效能良好,临床可用于指导视力残疾防治措施的制定,以期降低视力残疾的发生风险.

    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残疾干预措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不同时机进行颅骨修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脑血流状态的影响

    简历魏振宇司东明杨冬谊...
    4091-4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时机进行颅骨修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脑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常规组于去骨瓣减压术(DC)后3~6个月进行颅骨修补,研究组于DC术后4~6周进行颅骨修补,3个月后收集研究数据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脑血流状态、并发症情况、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手术后,研究组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12.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DC术后4~6周进行颅骨修补能够更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颅骨修补颅脑损伤脑血流状态不同时机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探测技术在甲状腺癌二次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

    张昆黄华
    4095-4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探测技术在甲状腺癌(TC)二次手术中对喉返神经(RLN)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颈部甲状腺外科收治的76例TC复发行二次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RLN具体保护方法分为A组(42例)和B组(34例).A组接受术中神经探测技术联合腔镜辅助甲状腺癌根治手术,B组接受常规RLN暴露联合腔镜辅助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RLN探查时间、术中RLN识别成功率、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术后1 d、1周、3个月声带运动异常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功能(F)、生理(P)、情感(E)评分等嗓音障碍指数(VHI)及术后3个月喉返神经损伤(RLNI)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RLN探查时间、术后引流拔除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A组术中RLN成功识别率为100.00%,高于B组的82.35%(P<0.05);术后1 d和1周,A组声带运动异常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声带运动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F评分、P评分和E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术后总RLNI发生率为7.14%,低于B组的29.41%(P<0.05).结论 神经探测技术在TC二次手术中可确保RLN功能完整性,降低RLNI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神经探测技术腔镜辅助甲状腺癌根治术二次手术喉返神经保护作用

    自体脂肪移植和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王洋张永军刘振楠
    409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自体脂肪移植、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1例半侧颜面萎缩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和观察组(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其中对照组32例,观察组3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生活质量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半侧颜面萎缩症患者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较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半侧颜面萎缩症自体脂肪移植传统脂肪筋膜瓣移植

    老年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郝香月林姗姗姚良忠潘智灵...
    4102-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突发性聋(SS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共计127例单侧SS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纳入试验组(53例),将20~59岁的中青年患者纳入对照组(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及患病耳侧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表现出耳鸣、耳闷、眩晕的临床症状,但仅耳闷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低频下降型较少、听力损失程度较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SSNHL患者具有耳闷症状较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低频下降型占比较低、听力损失程度较重的临床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造成老年SSNHL治疗效果较差的因素.

    突发性聋老年人临床特征预后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肾纤维化状态及血管、瓣膜动脉钙化的影响

    郭敏杜跃亮林静张翠翠...
    4105-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肾纤维化状态及血管、瓣膜钙化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12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式分为腹膜透析组(36例)、血液透析组(44例)及联合透析组(32例).比较3组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Kt/V)]、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纤维化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钙磷代谢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管钙化发生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组及联合透析组Kt/V均高于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水平均低于腹膜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治疗后的CTGF、血钙、血磷、iPTH、CIMT及颈动脉钙化发生率均高于腹膜透析组和联合透析组,BMP-7水平低于腹膜透析组和联合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治疗期间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腹膜透析组及联合透析组(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透析,腹膜联合血液透析在改善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肾纤维化及颈动脉钙化方面均有良好效果,且血管相关并发症较少,具备较高安全性.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尿毒症肾纤维化钙化

    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及模型构建和验证

    赵东华杜云峰王红星
    4110-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风险.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南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行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20例桡骨远端骨折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依据骨块是否移位分为稳定组、非稳定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及骨折、手术相关诊治信息.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并分析该模型对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12个月内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发生率为27.22%;C3型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前骨块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骨块体积是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重要性分析显示影响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的前4位依次为术前骨块总移位距离、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骨块体积、骨块横向宽度;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风险的灵敏度为91.02%,特异度为82.36%.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单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稳定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对背侧钢板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内固定关节内骨折稳定性随机森林算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王秀庆毛中臣吴恒浩
    4116-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发病4.5 h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溶栓结局是否出现END,将其分为END组46例,非END组128例,分析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一般资料和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END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静脉溶栓END呈正相关,白细胞计数水平与静脉溶栓EN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患者血清白蛋白的下降、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增加了静脉溶栓END的发生风险,血清白蛋白的下降、白细胞计数水平为静脉溶栓END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对静脉溶栓患者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加强检测与干预,以减少静脉溶栓END的发生.

    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