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宋秀丽李琳琳麻世静
    473-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高通量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RRF、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M)、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透析3个月后,两组钙水平升高,磷、iPTH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钙水平高于对照组,磷、iP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3个月后,两组RRF水平下降(P<0.05);研究组RR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3个月后,两组CD4+、CD4+/CD8+、IgG、IgM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CD4+、CD4+/CD8+、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调节老年MHD患者钙、磷及iPTH水平,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同时维护RRF,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肾功能免疫功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双腔起搏器治疗前fQRS波群与临床应答及预后价值的关系

    杨淇惠郭华金峰
    47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植入前碎裂QRS波群(fQRS)与临床应答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起搏器植入治疗前是否存在fQRS分为fQRS组(34例)和非fQRS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的临床应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变化值.两组患者均随访3 a,比较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后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史(冠心病、心房颤动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QRS组患者LVEF水平低于非fQRS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非fQR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fQRS组中仅有18例(52.94%)患者出现临床应答,非fQRS组中有93例(91.18%)患者出现临床应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时,fQRS组患者6MWT、NYHA心功能分级、MLHFQ、LVESV以及LVEF变化值均低于非fQR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3 a,fQRS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率和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高于非fQR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fQRS(HR=2.328,95%CI 1.303~4.159)、术前NT-proBNP水平(HR=2.683,95%CI 1.441~4.994)均是影响CHF患者术后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起搏器植入治疗前出现fQRS波群会降低起搏器植入的临床应答率,且属于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点关注并给予提前干预以提高起搏器植入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老年起搏器碎裂QRS波群临床应答预后影响因素

    血清sCD163、CK18、25-(OH)D3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孙孟王凤超贾静刘义锋...
    4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细胞角蛋白18(CK18)、25-羟维生素D3[25-(OH)D3)]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14例肝硬化合并EVB患者,根据入院10 d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78例).比较两组血清sCD163、CK18、25-(OH)D3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sCD163、CK18、25-(OH)D3水平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评价入院时血清sCD163、CK18、25-(OH)D3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EVB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时感染组血清sCD163、CK18水平较非感染组高,25-(OH)D3水平较非感染组低(P<0.05);入院时血清CD163、CK18水平与发生医院感染均呈正相关,25-(OH)D3水平与发生医院感染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sCD163(>5.16 mg·L-1)、CK18(>14.25μg·L-1)水平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5-(OH)D3(>8.62 μg·L-1)水平为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入院时血清sCD163、CK18、25-(OH)D3水平联合预测EVB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单一指标(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EVB患者血清sCD163、CK18、25-(OH)D3水平与医院感染有关,是影响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医院感染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细胞角蛋白1825-羟维生素D3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姚朋张丹
    485-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研究组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5 min、气腹后5 min、拔管后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手术前、气腹后两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采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第4、8、12 h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5 min,研究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4、8、12 h,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msay评分增加,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抑制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升镇静镇痛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硬膜外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李之恒黄鑫涛
    48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5例AI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81例)与非DVT组(33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分析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血栓史、卒中严重程度、意识障碍不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P>0.05);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xp(10.561-0.108X1-0.920X2+1.038X3-0.009X4)],其中 X1 为年龄,X2为应用脱水药物,X3为卧床,X4为D-二聚体.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9.085)且拟合优度较高(Hosmer-Lemeshow检验:P=0.36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93-0.885),最大约登指数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4.0%和68.9%,此时风险值为0.847.结论 年龄、应用脱水药物、卧床及D-二聚体水平是AIS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效能优异,有助于识别AIS后DVT发生高危人群,为DVT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黄玉鹏
    493-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接受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逆行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且应用逆行髓内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逆行髓内钉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疗效

    全可视脊柱内镜下不同入路选择性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郑辉
    496-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可视脊柱内镜下不同入路选择性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于周口骨科医院行全可视脊柱内镜下减压术的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将经侧方入路的患者资料纳入侧方组(40例),将经椎板间入路的患者资料纳入椎板间组(4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腰椎功能[改良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间组手术时间短于侧方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长于侧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ODI指数的变化幅度不同,椎板间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术后3、6个月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ODI指数低于术后3个月(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的变化幅度不同,椎板间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可视脊柱内镜下经侧方及经椎板间入路选择性减压术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中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但经椎板间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且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更为显著.

    腰椎管狭窄症选择性减压术全可视脊柱内镜经侧方入路经椎板间入路

    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纯
    500-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应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驻马店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共90例,以信封法均等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传统全盆底重建术,观察组(45例)接受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比两组患者器官脱垂程度(Aa、Ba、C、D、Ap、Bp)、手术指标、盆底肌力水平(肌电位、动态张力、静态张力、收缩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尿失禁、尿潴留、性交痛及其他).结果(1)经对比,治疗后观察组Aa、Ba、C、D、Ap以及Bp指示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4)术后观察组尿失禁、尿潴留、性交痛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应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可显著改善其器官脱垂程度、手术指标以及盆底肌力水平,且安全性高,效果较传统全盆底重建术而言更为突出.

    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力水平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

    基于ICF-CY架构的多层面康复技术治疗痉挛型双瘫儿童的实践研究

    兰金魏冬锋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及青少年版)》(ICF-CY)架构的多层面康复技术治疗痉挛型双瘫儿童的实践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8例痉挛型双瘫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ICF组,其中常规组42例儿童接受常规康复治疗,ICF组46例儿童接受基于ICF-CY架构的多层面康复技术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88)中D区与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步态功能(步速、步长、节奏)及脑瘫儿童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评分,另比较辅助器具适配、家庭康复指导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GMFM-88中D、E区各评分及D+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ICF组治疗后D、E区各评分及D+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ICF组治疗后BB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动、被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步速、步长、节奏均大于治疗前(P<0.05),ICF组治疗后主动、被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步速、步长、节奏均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ICF组治疗后高于常规组(P<0.05);ICF组中辅助器具适配、家庭康复指导占比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基于ICF-CY架构的多层面康复技术治疗痉挛型双瘫儿童可提升康复效果,促进儿童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张力、步态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痉挛型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

    艾司氯胺酮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翟晓莉
    509-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股沟疝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洛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儿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腹腔镜疝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接受艾司氯胺酮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疼痛程度(FLACC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0时,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较T0时升高,且观察组T1、T2、T3时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T2、T3时,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较T1时降低,且观察组T2、T3时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 h的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保持腹股沟疝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儿疼痛,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腹股沟疝手术艾司氯胺酮七氟醚吸入麻醉血流动力学苏醒期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