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相关结局的关系

    宋瑞芳吴成平邢冠琳杨晓亮...
    625-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相关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行AID治疗并测定血清25(OH)D3水平的患者共279例.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3<30 μg·L-1,199例]和正常组[25(OH)D3≥30μg·L-1,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分娩率,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间自然周期占比、2次手术占比、术日≥18 mm平均卵泡数、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日内膜厚度、不孕年限以及注入宫腔内精子数、Gn用量、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分娩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并不是影响临床妊娠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血清25(OH)D3与AID临床妊娠结局无相关性;年龄是临床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25羟基维生素D3供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结局

    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构建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丁春花任明星王丹王龙君...
    629-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并探究其在儿童中线置管及维护中的效果.方法 在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精益管理模型为框架,对儿童中线置管及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初稿,再通过小组论证确定方案终稿.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2021年1-9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儿科病房内留置中线导管的87例患儿为对照组;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实施精益管理,共纳入96例患儿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所用穿刺次数、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1.88%,对照组为55.18%(x2=5.522,P<0.05);试验组穿刺成功所用穿刺次数为(1.56±0.53)次,对照组为(2.81±0.85)次(t=11.792,P<0.05);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5.21%,对照组为16.09%(x2=8.310,P<0.05).结论 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儿童中线置管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并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风险,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精益管理儿童中线导管血栓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表达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关系

    张雅男王晓亮张梦瑶董其娟...
    63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重构的关系,探索心肌重构的预防靶点.方法 入选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入院的1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房容积指数,根据计算结果将发生心肌重构患者纳入心肌重构组,未发生心肌重构患者纳入未重构组.入院当日即检测血清PTH并且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血清PTH对CHF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120例CHF患者,血清PTH检测结果为(38.25±5.66)pmol·L-1,心肌重构率为30.83%o CHF合并心肌重构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级、Ⅳ级占比和血清PTH、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未重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重构患者(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YHA Ⅲ级、Ⅳ级、LVEF降低、血清PTH表达上调可导致CHF患者心肌重构风险增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血清PTH评估CHF患者心肌重构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当血清PTH表达≥36.875 pmol·L-1时,可以考虑CHF患者发生心肌重构.结论 血清PTH在CHF合并心肌重构患者中表达上调,血清PTH表达上调导致CHF患者心肌重构风险增加.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重构左室射血分数甲状旁腺激素

    围手术期HIF-1α、ANGPTL2、SDF-1与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郭蕊程慧敏史丽君凌孝征...
    637-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大面积脑梗死(LHI)去骨瓣减压术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医院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的158例LHI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观察组(71例,>20分)和对照组(87例,5~20分),另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不良组(64例,>2分)和良好组(94例,≤2分)2个亚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分析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术前、术后14 d 2个亚组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分析LH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观察组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术前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良好组相比,术后14 d不良组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较高(P<0.05);术后14 d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增加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IF-1α、ANGPTL2、SDF-1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一预测(P<0.05).结论 血清HIF-1α、ANGPTL2、SDF-1表达上调不仅参与LHI发病,还与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有望成为辅助判断LHI病情、预测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十字形分牙法与常规微创拔牙法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王哲赵天江
    64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十字形分牙法与常规微创拔牙法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行下颌阻生齿拔除术治疗的66例下颌阻生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行十字形分牙法拔除牙齿,对照组行常规微创拔牙法拔除牙齿.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牙齿拔除时间、术后出血持续时间、术后张口受限程度、术后面部肿胀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牙齿拔除时间及术后出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 d时张口受限程度和面部肿胀程度均比对照组轻(P<0.05).两组术后邻牙损伤、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干槽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微创拔牙法相比,十字形分牙法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应用效果更显著,能有效减少术中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张口受限及面部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十字形分牙法微创拔牙法下颌阻生齿张口受限面部肿胀

    ICU转出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家属迁移应激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勇张丹罗珊珊
    64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ICU转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家属迁移应激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本院ICU的162例NSCLC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以迁移应激量表(FRSS)评估家属迁移应激水平,以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估应对方式,以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评估照护能力.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家属迁移应激水平影响因素.结果 ICU转出NSCLC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家属迁移应激评分为(36.44±8.02)分,处于高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化疗时间(OR=6.671,95%CI:1.352~32.912)、病理分期(OR=10.802,95%CI:4.236~27.547)、ICU 治疗时间(OR=23.700,95%CI:6.352~88.426)、家属性别(OR=12.659,95%CI:4.255~37.928)是家属出现高水平迁移应激的相关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OR=1.883,95%CI:0.203~0.916)、家属应对方式(OR=3.464,95%CI:0.057~0.826)、家属照护能力(OR=0.649,95%CI:0.367~0.835)是家属出现高水平迁移应激的相关保护因素(P<0.05).结论 ICU转出NSCLC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家属迁移应激水平处于高水平,受照护者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病理分期、家属应对方式等因素影响,临床在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可根据本研究分析加强对患者家属的针对性护理,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肺部感染家属迁移应激水平身心健康

    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谢娜郑婷婷袁萍刘方...
    649-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以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25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79例)和预后良好组(180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偏瘫、发热、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住院时间、发病至住院时间、脑电图情况、脑膜刺激征、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血清T细胞正常表达和分泌刺激因子(RANTES)、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CN3)、血清陷窝蛋白1(Caveolin-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RIL、BlyS、RANTES、FCN3、Caveolin-1、MMP-2水平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清APRIL、BlyS、RANTES、FCN3、Caveolin-1、MMP-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 APRIL(>7.48 μg·L-1)、BlyS(>7.14 μg·L-1)、RANTES(>273.64 ng·L-1)、FCN3(>17.02 mg·L-1)、Caveolin-1(>15.62 μg·L-1)、MMP-2(>496.13 ng·L-1)水平是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PRIL、BlyS、RANTES、FCN3、Caveolin-1、MMP-2水平联合预测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预测敏感度为92.41%,特异度为68.33%.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与血清APRIL、BlyS、RANTES、FCN3、Caveolin-1、MMP-2水平存在关联性,上述血清联合应用时可有效预测预后不良发生风险,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防治措施.

    病毒性脑炎预后不良logistic分析危险因素

    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作用效果对比

    廖景徐子涵陈雪贾晓玮...
    653-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中度SAP合并P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接受传统胃肠减压,观察组(48例)接受改良肠梗阻导管置管技术.观察两组减压效果、胃肠功能恢复、炎症反应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腹围减小程度、腹内压降低程度、日平均引流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进食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较对照组(20.83%)低(P<0.05).结论 改良肠梗阻导管置管技术可促进中度SAP合并P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炎症水平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提高胃肠减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改良肠梗阻导管置管技术重症急性胰腺炎麻痹性肠梗阻胃肠减压

    鼻内切口黏膜入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影响

    庞艳荣
    656-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供经验.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2例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鼻中隔外径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研究组患者接受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3个月随访.于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通气功能(鼻阻力、鼻声反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较术前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最小横截面距前鼻孔距离、鼻阻力参数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鼻内切口黏膜入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鼻中隔偏曲鼻内切口黏膜入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通气功能

    高分辨率CT联合血清ESR、hs-CRP水平检测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赵化岭郑功远郭伟
    660-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联合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接收的已确诊为尘肺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以痰结核菌培养以及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CT对于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对比单纯尘肺、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ESR、hs-CRP水平,分析高分辨率CT联合血清ESR、hs-CRP水平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效能以及不同血清ESR、hs-CRP水平尘肺患者发生肺结核的危险度.结果 112例尘肺患者中肺结核发生率为40.18%(45/112);高分辨率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1.11%、85.57%、88.39%、82.00%、91.11%;尘肺患者hs-CRP、ESR均低于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hs-CRP、ESR、高分辨率CT联合诊断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CI:0.764~0.867),最佳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依次为93.33%、89.55%;高水平ESR、hs-CRP尘肺患者发生肺结核的危险度为低水平的0.472倍、0.403倍(P<0.05).结论 高分辨率CT联合血清hs-CRP、ESR水平在诊断尘肺合并肺结核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高分辨率CT尘肺肺结核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