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作用效果

    申成兰刘丽杰王焕东
    664-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认知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PCI手术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21年3-12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9月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均为62例.对照组于PCI术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认知行为进行评价,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疾病认知、症状监测、不良习惯、日常生活、依从性、急救处理和情绪认知7个维度评分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和ADL评分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康复效果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认知行为能力,促进康复效果的提高,满意度较高.

    多元化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认知行为康复

    血清DAO、VIP、PCT水平与急性肠梗阻病情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魏光亚张雨刘鹏王森...
    667-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其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组,同期于医院体检的3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DAO、VIP、PCT水平.研究组接受肠切除术治疗,依据术中肠管缺损情况分为轻损伤者(60例)、重损伤者(42例),比较其入院时、术后1 d、术后3 d血清DAO、VIP、PCT水平.依据术后诊断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单纯性肠梗阻(53例)、绞窄性肠梗阻(49例),比较其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DAO、VI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术后1 d、术后3 d肠管重损伤者血清DAO、VIP、PCT水平高于轻损伤者,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各血清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绞窄性肠梗阻者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高于单纯性肠梗阻者(P<0.05);腹部手术史及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为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血清DAO、VIP、PCT水平联合检测绞窄性肠梗阻的AUC大于任意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且大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 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DAO、VIP、PCT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其水平对绞窄性肠梗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并可能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急性肠梗阻二胺氧化酶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原绞窄性肠梗阻

    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宋庆召张永海
    672-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某血站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旨在为制定相关招募策略,建立1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层抽样法,以某血站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257例调查对象,1 a后通过电话随访,根据其是否再次献血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周围是否有献血者、共情能力、献血认知度、献血便利性、献血服务、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能力(≥60分)、献血认知度(≥60分)、献血便利、献血服务(>6分)为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危险因素,有不良反应为影响首次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保护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首次参与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95~0.911,预测敏感度为91.03%,特异度为70.37%).结论 共情能力、献血认知度、献血便利性、献血服务、不良反应均为首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各影响因素特点制定针对性宣传、招募策略,提高献血者再次献血积极性.

    无偿献血再次献血影响因素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血清IL-6、IFN-γ水平与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邵文嘉崔金全
    675-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动脉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血清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147例复发性流产史早孕期女性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为不良组、良好组,选取同期74例无流产史的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IL-6、IFN-γ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不良组、良好组一般资料、血清IL-6、IFN-γ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不良组入院时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良好组,两组入院时血清IFN-γ水平、RI、PI、S/D值均高于对照组、良好组(P<0.05);良好组孕酮、雌二醇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均高于不良组(P<0.05);IL-6、IFN-γ水平、RI、PI、S/D、孕酮、雌二醇、β-HCG均为出现不良妊娠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IL-6与孕酮、雌二醇、β-HCG呈正相关,IFN-γ、RI、PI、S/D与孕酮、雌二醇、β-HCG呈负相关(P<0.05).结论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IFN-γ、IL-6水平与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存在一定相关性.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白介素-6干扰素-γ复发性流产妊娠结局相关性

    动态气囊内压力监测联合专项呼吸道强化干预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术后中的应用

    孙倩张媛媛范太兵杨巧芳...
    679-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动态气囊内压力监测联合专项呼吸道强化干预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6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术后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动态气囊内压力监测联合专项呼吸道强化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两组术后48 h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比较两组出院当天生存质量[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系列心脏病模块(PedsQLTM 3.0)家长问卷].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SpO2、PaO2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PaCO2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表情、肢体动作、行为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哭闹、可安慰性、FLACC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当天,观察组PedsQLTM 3.0家长问卷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气囊内压力监测联合专项呼吸道强化干预有助于改善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术后动脉血气水平,降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短期生存质量.

    动态气囊内压力监测专项呼吸道强化干预婴幼儿法洛四联症

    鼻窦炎口服液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作用效果

    王海涛
    684-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鼻窦炎口服液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40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201例)和口服液组(201例).布地奈德组接受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治疗,口服液组在布地奈德组的基础上接受鼻窦炎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随访1 a.统计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嗅觉功能、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生活质量、内镜检查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口服液组总有效率为93.53%,高于布地奈德组的86.57%(P<0.05);随访期间,口服液组复发率(2.49%)低于布地奈德组(9.45%)(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鼻漏、鼻塞、流涕、喷嚏、嗅觉下降、面颊部疼痛及Lund-Kennedy评分、外周血CD8+水平降低,且口服液组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及CD4+/CD8+及鼻黏膜纤毛输送率、鼻黏膜纤毛清除率、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升高,口服液组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嗅觉功能Ⅰ级患者占比均升高,口服液组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嗅觉功能Ⅲ级患者占比均降低,口服液组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免疫功能、嗅觉功能、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内镜检查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复发,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鼻-鼻窦炎鼻窦炎口服液布地奈德免疫功能嗅觉功能

    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

    杜芳莉李园杨晓发
    68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与肺通气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86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纳入尘肺病组,早期煤尘肺病HRCT分期法分为Ⅰ期33例、Ⅱ期29例和Ⅲ期24例,另选取86例同期行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HC)组,均接受胸部CT检查和肺通气功能检查,采用Camiciotoli视觉评分法评估两组胸部CT影像肺间质纤维化评分,记录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CV)、最大自主通气量(MMV).分析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比较尘肺病组和HC组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不同分期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主要表现为小结节影、小结节聚集、纤维斑块形和小叶间隔增厚、胸膜斑;尘肺病组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为(20.16±5.01)分,其FEV1、PEF、FEV1/FVC值、MVV低于HC组(P<0.05);Ⅲ期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高于Ⅰ期、Ⅱ期患者,FEV1、PEF、FEV1/FVC值、MVV低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与FEV1、PEF、FEV,/FVC值、MVV呈负相关(r=-0.625,-0.865,-0.636,-0.673,P<0.05).结论 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胸部CT影像肺纤维化评分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判断职业性尘肺病和评估病情进展的可靠的影像学指标.

    职业性尘肺病胸部CT影像表现肺通气功能相关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吕小草陈辉曹提高宏华...
    692-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与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持续性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及上肢失能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9份,有效回收216份,有效回收率94.32%;216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53.48±5.64)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61.89±7.20)分,反刍性沉思得分为(31.03±5.17)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维度评分呈正相关,与反刍性沉思总分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呈负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上肢日常活动能力等一般人口学变量后,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可正向预测自我管理行为得分(P<0.05),能够独立解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30.4%的变异.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与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护理人员应关注受教育程度偏低、家庭收入少及上肢失能严重的MHD患者,可通过增加患者家庭内及家庭外支持,提高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维持性血液透析领悟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

    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作用效果

    彭会丽李兴晓杨丽芳
    699-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接受LC治疗的90例患者,按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全身麻醉,其中接受依托咪酯麻醉的设为对照组,接受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麻醉的设为研究组.以麻醉前(T0)、诱导后10 min(T1)、建立气腹时(T2)、术毕后20 min(T3)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O2)、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的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HR、MAP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T2、T3时SjvO2水平高于对照组,CE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6、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 Cor、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期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期躁动率(13.33%)低于对照组(33.3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4.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可有效稳定LC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改善脑代谢,缓解术后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躁动反应,且安全性可靠.

    纳布啡依托咪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脑氧代谢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躁动反应

    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接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黄一苇张昊张永宁于广周...
    704-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 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 1 个月血清 fractalkine(>100.26 μg·L-1)、sICAM-1(>45.20 μg·L-1)、IL-6(>65.95 ng·L-1)水平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预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1%、66.22%,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373、2.148、1.820倍(P<0.05).结论 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参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情进展过程,且在预测术后预后情况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预后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