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论坛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论坛杂志
医药论坛杂志

乔国祥

月刊

1672-3422

yylt@371.net

0371-65937776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周期短、发表快”特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捉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4K16乳酸化位点修饰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燕莎付毓平李文涛朱亚...
    2465-2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组蛋白H4位点16赖氨酸乳酸化修饰(histone H4 site 16 lysine lactylation,H4K16lac)在乳腺癌(breast cancer,BC)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高通量癌组织芯片(HBreD132Su07),建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时间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 2)、P53等表达情况,随访时间3。3~11年,使用HBreD032Su01癌旁芯片共检测癌旁组织32例。基于高通量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4K16lac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检测H4K16lac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H4K16lac高、低表达患者间的生存差异。结果 H4K16lac位点修饰蛋白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癌细胞和癌旁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H4K16lac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67%(121/132)和68。75%(2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IHC评分的相对定量分析显示,H4K16lac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CF-7、MDA-MB-231、MDA-MB-468、HCC1937细胞系中H4K16lac修饰位点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的乳腺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4K16lac表达与临床分期,是否复发以及复发生存期相关。生存分析提示低表达H4K16lac的乳腺癌患者较高表达患者更能在5年预后总生存期中获益(P<0。001)。结论 H4K16lac修饰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H4K16lac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重要分子指标。

    乳腺癌乳酸化组蛋白预后

    靶向高通量测序在肺部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晓娜赵雪杰王慧陈派强...
    2470-2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病原微生物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tNGS)在肺部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24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同时送检tNGS和传统检测(微生物培养+PCR)。统计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tNGS和传统检测诊断的阳性率及一致性,并分析影响tNGS阳性检出率的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中,tNGS检出50种371株病原体,其中细菌的检出效率最高(45。01%),tNGS还检出一些特殊病原体,tNGS可同时提高耐药基因和病毒分型的检出率。tNGS阳性检出率(91。94%)高于传统方法(6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143,P<0。001)。tNGS对病毒、细菌、真菌及混合感染检出率均优于传统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炎症指标、标本类型、胸部影像等因素对tNGS阳性检出率无影响。结论 与传统检测相比,tNGS在疑似肺部感染患者样本中获得较高的病原体检出率,可以有效应用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肺部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靶向高通量测序病原微生物

    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的预后意义

    高攀科陈小双杨翠王婉玲...
    2475-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老年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AR)的预后意义,为进一步探索AML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新诊断的老年AML患者194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AR的临界值,比较不同水平CAR患者临床特征、预后以及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期(event free survival,EFS)的相关性。结果 124例患者(63。92%)在两个诱导化疗周期后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CAR的临界值为1。015,AUC为0。690(95%CI:0。525~0。699,P<0。001),高CAR组患者86例,低CAR组患者108例。低CAR组年龄、CRP水平、铁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和2024年欧洲白血病网络(ELN)风险分层为不利的比例低于高CAR组,ALB水平和CR比例高于高CAR组。低CAR组CD15阳性60例(55。56%),CD33阳性107例(99。07%),高于高CAR组的31 例(36。05%)和 80 例(93。02%)。高 CAR 的 OS(x2=5。133,P<0。001)和 EFS(x2=4。362,P<0。001)均低于低水平组。WBC≥100 × 109/L,LDH≥245U/L和高CAR是AML患者OS和EFS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新诊断的老年AML患者中,高CAR是2年OS和EFS的预后不良因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老年患者预后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段冬方放谷萌萌
    2480-2483,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情况,统计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90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术中不同时点体温变化情况,依据《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标准,即患者术中任一时点鼓膜温度<36℃,统计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并分为低体温组(n=64例)和正常体温组(n=126例),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明确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独立性风险因素。结果 19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64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33。68%,T0~T5时点体温分别是(36。65±0。14)℃、(36。41±0。18)℃、(36。27±0。21)℃、(36。15±0。32)℃、(36。40±0。17)℃及(36。58±0。12)℃,患者术中体温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与T0时点比较,T1~T4时点术中体温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性别、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ASA分级、术前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外,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及术中冲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独立性风险因素为年龄(OR:2。264;95%CI:1。195~4。289)、BMI(OR:1。723;95%CI:1。130~2。626)、手术时间(OR:4。669;95%CI:1。630~13。377)及术中补液量(OR:2。248;95%CI:1。143~4。420)。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CO2气腹建立后60 min内体温下降明显,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应对高龄、低BMI、手术时间长及术中补液量多患者重点关注。

    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低体温因素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PCT、CRP、SAA、CRP/ALB、NLR、NLPR水平应用价值分析

    查成喜漆亚亚李国铎李建省...
    2484-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RP/AL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eutn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和血小板比值绝对值(neutnphil to lymphocyte and platelet ratio,NLPR)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K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9月-2023年8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确诊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125例,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进行AKI分期,其中Ⅰ期39例、Ⅱ期48例、Ⅲ期38例;同时选取未并发AKI患者100例,比较两组患者 PCT、CRP、SAA、CRP/ALB、NLR、NLPR 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PACHEⅡ评分以及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KI组患者的PCT、CRP、SAA、Cys-C、NLR、NLPR、CRP/ALB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的ALB明显低于非AK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的AKI组患者之间比较,Ⅰ期患者PCT、CRP、SAA、Cys-C、NLR、NLPR、CRP/ALB明显低于Ⅱ期患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PCT、CRP、SAA、Cys-C、NLR、NLPR、CRP/ALB明显低于Ⅲ期患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ALB比较表明,Ⅰ期明显高于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ALB明显高于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SAA、NLR、NLPR、CRP/ALB均为脓毒症合并AKI的独立预测指标。ROC曲线结果显示,PCT的截断值为5。605,曲线下面积为0。972;CRP的截断值为71。5,曲线下面积为0。840;SAA的截断值为150。6,曲线下面积为0。978;ALB的截断值为33。45,曲线下面积为0。871;CYS-C的截断值为2。955,曲线下面积为0。933;ALB/CRP的截断值为1。915,曲线下面积为0。867;NLR的截断值为14。875,曲线下面积为0。874;NLPR的截断值为12。975,曲线下面积为0。837(P<0。05)。结论 PCT、CRP、SAA、CRP/ALB、NLR、NLPR对脓毒症合并AK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脓毒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急性肾损伤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氧合功能的影响

    王林娜张矿召张靖辉
    2489-2492,2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罹患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新生儿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及其对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NRDS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行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68例作为对照组,将添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68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呼吸功能相关者指标及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pressure ofcarbon dioxideinartery,PaCO2)、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artery,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及SaO2水平为(86。35±5。68)mmHg及(95。62±2。64)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水平(36。97±4。03)mmHg低于对照组的(41。19±4。2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吸气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MAP、PIP、PEEP 水平为(8。33±1。24)cmH2O、(17。14±2。73)cmH2 O 及(4。22±0。70)cmH2O,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功能层面,观察组氧合指数(268。41±15。62)mmHg高于对照组(200。07±14。2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罹患NRDS的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患儿氧合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双水平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

    HPV E6/E7 mRNA联合年龄在宫颈癌筛查HPV-DNA阳性分流中的作用研究

    胡晓军尤小燕周颖
    2493-2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E6/E7 mRNA联合年龄在宫颈癌筛查HPV DNA阳性中的分流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至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行宫颈病变筛查者1 980例,均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HPV-DNA及HPV E6/E7 mRNA三项初级筛查,并对其中伴有高危因素的584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对HPV E6/E7 mRNA和HPV-DNA在不同年龄组中阳性率的差异,不同病理分级中HPV-DNA及HPV E6/E7 mRNA阳性检出率对比情况,不同年龄组宫颈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 980例筛查者中HPV-DNA阳性例数346例,总阳性率为17。47%。HPV-DNA感染率最高为20~29岁组,为69。39%,其次为60岁以上组,阳性率为68。57%。同一年龄组中初筛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均低于HPV-DNA,各年龄组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炎症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eaepi-thelial lesions,LSIL)中,HPV E6/E7 mRNA阳性率低于HPV-DN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升级,HPV E6/E7 mRNA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女性发生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eaepithelial lesions,HSIL)及癌的风险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宫颈病变程度逐渐升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年龄因素联合HPV E6/E7 mRNA对HPV-DNA初筛阳性患者的分流作用,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干预方案。

    年龄HPVE6/E7mRNAHPV-DNA宫颈癌筛查

    基因指导降压药物选择对高血压患者疗效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继成
    2498-2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atidylinosutol-3-kinase/Serine threonine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在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期间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是否接受高血压基因检测分为基因组(n=80)和对照组(n=80),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水平、生活质量、内皮功能指标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基因组治疗效果更佳,发生不良反应风险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经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清(endothelin-1,ET-1)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指标(PI3K、AKT、B细胞淋巴瘤基因-2及Bcl-2相关X蛋白)均较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血清NO、FMD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可指导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降血压方案,从而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更明显的下调TLR4/NF-κB炎性信号通路水平。

    TLR4/NF-κB信号通路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高血压

    左心功能参数对长程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

    康锐凌盈盈夏楠王蒙...
    2503-2507,2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左心功能参数对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患者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LSP-A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行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根据是否术后复发分为术后复发组和术后未复发组。在术前对患者的左心功能参数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左心房、左心耳和左心室功能参数,分析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左心功能参数对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组在年龄、病程、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最小容积(LAAVmin)、左心耳排空分数(LAAEF)、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E/Em比值等方面与术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Vmax、LAVmin、LAEF、LAAVmax、LAAVmin、LAAEF、Em 及 E/Em 是影响 LSP-AF 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Vmax、LAVmin、LAEF、LAAVmax、LAAVmin、LAAEF、Em 及 E/Em 预测LSP-AF 患者术后复发的 AUC 值分别为 0。715、0。734、0。837、0。759、0。742、0。815、0。807、0。812,灵敏度分别为79。68%、67。92%、77。74%、59。83%、73。67%、86。49%、78。88%、81。27%,特异度分别为 70。96%、84。73%、87。71%、86。28%、75。68%、72。47%、81。36%、78。55%。其中,LAEF 的 AUC 值大于其他参数的 AUC 值(P<0。05)。结论 术前左心功能参数与LSP-AF患者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相关性,LAVmax、LAVmin、LAAVmax、LAAVmin及E/Em的升高及LAEF、LAAEF、Em的降低均会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上升。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左心功能参数长程持续性房颤

    基于炎症指标及肠道菌群指标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构建

    刘磊韩海涛张浩
    2508-2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炎症指标及肠道菌群指标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旨在为后续临床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4年1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361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58例)、中度组(104例)及重度组(99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预测因子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进行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效能分析。结果 各病情严重程度亚组肿瘤坏死因子α[(107。53±20。30)ng/L vs(125。82±31。37)ng/L vs(159。23±44。60)ng/L]、白细胞介素 1β[(34。77±12。04)ng/L vs(48。83±14。10)ng/L vs(75。99±18。57)ng/L]、白细胞介素 6[(26。39±5。05)ng/L vs(32。42±7。33)ng/Lvs(53。03±12。68)ng/L]、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13。95±1。39)vs(18。29±1。90)vs(23。07±2。26)]、大肠埃希菌[(3。53±0。60)CFU/g vs(4。17±0。85)CFU/g vs(4。85±1。07)CFU/g]、双歧杆菌[(1。79±0。65)CFU/g vs(1。22±0。43)CFU/g vs(0。49±0。10)CFU/g]、乳酸杆菌[(6。53±1。40)CFU/g vs(5。67±1。15)CFU/g vs(3。79±0。87)CFU/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均是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独立影响因素(OR=1。012、1。057、1。064、1。072、2。950、0。471、0。651、P<0。05)。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P值预测概率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ROC曲线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2,0。632,0。593,0。589,0。764,0。607,0。595,0。845。结论 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及肠道菌群特征均可用于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预测;利用以上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显示出良好的效能,值得在工作中深入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炎症肠道菌群病情严重程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