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论坛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论坛杂志
医药论坛杂志

乔国祥

月刊

1672-3422

yylt@371.net

0371-65937776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周期短、发表快”特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捉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母体6+0~13+6孕周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范慧敏
    945-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6+0~13+6孕周母体不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并住院分娩的4789名产妇,根据妇女6+0~13+6孕周时的Hb水平分别将其分为70~89 g/L组、90~109 g/L组、110~129 g/L组、(≥130)g/L组.对比分析6+0~13+6孕周妇女不同血红蛋白水平下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早产、死产、新生儿死亡、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的发病率.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 出现早产、死产、SGA等3种结局的均以母体Hb水平较低者为多.且3种结局分布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①Hb水平最低(70~89 g/L)是早产、死产、SGA的危险影响因素(OR>1,P<0.05).②Hb水平中等略低(90~109 g/L),则是早产的保护影响因素(OR<1,P<0.05),是SGA的不利影响因素(OR>1,P<0.05).③Hb水平较高(≥ 130 g/L)是死产的危险影响因素(OR>1,P<0.05)、是SGA的有利因素(OR<1,P<0.05).结论 6+0~13+6孕周较低或较高的母体血红蛋白水平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相关,而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似乎更一致且更强.

    母体孕周血红蛋白新生儿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应用价值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宋春阳王勇葛文坤
    949-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早期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AMI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 Valsartan Sodium Tablet,Sak)组各61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常规组术后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Sak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3d开始服用Sak,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及心肌能量代谢状况、炎症水平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12周,Sak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47.39±8.11)mm、(50.84±6.93)mm,均低于常规组的(54.84±8.49)mm、(58.49±5.39)mm,Sak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分别为(54.39±4.84)%、(349.28±29.11)m,均高于常规组的(50.03±5.37)%、(324.45±41.03)m(P<0.05);Sak组肌钙蛋白I、脑钠肽、心肌能量消耗分别为(0.59±0.32)pg/L、(152.95±98.19)ng/L、(105.82±22.83)Cal/min,均低于常规组的(1.33±0.48)µg/L、(349.60±121.63)ng/L、(119.10±26.82)Cal/min(P<0.05);Sak 组超敏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分别为(13.37±4.39)ng/mL、(45.29±18.71)ng/L、(0.95±0.32)Cal/min,均低于常规组的(17.60± 3.20)ng/mL、(59.73±19.74)ng/L、(0.31±0.19)Cal/min(P<0.05);Sak 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复住院率分别为3.28%、4.92%,均低于常规组的16.39%、19.67%(P<0.05);常规组病死率为4.92%,Sak组为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Sak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程度,降低炎症水平,防止出现心力衰竭,改善预后.

    血管紧张素受体胸啡肽酶抑制剂心肌梗死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力衰竭心功能炎症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药物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石军伟高振甫
    954-957,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药物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静脉输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血药浓度、不良反应情况;采用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达雷妥尤单抗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达雷妥尤单抗血药浓度监测对不良反应预测价值.结果 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输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检测的血药浓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第1、2、4、8周末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浓度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1、2、4、8周末,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上升,而达雷妥尤单抗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达雷妥尤单抗血药浓度监测对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最佳截断值为4.03 mg/L,AUC为0.921(95%CI:0.859~0.984,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药物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显著相关,达雷妥尤单抗血药浓度对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预测价值,及时准确监测达雷妥尤单抗血药浓度有助于指导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达雷妥尤单抗不良反应血药浓度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直肠功能及性功能对比研究

    袁泉良
    958-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resection,LR)或开腹手术(open resection,OR)患者术后直肠功能和性功能.方法 应用前瞻性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216例,在术前分为LR组和OR组.所有调查对象在术前3d和术后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直肠功能和性功能.结果 ①两组手术前LARS评分比较(P>0.05),手术后LARS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P<0.05),同时 OR 组 LARS 评分为(25.57±1.62)分,低于 LR 组(30.46±1.87)分(P>0.05).②术后12个月,LR组男性的阴茎勃起(3.71±0.68)分、阴茎插入(3.46±0.65)分、完成性交(3.71±0.58)分、性满足(3.25±0.64)分、性自信(3.20±1.09)分和OR组男性的阴茎勃起(3.66±0.83)分、阴茎插入(3.32± 0.71)分、完成性交(3.69±0.66)分、性满足(3.17±0.73)分、性自信(3.04±1.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R组女性的性欲(20.93±2.55)分、性高潮(15.62±1.79)分、性心理(14.62±1.80)分、性交困难(18.49±2.01)分和OR组女性的性欲(20.26±2.69)分、性高潮(15.93±1.72)分、性心理(14.26±1.38)分、性交困难(18.94±2.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OR男性患者自我报告的膀胱/直肠障碍低于LR,但是优势轻微,仍然很难推荐一种手术方法完全优于另一种手术.

    腹腔镜开腹手术直肠癌

    2017-2022年郑州地区首次献血者乙肝流行特征分析

    蒋慧刘蕾陈玉香
    96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首次献血人群乙肝表面抗原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状况,评价乙型肝炎防控效果,发现高危献血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献血前对献血者采用金标试纸条法初筛乙肝表面抗原,将结果录入采供血统计软件,回顾性收集2017-2022年郑州地区献血人群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年份、季节、种类、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以及民族进行统计,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2年郑州地区首次献血者共有770775人,乙肝表面抗原初筛阳性5348人,年均阳性率为0.69%,每年乙肝阳性率依次为0.96%、0.73%、0.65%、0.60%、0.57%、0.66%,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乙肝阳性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一季度(0.83%)和三季度(0.81%)高于其他季度;献全血者(0.69%)低于献单采血小板者(0.87%);男性(0.85%)高于女性(0.44%),阳性率以46~55岁最高(1.15%),其次是36~45岁(1.00%),18~25岁最低(0.42%),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学历组阳性率最高(1.42%),其次是初中(1.11%),阳性率随学历升高而降低;农民阳性率最高(1.25%),其次是工人(0.95%);汉族阳性率(0.69%)低于少数民族(0.88%).以上各组间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郑州地区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属低度流行区,乙肝防控效果显著.献血人群感染乙肝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职业以及学历等有关,献血应从学生、公务员、医生以及大专以上学历等低危人群进行招募,以减少输血感染乙肝风险.

    郑州市献血者乙肝HBsAg乙肝疫苗

    牙源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上颌窦细菌培养的对比研究

    赵婕李庆宇姚向东
    969-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牙源性鼻窦炎(odontogenic sinusitis,ODS)和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患者上颌窦细菌的差异.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314例,当患者出现脓液时,在患者上颌窦切开术后培养细菌.从患者病历资料中提取其上颌窦细菌培养结果和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鼻部症状及上颌窦细菌培养结果.并进行ODS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细菌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厌氧菌中的混合性厌氧菌、核粒梭菌、痤疮丙酸杆菌;需氧菌(革兰氏阳性)中的中间型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星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氧菌(革兰氏阴性)中的啮蚀艾肯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肠杆菌.共10种.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大、男性、梭杆菌属、啮蚀艾肯菌、咽峡炎链球菌、星座链球菌、中间型链球菌、混合性厌氧菌是OD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OR>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ODS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 ODS和CRS患者的上颌窦细菌存在显著差异.当在上颌窦培养物中发现某些细菌时,医生应评估鼻窦炎的牙源性来源.

    牙源性鼻窦炎上颌窦细菌

    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价值

    李辉张琨陈元庆
    974-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并分析治疗的效果.方法 视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选取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康复情况、骨代谢水平以及炎性因子状态.结果 研究组术后优良率为82.69%高于对照组69.23%(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含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痊愈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代谢水平得到改善;研究组PICP及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同组的治疗前后相比,CRP、TNF-α、IL-1三项指标均下降,组间相比仅在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可优先考虑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以此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创伤更小,有助于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优良率炎性状态

    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凝血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研究

    祁代华姜红建陈胜王莎莎...
    978-981,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凝血功能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2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药物治疗的31例作为对照组,消化内镜治疗的31例作为观察组,对相关的治疗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长、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输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为(384.88±38.65)mL、(10.38±2.47)h和(9.32±1.03),均短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1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9.35±0.46)s、(12.86±0.91)s 和(22.56±1.32)s,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3.95±0.43)g/L,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长统计指标为(4.39± 1.12)h、(27.79±5.93)h、(1.66±0.43)d 及(2.85±0.67)d,均短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消化内镜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缩短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

    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不良反应

    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高会勤邵圣洁韩华王腾飞...
    982-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24 h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脑卒中患者78例,根据康复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39例在此基础上实施24 h康复干预.分别以(NIHSS、SSS)两种量表为基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神经功能.对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对比.分别以(SF-36、MoCA、MMSE)三种量表为基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结果 NIHSS、SSS两种量表数据干预前两组(P>0.05),NIHSS、SSS两种量表数据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优(P<0.05).肢体功能各项数据干预前两组(P>0.05),肢体功能各项数据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较对照组高(P<0.05).SF-36、MoCA、MMSE三种量表数据干预前两组(P>0.05),SF-36、MoCA、MMSE三种量表数据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应用24 h康复干预,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上借鉴.

    脑卒中24h康复干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注射用己酮可可碱联合依折麦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Hcy、LDL-C水平的影响

    金俊唐森
    986-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注射用己酮可可碱联合依折麦布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CI恢复期患者3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157例.对照组采用依折麦布片治疗,联合组采用注射用己酮可可碱+依折麦布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ow blood viscosity,LBV)、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HBV)]、血清Hcy、LDL-C水平、神经因子[S-100蛋白(S100B)、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y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88.54%,高于对照组的79.62%(P<0.05);治疗前两组NIHSS、BI及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BI、MMSE评分(79.32±6.96)分和(25.31±2.7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9.38±1.23)分,低于对照组的(12.28±1.37)分(P<0.05);治疗前两组HBV、PV、HCT及 LBV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为(4.13±0.56)mPa/s、(1.23±0.18)mPa/s、(41.37± 6.62)%和(7.65±2.53)mP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cy及LD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 Hcy 及 LDL 水平(19.35±3.54)mPa/s 和(2.95±0.62)mP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100B、BDNF及NS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S100B、NSE水平(0.87±0.26)mg/L 和(7.35±1.82)n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 BDNF 水平(8.72± 0.91)ng/mL,高于对照组的(6.81±0.83)ng/ml(P<0.05).结论 CI患者恢复期采用注射用己酮可可碱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效果显著,可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血液循环、神经修复,还可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注射用己酮可可碱脑梗死神经功能低密度脂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