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清连

双月刊

1673-6060

xbbjb@hist.edu.cn kjxyxb@163.com

0373-3040340

453003

新乡市红旗区华南大道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科版)》(季刊)是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农学、园艺、植保、畜牧兽医、机电、食品科学、服装工程、化工、应用生物、信息、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版式为大16开,每期页码为140页,每逢季末出版,信息量为30万字。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教师、大中专学生、研究生和各级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等。编辑部与1000多家大中专院校、资料中心、文献中心、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各级图书馆等建立了联系,交流学报等期刊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金属污染田的小麦安全生产策略

    张大众赵来宾胡铁柱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小麦作为主粮作物是人类摄入重金属的主要膳食来源之一,如何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实现小麦的安全生产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综述了我国小麦生产中重金属的污染概况、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措施、小麦重金属的耐受和吸收转运机制、重金属低积累小麦种质筛选、基因发掘及品种选育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种植重金属低积累品种并搭配适宜的农艺措施是现阶段小麦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最有效措施;低积累种质筛选、优异基因挖掘与分子标记开发是现阶段小麦重金属低积累研究的主要任务.随着实用分子标记的不断开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常规育种技术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小麦重金属低积累品种选育的有效手段.

    农田土壤重金属小麦低积累品种选育

    37份玉米品种苗期耐铅性评价方法

    马兴业刘鹏园孙思意袁天宇...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玉米苗期耐Pb性评价方法,论文以37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玉米苗期的株高、SPAD、地上鲜质量、叶长、叶宽、地上干质量、根冠比7个性状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将37份玉米品种7个性状的耐Pb系数转换为隶属函数值和D值;其次,通过聚类分析将玉米苗期耐Pb性分为高耐、耐、中等、敏感、高敏5个等级;其三,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D值与7个性状耐Pb系数的回归方程:D=-0.784+0.426*株高+0.178*地上鲜质量+0.126*地上干质量+0.361*SPAD+0.320*叶长+0.041*叶宽-0.002*根冠比.研究结果对玉米苗期耐Pb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玉米耐Pb鉴定隶属函数评价方法

    不同氮肥组合对花生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薛惠云李倩郭东炜张志勇...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育后期早衰是影响花生荚果充实度及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花生本身"上花下果"的生长特点导致追肥不便,进而加剧花生在生育后期早衰.为减缓花生生育后期早衰,论文探索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混合施用对花生后期干物质积累、叶片生理、根系形态、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收获前同一氮肥量处理下,花生品种花育62和远杂9102在两年间总体表现为混合施肥处理下总干物质量、根干物质量、PIabs、根表面积、根瘤数、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高于普通施肥处理.由此可知,与单施普通尿素相比,适宜的缓释氮肥及普通尿素掺混施用促进了花育62和远杂9102后期叶片光合作用,显著改善了花生生育后期根系形态及根瘤数,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延缓了花生衰老,从而促进了花生高产.但不同土壤肥料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内在增产机制存在一定差异.该研究结果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与增加花生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花生缓释氮肥普通尿素产量

    腐植酸复合肥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郑浩赢温智国陈婷谢孟河...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含腐植酸尿素和添加了不同剂量腐植酸的复合肥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设定不同的肥料梯度和肥料配比,以探明腐植酸肥料的增产效果和养分利用率.以玉米为试验材料,设无氮处理、复合肥处理、1‰腐植酸+复合肥处理、2‰腐植酸+复合肥处理、3‰腐植酸+复合肥处理、4‰腐植酸+复合肥处理、5‰腐植酸+复合肥处理、6‰腐植酸+复合肥处理共8个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腐植酸复合肥较无氮处理增产率达90%,百粒质量最高,含淀粉量达59.30%,在处理中最具有优势.从综合情况来看,在夏玉米栽培中,加入4‰腐植酸复合肥更有利于玉米增产增效以及贮藏,能获得更大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夏玉米腐植酸复合肥氮肥利用率产量无机氮残留

    植物病害生防青霉研究现状

    陈玲玲陈改欢张亚南郎剑锋...
    36-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霉抗菌谱广、抗逆性强,是优良的生防微生物,能有效防治植物病害.论文综述了近年来青霉属生防真菌防治植物真菌、卵菌、线虫和细菌病害的研究成果,生防青霉产生的抑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以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培养组学在生防青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生防青霉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以后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青霉植物病害次生代谢产物组学

    抗坏血酸浸种对盐碱条件下海滨锦葵幼苗质量的影响

    周建赵双龙迭鹏翔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抗坏血酸对盐碱胁迫下海滨锦葵幼苗质量的影响,研究将海滨锦葵种子在25、50、100 mg/L抗坏血酸溶液中浸种12h、24h,并测定盐碱下海滨锦葵幼苗生长、组织Na+浓度、叶绿素浓度及叶绿素荧光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中低浓度VC处理促进盐碱条件下海滨锦葵的株高生长,但对地径和干质量调控效果不明显;抗坏血酸浸种增强海滨锦葵对钠离子富集能力,降低盐碱土钠离子浓度;中高浓度VC处理基本促进叶绿素a与类胡萝卜素含量,而大体降低含叶绿素b量;初始荧光F0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比较稳定,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则明显下降.随机森林回归分析,植株地径、植物含钠离子量、Chia及ΦPSⅡ受VC浸种的影响最大.经过综合比较,25 mg/L浸种24 h的处理效果最佳.

    抗坏血酸海滨锦葵盐碱胁迫Na+富集叶绿素荧光

    博落回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魏铭欣王永强申艳于彦春...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限抗禁抗"政策的全面实施,找寻安全、健康的抗生素替代物成为畜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中草药作为绿色健康的饲料添加剂现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博落回作为一种特殊的中草药,因其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防病、促生长等作用,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替代抗生素药物用于动物生产,促进动物生长及减少动物疾病,因此关于博落回的研究空间巨大.论文对博落回及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于动物生产中的效果进行讨论,以期为博落回活性成分的提取加工、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博落回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生产应用

    紫甘蓝中花青素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

    张潇周海旭高晗张玲玲...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紫甘蓝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优化花青素提取工艺,并分析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花青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5 g/mL、乙醇体积分数为55%、超声的持续时间为35 min,在此条件下紫甘蓝中花青素提取量为24.87 mg/g;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同质量浓度下,提取物清除·OH能力>VC,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接近VC,且自由基清除能力与质量浓度成正比.

    紫甘蓝花青素提取量清除率抗氧化能力

    一步电沉积法制备导电Cu-MOF检测左氧氟沙星

    韩方明刘赛贾冰琪许新帅...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步电化学沉积法在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表面沉积了铜基导电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材料,制备了 Cu-MOF 修饰的电极(Cu-MOF/GCE),考察了 Cu-MOF/GCE 的电化学性能和它对左氧氟沙星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左氧氟沙星的氧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考察了沉积电压、沉积时间、pH值和扫速对左氧氟沙星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沉积电压为-1.3 V,沉积时间为300 s,缓冲溶液pH为7.5.在优化后的条件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研究了左氧氟沙星的氧化峰电流值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其线性响应范围为25~300 μmol/L,检出限达到7.25 μmol/L(3 S/N),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加标湖水中的回收率为96.1%~112.5%.该电极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为实际样品中左氧氟沙星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Cu-MOF左氧氟沙星电沉积玻碳电极

    潜水位动态计算灌溉回渗强度动力学方法研究

    吴丹李睿李娴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沟渠侧渗与田间下渗都不可忽略的灌区,由于潜水水位动态数据分项计算田间下渗与沟渠侧渗的困难,研究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当田间下渗强度ε为常数,将ε作源汇项构建沟渠附近潜水非稳定流模型,对模型进行线性化、齐次化处理,利用Laplace变换,求出模型解;对随时间变化的下渗强度,利用分段函数将其离散,按叠加原理求出解.然后,基于模型解,构建利用潜水水位动态数据计算田间下渗强度的递推公式,结合Darcy定律给出计算沟渠侧渗算式,讨论沟渠边界对潜水位变动及对侧渗强度的影响规律.以淮北平原某干渠附近潜水位动态为例,演示上述过程:在48 h计算期内,沟渠侧渗对潜水位变动的贡献比例,从初期的4.3%迅速上升到末期的62.8%.据此所提出的计算灌溉回渗强度的动力学方法可为灌溉水入渗地下水计算提供参考.

    沟渠侧渗田间下渗潜水非稳定流线性化齐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