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湖南中医药大学

黄惠勇

月刊

1674-070X

xuebaotcm@126.com

0731-88458339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学士路300号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Huna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湖南中医药大学主办,1979年创刊,现已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本院和国内外最新教学、医疗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其学术质量上乘,版式编排规范,印刷装帧美观大方,连续数年被国家科委信息所收录为统计源期刊,全国10家具有影响的文摘杂志收录,在2004、2006、2008年连续三次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标志着我刊的学术水平已得到国际期刊界的承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针分期疗法论治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李林王宇旭王新荣邓真...
    2085-2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分期疗法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电针分期疗法治疗)65例和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65例,采用综合疗效标准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判定、采用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应用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测量肩关节活动度及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角度均较治疗前扩大(P<0.01),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分期疗法论治肩关节周围炎获效甚至痊愈.

    电针分期疗法分期论治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疗效

    姜云武教授针灸辅助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活胎率的经验撷萃

    田宇航崔曼丽赵燕菲张杨...
    2090-2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云武教授在多年临床诊疗中发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的患者以脾肾阳虚型最为多见,此病的治疗在经络需关注冲、任、督、带四脉,在脏腑需重视脾、肾、肝三脏.姜云武教授认为,论治应根据"预培其损"原则,以"调畅冲任督带,健脾益肾调肝,心身同治宣教"之法,资生先后天经气,濡养护佑胞宫,平调月经周期,同时秉持针灸并施、衷中参西的观点,常获佳效.总结姜云武教授针灸辅助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活胎率的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针灸预培其损脾肾阳虚名医经验姜云武

    从朱丹溪对"左右"阐释的差异探讨偏头痛的理论内涵及治疗策略

    符浩楠赵永烈刘雪颖袁惠民...
    2095-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朱丹溪"在左属风,在右属痰"对偏头痛治疗的阐述,结合古人从"左右"到"东西"再到"肝肺"认识的发展以及朱丹溪"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有余便是火"的理论思想,认为偏头痛疾病的核心病机为"肝血肺气的失常".左侧偏头痛发病的机制为相火妄动,血热上炎,风邪相引;肝血渐耗,血虚不荣,脑络空虚.右侧偏头痛发病的机制为气余壅塞,郁而化火,火热上炎;肺失健运,痰郁于脾,经脉阻滞.治法为散补肝血,降利肺气.根据情况的不同予以薄荷、荆芥散风寒血热,当归、川芎温养肝血,黄芩清泻肺火,苍术、半夏化痰利气.并根据人体左右的不对称性,及发病时不同的治疗策略,提出经脉不对称运行的理论,头部左侧由上升的肝气主之,头部右侧由下降的肺气主之.基于此运行模式,在临床上可通过偏头痛左右发作的情况对头痛的深浅、所累积脏腑及用药选择有所判断.综上可知,偏头痛"左右"发病的差异对于在诊断与治疗上的指导作用,可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

    偏头痛左右肝血肺气经脉不对称运行朱丹溪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有余便是火

    从"心-脾-肾一体观"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廉坤廖晓倩雷竣显李鑫...
    2102-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涉及巨噬细胞炎症和泡沫细胞形成等病理机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特色突出.胡志希教授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与"心-脾-肾一体观",认为心、脾、肾与AS发病密切相关,指出AS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基础,以痰瘀互结为关键,以本虚标实为核心,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法为健脾益肾、祛瘀化痰,即补益脏腑之经气亏虚,祛除脉道之病理产物.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简要梳理中药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和中药药理成分治疗AS的作用机制和通路靶点等,以期为中医药治疗AS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心-脾-肾一体观动脉粥样硬化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抗炎

    从肺脾论治阳虚型白癜风浅析

    冯丽爽刘宏伟李慧张思远...
    21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白斑可全身泛发,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白癜风的病症特点,认为阳气内虚、外邪侵袭是基本病机.白癜风的发病与微生物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结合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分析,中医药可通过调理肺脾功能和改善菌群失调,调节免疫,以达到治疗白癜风的目的,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白癜风阳虚免疫反应肺脾论治菌群失调

    从伏毒理论探析应用风药治疗结直肠癌

    李钟琳李玉贾晓薇唐雨时...
    2116-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归属于中医学"积聚""脏毒""肠风"等范畴.在病因上,结直肠癌发病可因外感所致,亦可因内伤引发;病机上,其特点为正虚伏毒,即以正气亏虚为本,以痰饮、湿浊、血瘀凝聚为标;病势上,其特点为隐伏、暴戾、暗耗、迁延不愈.通过探究伏毒理论,认为其与结直肠癌在病因、病机、病势特点上有较多相似之处.风药具有宣散透邪、疏肝行气、胜湿行散、活血消癥、搜风通络、扶正透散等功效,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伏毒风药积聚结直肠癌扶正祛邪

    从伏邪论治干眼

    侯宛君蒋鹏飞刘培谭亢...
    2121-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眼部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完全治愈,与伏邪特点相合.结合本病目失濡泽的基本特征,导致干眼的可伏之邪主要为伏燥、伏湿、伏火等,藏伏之处为肺、脾、肝,另外因三焦既可布津液润目又可行伏邪害目,故邪可伏于三焦.治疗上祛邪与扶正并重,祛邪以养阴利邪,即通利三焦、祛邪生津贯穿治疗始终,扶正以顾护正气、调和阴阳,同时强调养生调摄的重要性.并附临床案例1则,以期为干眼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干眼伏邪三焦正邪交争养阴利邪

    基于"肝升肺降"理论探讨突发性聋的辨治

    刘卓颖鲜馨蕾刘昱辛徐春英...
    2126-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升肺降"协调有序,是维持人体气机通畅的重要环节;肝肺升降失调,则气机紊乱,百病由生.突发性聋为耳鼻喉科危急重症之一,发展迅速,病机复杂,其发病与肝肺失调尤为密切.基于"肝升肺降"理论探讨突发性聋的病机,认为本病可分为虚实两型.虚证常因肝气不升,肺失宣发,耳窍失养,且易感风邪所致;实证多由金不制木,肺气不降,肝火亢逆,循经上蒙耳窍而致.临证时,虚证以养肝宣肺、升清开窍为主,实证以清金制木、敛肺平肝为主,随证配合祛风散邪、开窍通络等治法.以期及早截断病情发展,为临床治疗突发性聋提供新思路.

    突发性聋肝升肺降气机失调祛风散邪开窍通络

    基于痰瘀同治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凝状态的辨治

    徐梦娇汪伟刘惠梅王彬...
    2131-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痰瘀同治"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临床验案,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高凝状态的病机与治则,认为"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是AECOPD高凝状态的病机关键,即痰是其始动因素,瘀是其继发产物,是因痰致瘀而后又痰瘀互结的病理改变.治疗上既要重视痰之本,也要兼顾血瘀,以活血辅助祛痰,以化痰达祛瘀之功.如此"痰瘀同治"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凝状态痰瘀同治活血化痰祛瘀验案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柯超单生涛谢峥嵘蔺文盼...
    2136-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先进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用于阐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机制,特别是大脑功能的成像技术.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指导下,针刺治疗中枢疾病的研究日益增多.以脑卒中后不同功能障碍为切入点,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成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不同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以动态、视觉和客观的方式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提供新的证据.

    脑卒中神经影像学针刺穴位特异性运动功能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