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从新

双月刊

1671-8852

mjwhu@whu.edu.cn

027-68755966

430072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武汉大学主办的以刊载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前瞻性论文为主、面向广大医学及相关学科科研工作者、介绍医学科研动态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接受校内外优秀医学论文,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及脑功能指标的影响

    张成虎金虹杨军
    693-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及脑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介入治疗;根据EPO不同剂量将患儿分为低剂量组(n=30)和高剂量组(n=34);低剂量组采用100 U/kg EPO治疗,高剂量组采用200 U/kg EPO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治疗后心肌损伤指标[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胱抑素-C(Cys-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cTnI)],比较术前(T0)、手术结束(T1)、手术后2 h(T2)、手术后24 h(T3)脑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特异性蛋白(S-100β)]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体外循环时长及主动脉阻断时长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长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损伤各指标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ICTP、IM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Cys-C水平高于治疗前和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CK-MB、cTnI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T0、T3时刻,两组患者NSE、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两组患者NSE、S-100β水平均高于T0时刻(P<0.05),且低剂量组均高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但两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6.67%vs 26.47%,P>0.05).结论:不同剂量EPO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高剂量效果更佳,可减少患者心肌损伤,改善脑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肌损伤脑功能

    产后抑郁对子代6月龄肠道菌群的影响

    陈香旭范肖肖臧恬滋曹亚男...
    699-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对子代6月龄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组成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母婴队列中筛选出13例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和25例未患产后抑郁的产妇,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子代6月龄粪便样本中16S rRNA基因V3-V4区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抑郁组与对照组子代肠道菌群样本间的多样性和组成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子代6月龄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子代6月龄肠道菌群多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菌群组成上,拟杆菌(Bacteroides)、类杆菌(Bacteroidaceae)、Megamonas、芽孢杆菌(Bacillaceae)、Acidaminococcaceae等在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产后抑郁与子代6月龄肠道菌群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呈正相关.结论:母亲产后抑郁症状会显著影响子代6月龄的肠道菌群,管理产后抑郁症状可能有助于子代肠道菌群的建立与稳定.

    产后抑郁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子代

    全胸腔镜和混合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王绚璇吴骁伟平伟王麒...
    705-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混合胸腔镜和全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切除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混合胸腔镜手术(混合腔镜组)和全胸腔镜手术(全腔镜组)术前、术中和术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全腔镜组较混合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有所延长[(455±79)min vs(439±76)min,P=0.035)],混合腔镜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胸管引流时间、腹腔引流时间、ICU住院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全腔镜组有所延长;全腔镜组清扫淋巴结站数及枚数多于混合腔镜组[(7.8±2.4)vs(7.3±2.1),P=0.022;(19.6±4.3)vs(18.5±3.2),P=0.003)];全腔镜组术后总体并发症低于混合腔镜组(7.4%vs 13.6%,P=0.049).结论: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对肺功能影响较小、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食管癌电视辅助胸腔镜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并发症

    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和反复着床失败的疗效

    张燕赵璟李洁肖卓妮...
    710-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和反复着床失败(RIF)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具有uRSA、RIF的女性接受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归情况及其妊娠结局,共收集 2019年 1月—2020年 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 250例因uRSA和RIF而行LI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uRSA组181例,RIF组69例.结果:①经过LIT后,治疗患者的整体封闭抗体转阳率为 86.8%;其中uRSA组的封闭抗体转阳率为 86.2%,RIF组的封闭抗体转阳率为 88.4%;②经过LIT治疗后,uRSA患者的妊娠率为 90.06%,流产率为 7.66%,活产率为 89.57%;RIF患者的妊娠率为66.67%,流产率为6.52%,活产率为93.48%.uRSA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组(+)与持续阴性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F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组(+)与持续阴性组(-)相比,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72.1%vs 25.0%,P<0.05),流产率与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57名uRSA患者经过LIT治疗后行IVF助孕,其中<38岁的患者 47名,与≥38岁患者相比,其获卵数(14.38±6.31 vs 9.20±5.08)、2PN受精数(10.28±4.89 vs 6.20±3.82)、囊胚形成率(56.61%vs 38.64%)、胚胎着床率(51.04%vs 22.73%)、临床妊娠率(85.11%vs 50.00%)、活产率(92.5%vs 60.0%)明显升高,流产率降低(7.5%vs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64名RIF患者经过LIT治疗后行IVF助孕,其中<38岁的患者56名,与≥38岁患者相比,其获卵数(13.39±6.48 vs 6.50±5.10,P=0.006)、2PN受精数(9.98±5.23 vs 4.75±3.07,P=0.008)、可移植胚胎数(6.18±3.54 vs 2.88±1.27,P=0.012)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而胚胎着床率(44.74%vs 20.00%,P=0.068)、临床妊娠率(69.64%vs 37.50%,P=0.073)、活产率(94.87%vs 100%,P=0.688)较高,流产率较低(5.13%vs 0%,P=0.688),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T能明显改善uRSA与RIF患者的妊娠结局.LIT强化治疗后封闭抗体的转阳情况对于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相关.uRSA和RIF经过LIT治疗后行IVF助孕的患者中,<38岁的患者妊娠结局有明显改善,≥38岁高龄患者由于胚胎非整倍体高,PGT-A联合LIT对改善这部分患者预后更好.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反复着床失败妊娠结局

    伏立康唑治疗超/极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11例临床分析

    李亚文杨璞朱芮
    717-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超/极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此类患儿抗真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NICU及PICU住院治疗并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超/极早产儿11例,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肌酐水平,所有数据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例中,其中男性患儿8例(72.7%),女性患儿3例(27.3%),超早产儿3例(27.3%),极早产儿8例(72.7%),胎龄29+3(26+5,30+5)周,体质量(1.21±0.25)kg,发病时间为出生后(40±20)d.所有患儿均予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4±1)d后临床表现均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75.5±30.0)mg/L、(18.2±5.2)mg/L(t=2.25,P<0.01),血小板计数(95±40)×10-9/L、(179±60)×10-9/L(t=3.10,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8.2±5.5)×10-9/L、(7.5±2.0)×10-9/L(t=1.43,P=0.23),ALT(42±8)U/L、(50±15)U/L(t=1.90,P=0.46),AST(45±11)U/L、(49±12)U/L(t=2.20,P=0.52),肌酐(27.6±9.0)μmol/L、(25.9±6.0)μmol/L(t=1.60,P=0.38),尿素氮(2.5±0.9)mmol/L、(2.8±0.4)mmol/L(t=1.20,P=0.47),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儿放弃治疗,余患儿均缓解出院.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超/极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伏立康唑新生儿早产真菌病

    负压联合银敷料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江哲珍杨璠刘丽丽胡婧...
    722-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负压联合银敷料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感染性创面患者5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在机械/超声清创后采用传统无菌敷料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机械/超声清创基础上采用负压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治疗第7天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肉芽组织覆盖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伤口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10.34%(3/29),明显低于对照组[34.48%(10/29)](P<0.05);联合治疗组肉芽组织覆盖率为(86.97±3.78)%,明显高于对照组[(70.66±1.75)%](P<0.05);联合治疗组伤口VAS评分为(1.83±0.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76±0.95)分](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93±2.34)d,明显少于对照组[(22.41±2.20)d](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21/29)](P<0.05).结论:负压联合银敷料治疗感染创面,可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减轻患者疼痛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感染性创面负压治疗银离子敷料

    卒中现场评估及分类转运量表对卒中患者院前分流效果和急救质量的影响

    刘萍敖斯斯
    726-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卒中现场评估及分类转运量表对卒中患者院前分流效果和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医院卒中中心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0年1-6月期间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以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各1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院前评估,观察组予以卒中现场评估及分类转运(FAST-ED)量表评估,比较两组院前分流效果(出诊反应时间、呼救至急救时间、呼救至入院时间),比较两组现场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比较两组救治成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呼救至急救时间、呼救至入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现场急救成功率为99.34%(150/151),对照组为90.73%(137/1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成功率为100%(150/150),对照组为 96.35%(132/13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为98.67%(148/150),对照组为93.94%(124/1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抢救成功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AST-ED现场评估能够明显提升卒中患者的院前分流效果,提高患者的现场、转运、延续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减轻抢救成功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缺损程度.

    卒中现场评估及分类转运量表急性脑卒中院前分流效果临床抢救结局

    借助信息化技术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一体化管理的干预效果

    焦淑芬梁迎洁洪聿均
    73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社区-医院三方联动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随访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随访管理,干预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健康管理团队、开展三阶梯培训、构建信息化平台,并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由家庭-社区-医院三方联动管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在入组时、干预4周、12周、24周分别收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干预4周、12周、24周3个随访时段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发现,干预组社会功能得分在3个随访时段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4周和12周两个随访时段的服药依从性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干预24周时与对照组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三方联动模式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信息化严重精神障碍三方联动健康管理三级预防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袁铭刘金平
    737-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如何理解内在的分子机制并以此提供靶向治疗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单细胞测序从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方面揭示疾病的内在联系,这可能成为未来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的利器.因此,本文综述了单细胞测序的原理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旨在为心血管疾病基础或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单细胞测序主动脉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结构性心脏病

    小胶质细胞在病毒性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杨可璠毛善平
    746-751,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的免疫细胞,它的存在为大脑提供了一个动态且高效的监控系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性小胶质细胞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破坏大脑正常的生理功能,诱使或加速大脑老化,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很多病毒会感染大脑并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功能,特别是慢性、持续的病毒感染会导致低水平的神经炎症,这可能会引起大脑老化,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篇综述解释了各类噬神经病毒在小胶质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出现的神经认知功能缺陷和加速大脑老化、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小胶质细胞M1/M2亚型神经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嗜神经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