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从新

双月刊

1671-8852

mjwhu@whu.edu.cn

027-68755966

430072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武汉大学主办的以刊载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前瞻性论文为主、面向广大医学及相关学科科研工作者、介绍医学科研动态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接受校内外优秀医学论文,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藜芦醇改善小鼠成纤维细胞机械力损伤所诱导的氧化应激

    韩武岳黄国涛何勇宁敏琦...
    757-762,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SV)在体外机械力损伤后的抗氧化作用,并探究其是否通过线粒体相关途径促进细胞的损伤后修复.方法:以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进行机械力损伤(MS)后,经RSV进行治疗,以检测细胞的活力情况、氧化应激状态、凋亡情况和线粒体功能,在此基础上,以一种有效和选择性的Sirt1抑制剂Selisistat(Synonyms:EX-527)对RSV的治疗进行抑制,进一步探究RSV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治疗机械力损伤所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RSV可以有效改善机械力损伤后成纤维细胞的活力、凋亡水平和氧化应激情况,并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改善MS后细胞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在受到EX-527抑制后,RSV改善机械力损伤的氧化应激的治疗效果也随之减弱.结论:RSV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小鼠成纤维细胞机械力损伤的抗氧化药物,有利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中的药物研发与应用.

    白藜芦醇机械力损伤小鼠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治疗

    转录因子PU.1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

    蔡林志陈谦学
    763-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转录因子PU.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分析PU.1与病人预后、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为探索靶向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治疗脑胶质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收集4例非肿瘤人脑组织样本和2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样本,其中WHO-Ⅱ级6例、WHO-Ⅲ级8例、WHO-Ⅳ级9例.对组织进行染色,观察PU.1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Iba1的共定位情况,分析40倍视野下PU.1阳性细胞数量与胶质瘤病理分级、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关系.分析TCGA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编码PU.1的基因SPI1的转录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编码Iba1的基因AIF1的转录水平及病人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U.1表达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非肿瘤组织每个视野中PU.1阳性细胞平均数量为(1.79±0.30)个,WHO-Ⅱ级脑胶质瘤为(18.56±2.01)个,WHO-Ⅲ级脑胶质瘤为(25.35±3.98)个,WHO-Ⅳ级脑胶质瘤为(31.40±2.74)个.PU.1阳性细胞多组CD31阳性细胞数量平均为(50.36±5.92)个,PU.1阳性细胞少组CD31阳性细胞数量平均为(33.29±3.73)个.对TCGA人脑胶质瘤数据库分析发现SPI1的转录水平与AIF1的转录水平线性相关,SPI1在WHO-Ⅳ级脑胶质瘤中的转录水平高于WHO-Ⅱ级和WHO-Ⅲ级脑胶质瘤,SPI1的转录水平与脑胶质瘤病人的预后有关,SPI1转录水平高的脑胶质瘤病人预后差.结论:PU.1是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特征性转录因子,PU.1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PU.1是潜在的预测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的指标,PU.1可能具有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进一步探索PU.1在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将为发展脑肿瘤的创新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胶质瘤PU.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血管生成

    氨酰4-羟化酶A2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肾纤维化

    葛名欢祝恒成冷艳杨康...
    768-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体内和体外模型探讨氨酰4-羟化酶A2(P4HA2)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输尿管结扎模型构建动物肾纤维化,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4HA2表达水平;采用不同梯度浓度TGF-β刺激HK2细胞构建细胞肾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4HA2蛋白表达变化水平;利用腺病毒转染HK2细胞,使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探索P4HA2在细胞水平对NF-κB信号通路和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P4HA2表达量显著增加,且集中于肾小管细胞胞质与胞核中.使用50 ng/mL TGF-β刺激HK-2细胞24 h后P4H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细胞形态由鹅卵石形变成针尖样长梭形;与转染对照组(scramble)比较,sh-P4HA2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减少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论:P4HA2可能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缓解肾间质纤维化发展.

    氨酰4-羟化酶A2(P4HA2)肾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NF-κB

    Piezo1促进卵巢癌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刘婷婷廖文欣李洋汪莹...
    773-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分析Piezo1表达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研究Piezo1对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EMT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GSEA法分析Piezo1激活的卵巢癌相关信号通路.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Piezo1蛋白及EMT通路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iezo1表达量与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用Yoda1 10 μmol/L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2 d,根据转染慢病毒将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分为sh-NC(转染sh-NC慢病毒)组、sh-Piezo1组(转染sh-Piezo1慢病毒),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KOV3、A2780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Piezo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通过生物信息学 GSEA 富集分析发现 Piezo1 在卵巢癌中显著激活 EMT 信号通路(P<0.01),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在卵巢癌组织中显著降低(P<0.05),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卵巢癌组织中Piezo1蛋白表达水平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呈负相关(r=-0.731 7,P=0.001 5),而与N-cadherin呈正相关(r=0.600 7,P=0.003).Yoda1处理后的SKOV3、A2780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敲低SKOV3、A2780 细胞中的Piezo1 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Piezo1的高表达可能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可能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卵巢癌Piezo1上皮-间质转化生物信息学相关性

    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TIGD1的表达及作用

    陈哲肖伟刘萌芷李志勇...
    780-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触发转座衍生因子1(TIGD1)在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的功能.方法:运用siRNA以及过表达质粒干扰CNE2和HNE1细胞系中的TIGD1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进行基因敲减以及过表达之后的效率验证;借助CCK-8的方法测量不同处理组中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技术对不同的处理组中细胞的凋亡率、细胞的周期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CNE2和HNE1细胞系中,TIGD1基因的敲减使细胞增殖减慢,细胞的凋亡率上升,细胞周期停滞;TIGD1基因的过表达使细胞增殖加快,细胞的凋亡率下降,细胞增殖加快.结论:TIGD1在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及进展相关,这可为寻找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触发转座衍生因子1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增殖凋亡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程艳然王君金智丽王玲...
    786-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诊疗,观察组在常规诊疗基础上加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心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最大心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最大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房颤患者经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干预,能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老年房颤负性情绪心肺功能

    基于智谋理论的综合团体式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唐中玉柏婷韩利王娟...
    791-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智谋理论的综合团体式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设计,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12名住院抑郁症患者,根据病区分配到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于基线、干预8周末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中文版智谋量表(CRS)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PMI)评估.结果:共106名患者完成此项研究.两组基线、SSPMI总分及其3个因子(社交因子、能力因子、治疗因子)分数、智谋总分及其2个因子(个人智谋因子、社会智谋因子)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过为期8周的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其SDS总分、SSPMI总分显著降低,智谋总分及两个因子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智谋理论的团体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病耻感,并提高其智谋能力.

    抑郁症团体式干预康复智谋病耻感

    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对抑郁障碍疗效的临床研究

    任娜瞿娜梁迎洁谭炼红...
    797-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DIT)治疗住院抑郁障碍患者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确诊为抑郁症的124位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奇偶数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治疗+DIT组(治疗组).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并对比两组患者入组0周、2周、4周、8周、12和16周等时间点HAMD-17、HAMA-14量表等系列评估,动态了解给予干预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病理变化指标来验证DIT对抑郁症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DIT治疗1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均P<0.05),无效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IT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HAMD-17及HAMA-14评分与其均无显著性差异,余DIT各治疗时间点HAMD-17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6周末HAMD-17及HAMA-14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DIT是一种基于动力心理治疗理论基础的团体治疗方案,短程而有效是DIT的优势,更适用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

    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抑郁障碍HAMD-17评分HAMA-14评分

    照顾负担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家庭复原力和压力知觉的链式中介模型

    张冬翌蔡春凤
    802-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重性精神疾病(SMI)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并基于ABC-X模型探讨SMI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家庭复原力与压力知觉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72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SMI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SF-36健康调查简表、Zairt照顾者负担量表、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和压力知觉量表调查研究对象,运用SPSS 23.0和Mplu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4.26±16.94)分,照顾负担、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平均得分分别为(46.85±15.05)分、(146.33±37.23)分、(33.40±6.03)分.生活质量与照顾负担、压力知觉呈负相关(P<0.01),与家庭复原力呈正相关(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照顾负担对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β=-0.412,95%CI:-0.565~-0.259),且家庭复原力(β=-0.098,95%CI:-0.112~-0.074)和压力知觉(β=-0.084,95%CI:-0.104~-0.061)在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间分别起中介作用,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的链式中介作用(β=-0.056,95%CI:-0.074~-0.030)也成立.结论:SMI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水平较正常人群低,照顾负担不仅直接预测SMI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还通过家庭复原力和压力知觉的独立中介作用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生活质量.

    重性精神疾病生活质量照顾负担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

    儿童难治性癫痫早期预测因素分析

    余书婷姚宝珍
    808-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患儿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医院就诊的癫痫患儿,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分组标准,将诊断为难治性癫痫的患儿设为难治组,诊断为药物有效性癫痫组的患儿设为有效组,通过查找住院、门诊病例、电话调查的形式完成患儿的信息采集,使用SPSS 25.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共搜集患儿127例,经过筛选后最终发展诊断为难治性癫痫的患儿26例,药物可控癫痫患儿101例,纳入的变量共25个,其中初次发病年龄、既往脑损伤史、是否早产、家族史、发作前发育情况、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前发作频率>20次、共患病、颅脑MRI异常、治疗后脑电图痫样放电、心电图异常等11个因素与难治性癫痫有关;(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家族史、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前发作频率大于20次、颅脑MRI异常、治疗后脑电图痫样放电是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族史、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前发作频率大于20次、颅脑MRI异常、治疗后脑电图痫样放电是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据此初步预测儿童癫痫的医学难治性.

    难治性癫痫危险因素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