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农业科学
湖南农业科学

邹学校

半月刊

1006-060X

hnnykx@vip.163.com

0731-84691322

410125

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892号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湖南农业科学/Journal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30多年来,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高新技术与农村实用技术,普遍受到不同层次读者和农民朋友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SSR标记技术检测西瓜种子的遗传纯合度

    周池林艳李鑫张清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高效检测西瓜种子纯度和判定种子真伪,研究对 236 份西瓜种子进行了DNA快速提取,并设计合成了 25 对SSR引物,通过PCR扩增与琼脂凝胶电泳技术筛选核心引物,对 52 份未知纯度西瓜种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的 17 对核心引物(HY、XG1、XG2、XG3、XG4、XG5、XG7、XG9、XG10、XG11、XG13、XG14、XG15、XG17、XG19、XG22、XG23)多数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可用于鉴定西瓜种子或植株的杂合度;利用筛选出的 6 组核心引物对未知纯度种子进行鉴定,发现其中 50 份西瓜种子为杂合子,2 份西瓜种子纯合度无法鉴定。

    西瓜SSR标记纯度鉴定

    甘蓝型油菜花期耐寒性的鉴定评价与种质筛选

    刘新红李莓郭一鸣杨倩...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油菜花期耐寒性鉴定评价体系,对 49 份甘蓝型油菜资源进行花期人工低温处理(-2℃,12 h),通过对参试材料花期低温胁迫下表型症状特征评分及聚类分析,鉴定耐寒性等级;通过追踪调查比较人工低温处理与大田自然低温胁迫下参试材料成熟期性状,验证人工低温处理鉴定方法的准确性。鉴定结果表明:JD08、JD10、JD17属强耐寒种质(第Ⅰ级),JD04、JD06、JD14 属耐寒种质(第Ⅱ级),JD24、JD26、JD30 等 30 份种质属于低温敏感种质(第Ⅲ级),JD36、JD38、JD41、JD44 为低温极敏感种质(第Ⅳ级)。验证结果说明,采用盆栽油菜花期人工低温处理对甘蓝型油菜花期耐寒性的鉴定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花期耐寒性种质筛选油菜

    不同盖土厚度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吴翠刘文祥曾琴杨鹰...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水稻机插育秧盖土厚度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盖厚土处理,分别为盖土0 cm(CK)、盖土 0。5 cm(T1)和盖土 1 cm(T2),测定机插秧苗出苗率、苗高、根长、叶龄、绿叶数、根系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指标。结果表明:T1处理的出苗率相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68。6%,但与T2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1处理的苗高、总根数和叶鲜重相比CK分别显著增加 95。4%、80。6%和 66。7%。T1 处理的苗高、叶龄、总根数和叶鲜重相比T2 分别显著增加 80。2%、40%、7。7%和 25%。综上所述,盖土 0。5 cm能有效提高水稻机插秧育苗特性。

    水稻秧苗盖土厚度出苗率秧苗素质根系形态

    花生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重金属的抗性研究

    宋丹萍吴航玉王亚婷杜焰玲...
    17-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较强抗性的根瘤菌,通过从重金属污染农田采集的花生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 34 株根瘤菌,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构建 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以及对重金属(Cu2+、Ni2+、Cr6+、Zn2+)的抗性分析。结果显示,34 株根瘤菌中有 33 株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1 株属于中华根瘤菌属(Ensifer);对Cu2+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为HG6、HG13、HM13、HM23、HM52,对Ni2+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为HM13、HW23、HW45,对Cr6+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为HM14、HM21、HM23、HW2,对Zn2+的抗性较强的菌株为HG6、HM1、HM52、HW20;HG13对4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好抗性。

    花生根瘤菌重金属抗性

    设施栽培有机基质肥力特性及番茄根际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柴雨媛邢佳林张应华史静...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根际酶活性对土壤/基质中肥力等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以云南设施土壤、松球渣和草炭为研究材料,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了设施土壤不栽培作物(CK)、设施土壤栽培番茄(T1)、松球渣基质栽培番茄(T2)、草炭基质栽培番茄(T3)共 4 组处理中栽培介质肥力因子及番茄根际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在不同周期均呈现不同趋势,第16周时2种速效氮含量高低排序均为T2>T3>T1>CK;各处理有效磷含量变化趋势一致,T2处理始终较高,第 16 周时比CK高 42。26%;速效钾含量变化基本呈"单峰"趋势,含量排序为T2>T1>CK,T3 处理始终缓慢减少且无波动;有机质含量T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外,根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2 处理的根际水解酶(FDA)表现出最高活性水平,分别为 83。412 μmol/(d·g)(第 4 周)和 76。757 μmol/(d·g)(第 8 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际脱氢酶(DHA)以T2 和T1 处理的活性最强,12 周后具有显著差异;T2 处理的根际蔗糖酶(SC)活性呈现显著高水平,最高测定值为84。584 μmol/(d·g),超出其他处理60。32%~65。56%;根际脲酶(UE)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T2 处理始终保持显著高水平。Mantel-Test相关性分析表明,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都与根际酶在不同显著水平上存在响应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松球渣和草炭基质的保肥能力优于一般设施土壤;松球渣基质栽培有利于番茄根际酶活性的提升;根际水解酶(FDA)与养分因子的关系最紧密。

    栽培基质松球渣基质草炭速效养分有机质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

    湖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

    李苏扬匡远配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湖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空间分布格局,充分认识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为湖南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采用草谷比系数法分析湖南省秸秆资源量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999-2021 年湖南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大致分为轻微下降、稳步提升、趋于稳定 3 个阶段,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水稻、玉米、油料、蔬菜瓜类和薯类是湖南秸秆资源的主要来源。从资源丰度上看,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丰富、东南部一般、西北部较贫乏的特点;从资源密度上来看,整体呈现中部集中、南北较分散的特点。

    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菊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及药用功能分析

    李欢徐正婷肖雅娟张晶轩...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强对湖南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菊科植物种类与药用价值的了解,促进菊科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采用样方法、访谈调查、路线调查等方法,对园区内菊科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园区有菊科植物 18 属 37 种,占中国菊科植物属、种的7。72%和1。23%,其中,紫菀属菊科植物种占园区菊科种的13。51%,蒿属和白酒草属的种分别占10。81%和8。11%;药用菊科物种按入药部位分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叶类、花类和茎木类,其中,苍耳、艾、魁蒿、翅果菊等全草类占药用种的75%;按药用功效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解毒消炎、润肺止咳和理气化痰类等,其中,清热解毒类占药用种的50%。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菊科植物药用功能

    200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图谱分析

    杨秋兰王新军高胜寒苏童...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Landsat遥感影像以及DEM数据,运用图谱理论探究其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阿克苏河流域耕地呈扩张趋势,扩张面积为 2 951。58 km2,主要从草地、未利用地流入,在原有耕地内部及四周扩张,2015年后面积基本保持稳定;(2)建设用地呈现扩张趋势,扩张面积为206。84 km2,主要从耕地流入,在原有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向四周扩张,2015 年后面积基本保持稳定;(3)水域呈萎缩趋势,萎缩面积为 1 653。89 km2,主要流出为未利用地和草地,在温宿县冰川积雪处萎缩幅度最大,2015 年后有所增长。总体来看,研究区由耕地开垦、建设用地增长的发展模式开始向兼顾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各主要地类的变化也由急剧发展转向基本可控。

    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图谱时空变化

    基于GTWR模型的环境因子对安徽省土壤pH时空异质性影响

    李欣雨赵明松谷欣逾姜宗德...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 1980、2010、2021 年安徽省的土壤和环境数据,从地形、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方面选取了与土壤pH值相关的 10 个环境因子,运用GTWR模型探讨了安徽省pH值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安徽省 1980、2010、2021 年土壤pH值的平均值分别为 6。40、6。35、5。84,总体上存在酸化趋势,且呈现南酸北碱的空间分布特征。(2)各环境因子对土壤pH值的作用表现出时空异质性。1980、2010、2021年对土壤pH值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分别是春季平均温度、秋季平均降水量、春季平均温度。(3)总体而言,1980-2021 年 10 个环境因子中对安徽省pH值正向作用的因子为地形湿度指数、多尺度山谷平坦指数、多尺度山脊平坦指数和夜间灯光数据,负向作用的因子为海拔、坡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归一化植被指数、春季平均温度、秋季平均降水量。

    GTWR模型土壤pH土壤酸化异质性

    2022-2023年度湖南省油菜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

    朱秀秀林宇丰陈高意孙华明...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评估病虫害对油菜生产的影响程度和植保措施减损增产的重要作用,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在祁东、鼎城、桃江、永兴组织开展 2022-2023 年度油菜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工作。通过设置严格防控、统防统治、农户自防和完全不防治病虫(对照)处理,采用大区试验,评估不同试验县(区)不同油菜病虫害防控处理的植保贡献率。结果表明:各试点处理的实际损失率为 0。17%~67。56%,病虫害防控处理的植保贡献率为 4。10%~67。56%。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参试县(区)油菜病虫害防控(不含杂草)植保贡献率分别为祁东 25。73%、鼎城 35。49%、桃江 23。50%、永兴 33。36%;湖南省油菜病虫防控植保贡献率为 28。51%,据此测算,2022-2023 年度全省通过病虫害防控约挽回菜籽损失 7。38 亿kg。

    油菜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户自防防控效果植保贡献率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