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下)
海外英语(下)

杨小红

月刊

1009-5039

0551-3490391

230071

安徽合肥市政务区翡翠路1118号10楼

海外英语(下)/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下旬 中考)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是一本初中生双语有声杂志。内容贴近《英语课程标准》,选材广泛,全面覆盖考点,同步配合复习。它集时尚、实用、趣味与知识性于一体,其目的在于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开阔视野,认识世界,顺利通过升学以及各种初级水平考试。 本刊为月刊,每月下旬出版。主要栏目包括:时文阅读、阅读训练营、美味英文、海外风景、文化博览、语法攻关、词汇加油站、洋腔洋调、策略点拨、中考题苑、快乐驿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探究——以《绿皮书》为例

    雷晨向玉
    28-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作品作为大众传媒的主流,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字幕翻译对于国外影视作品的传播是不可或缺的。该文基于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以电影《绿皮书》中的字幕为语料,分析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使用的策略,如归化、异化、增译等,以期在为目的语观众消除观影障碍、提升观影体验的同时,也能为字幕翻译质量的提高及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目的论字幕翻译翻译策略《绿皮书》

    目的论视角下中西方教材中医脉象术语英译对比分析

    李添爱高芸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采用目的论视角分析教材脉象术语的英译。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中医学精要》与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两部书籍中的中医脉象名称术语译法,发现中英教材在术语表达上各有利弊:协和版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接受程度,而马万里版教材显示出中医术语及中文知识积累不充分,进而提出建议,中英教材译法宜互相借鉴,从而完善该领域的术语英译标准化。

    目的论脉象学术语翻译中医英文教材对比分析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研究

    刘昕宇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承载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信息载体,在当今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拓展,所以,英语翻译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翻译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跨文化翻译视角,分析英语翻译工作的要点,以翻译工作根源为切入点,探讨英语学习者想要很好地完成翻译工作,需要如何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性特点,就此提出相关英汉翻译转换的翻译技巧。

    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翻译技巧

    政治文献的副文本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

    吕亮球宋雨薇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副文本理论自法国叙事学家杰拉德·热奈特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以来,经过多位学者的研究和拓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译本本身的研究起到了补充和扩展作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更加重视政治文献的外译工作。该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阐释特色词汇、增加背景知识、照顾读者接受等方面对其副文本进行了分析。

    副文本政治文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研究

    以英语中简单句的翻译为例——浅析语言学中的人文主义

    马甜甜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在准确、通顺、优美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通过一系列的准则与技巧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世界上的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组成规则及表达方式,在两种语言互相转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及习惯,与此同时,翻译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如何把目的语翻译得更加贴切,更加能让读者接受,这考验了译者的翻译及文学功底,这体现了翻译的人文精神所在。任何与语言相关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文化的研究和追溯,文化是语言产生和扎根的土壤。该文以英语中简单句的翻译为例,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通过对英语中简单句的翻译的剖析,从而挖掘翻译的人文主义表现。

    翻译简单句人文主义语境

    河北博物院石器时代展厅文本英译实证研究

    苏雅琦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北博物院馆藏丰富,承载了200万年以来河北地区生生不息的人文发展历史,也是对外展示河北文化的重要窗口。该文以河北博物院石器时代展厅为例,通过实地收集英译文本以及对语料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归纳出存在的英译问题,提出博物馆文本英译可遵循的四原则:忠实性、通顺性、文化性、可接受性,并对导致英译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河北博物院文本英译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文本河北博物馆石器时代展厅汉英翻译建议

    基于目的论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探究——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魏寒冰
    42-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其对外输出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而翻译质量影响着文化输出效果,对承载着较多中华文化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则影响着翻译质量。该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北美上映版为语料,从目的论视角下,探讨音译、直译、意译和仿译4种翻译方法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选择和应用,以期为提高同类作品的翻译质量提供借鉴。

    目的论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电影字幕翻译《哪吒之魔童降世》

    英汉翻译中词汇冗余过度现象探究

    陈云云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英语和汉语被大量互译为研究基础对英汉翻译中词汇冗余过度现象进行深度探究,在目前有许多著名学者对于此类现象进行总结,结果显示词汇冗余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范畴词、修饰词、显性重复、隐性重复这几类词的掌握不够专业,出现反复翻译词汇的情况。文章采取实证研究的路径观察词汇冗余现象并进行简单描述,总结出词汇冗余的具体表现,并且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提高文章说服力和科学性。通过研究对词汇冗杂的词类总结加以补充,新增了动词冗杂和名词冗杂两种词类,对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完善。并且根据词汇冗余过度的表现认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建议。

    英汉翻译词汇冗余过度构架

    基于CNKI的多模态翻译研究概述:2009—2020

    肖强
    47-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根据CNKI2009-2020年期刊、硕博论文统计与研究发现,国内多模态翻译研究可以分为萌芽期、酝酿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在研究上也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果,如话语分析、影视翻译、翻译教学较为完善,口译研究较为深入等。同时也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1)缺乏系统性、纲领性研究;2)跨学科研究有待跟进,特别是与信息技术、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的融合、与行业产业接轨不足;3)研究质量不高;4)实证研究领域有待拓宽等。未来研究既需要加强多模态翻译理论建构、实证研究、中外多模态翻译对比研究、推进语料库建设,又需要进一步拓展跨学科的研究,把多模态翻译与机器翻译、翻译技术、信息技术、行业产业需求结合起来,使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带来社会价值。

    多模态翻译口译信息技术产业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长恨歌》模糊性英译中的应用——以许渊冲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

    杨彩娟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令千百年来的读者为之动容。而模糊性是指一个词或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多种效应,因此在翻译时,诗歌模糊性的传达是一个难点。而《长恨歌》作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其中有诸多体现模糊性的地方,为唐诗英译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分析翻译大家许渊冲和杨宪益、戴乃迭的《长恨歌》英译本,发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可以应用于古代诗歌中模糊性的翻译与传达。

    《长恨歌》模糊性语义翻译交际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