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秘密花园》两个中译本为例

    李佳畅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历经百年,取得长足发展,但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尤其是女性主义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却仍处于边缘地位。为探讨性别意识和儿童本位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选取了《秘密花园》这一经典西方女性主义儿童小说的两个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译者需具备"儿童本位观",准确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又需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彰显女性角色的积极身影,才能用符合儿童读者需求的语言真实再现原作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儿童情怀。

    女性主义视角儿童文学翻译《秘密花园》儿童本位

    国际传播视域下山西非遗文化术语规范化翻译研究

    靳舒迪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研究和翻译的重点。文章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翻译研究为例,探讨了该领域的现状,并分析了术语翻译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如何有效构建推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术语翻译策略。文章通过深入挖掘山西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以国际传播为视域,提出并研究术语规范化的策略和方法。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山西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推动中华文化的多元共生。

    国际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文化术语规范化翻译

    学术英语课程思政"1+3"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中医学术英语为例

    孔冉冉李成华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英语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思政资源,中医学术英语承担着对内增强文化自信、对外促进中医药传播的使命。构建"1+3"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主导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位一体,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提供新范式。在这一模式下,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和设计者,教师应当深挖中医学术英语的思政元素,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方法进行教授,借助教学评价检验产出效果,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中医学术英语课程思政"1+3"教学模式

    目的论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

    白日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开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愈发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同时,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翻译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文章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对翻译的目的性,特别是英文电影片名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电影片名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影在国外的推广效果。目的论强调翻译应以目的为导向,而非随意篡改原作。在翻译电影片名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其价值,并更好地发挥其商业价值。文章主要探讨了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研究的意义,以期能形成更加合适的电影片名翻译。

    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文化交流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汉语散文英译——以季羡林的《晨趣》为例

    陈小艳
    13-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季羡林是一位学识深厚的学者,在他成就斐然的著述中,散文只算他感悟生活的日常习惯,却有其独特的审美。《悲喜自渡》是他的一部散文精选集,他笔下的似水流年让读者也感受到了人生的万千悲喜。他的散文有着独特的审美,语言贴切自然,思绪敏捷灵动,行文富有韵律,有着西方理性独立思想气质和中国知识分子豁达天真的特点。文中生动的修辞、简洁凝练的词汇、平淡如水的句子、细微如丝的观察使得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秀色内涵。文章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以《晨趣》为例,分析了汉语散文英译中,充分体现作品意义和风格对等时一些修辞、四字格、句法、篇章衔接等的处理方式和一些问题。

    功能对等理论汉英翻译《晨趣》风格

    中国文化背景下特色词汇、句式的英译研究

    付京京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蕴。这种底蕴反映在汉语言上,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句式。在全球化进程中,研究如何将中国文化中的特色词汇、句式翻译成英语意义重大,有助于传承中国文化。为促进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本研究采用英汉语言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有效得出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使用音译、意译等翻译策略的方法。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句式翻译传承

    从目的论看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付晓盼徐晓飞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文本作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环节,其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流的效果。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许多旅游资源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旅游文本翻译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目的论强调目的决定手段,通过直译、增译、类比、改译等具体方法,对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研究,为旅游翻译文本提供参考。

    旅游文本文化负载词目的论翻译方法文化传播

    后顾式翻译和前瞻式翻译视域下中国文化外译——以孙淑云英文作品《万里无云》中宗教因素的翻译为个案

    栗心生卞建华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Ten Thousand Miles Without a Cloud《万里无云》是英籍华裔作家孙淑云的纪实性书籍,以宗教为主题。书中以玄奘西行之路上几处重要地理节点为叙述主线,讲述了佛教的起源及其在中亚和东亚的影响。通过描绘玄奘的旅程和他在途中遇到的人和事,书中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文历史画卷。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佛教的传播历程、它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以及玄奘的贡献。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佛教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交流和宗教传播的探索之作。文章结合英国翻译理论家波斯盖特(J。P。Postgate)的"后顾式翻译"(retrospective translation)和"前瞻式翻译"(prospective translation)概念,探讨了在翻译该书过程中,对佛教相关内容的处理策略和方法。前瞻式翻译是一种注重目标受众的翻译方法,它可以确保译作更好地适应目标受众的阅读期待和文化背景。在翻译纪实性书籍时,采用前瞻式翻译可以确保译作的普适性和渗透力。在翻译纪实性书籍时,译者可以考虑目标受众的背景和阅读习惯。同时,译者还可以适当解释一些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概念和事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此外,译者还可以根据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使译作更符合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

    后顾式翻译前瞻式翻译《万里无云》宗教因素阅读期待

    论译者主体间性思维下的文化可译性限度

    孙笑李照冰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是多个主体,须处理好作者与读者间的关系,寻求作者、译者、读者间的和谐,具有主体间性思维可以更有效帮助译者处理翻译中各主体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好的翻译效果。文化可译性即一种文化翻译成另一种文化的可能性,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让这种可能性有了限度,文化可译性限度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然而译者是影响文化可译性限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究译者主体间性对文化可译性限度的影响是具有必要性的。

    译者主体间性可译性限度影响

    外宣文本中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以抗疫白皮书为例

    王霞徐莹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宣翻译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如何既保留中国文化意象,又使外国受众能够理解,是外宣翻译中的难题与重点。在功能对等视角下,以中国抗疫白皮书为例,分析外宣文本中的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专有名词、数字缩略词、四字格等中国特色词汇时,灵活选择直译、意译、释义、直译加注、减译等翻译方法,将原文中包含的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传递给外国受众,以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本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提升译文的对外传播能力提供参考。

    中国特色词汇外宣翻译功能对等理论白皮书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