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亲疏关系对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质量的影响——以一次翻译实验为例

    秦红梅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机器翻译技术,但翻译质量仍然会受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亲疏关系的影响。文章选取法语为源语,英语和中文为目的语,通过一次翻译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也证实了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可以借助机器翻译提高翻译效率,但不能过度依赖机器翻译,优秀的译作离不开优秀的译者。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源语目的语亲疏关系文学翻译

    国产电影动画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新神榜:杨戬》为例

    王婷张贯之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产电影的兴起,国产动画电影近些年来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尤其是近几年来,不仅占据了国内影视界的一席之位,还"走出了"海外市场,这无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当然,在这些国产电影中,除了电影本身质量过硬,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外,其字幕翻译也起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在国产影片中,蕴含着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出现了不少文化负载词,而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又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文章以《新神榜:杨戬》为例,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着手于归化和异化策略对影片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国产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译者提供一些借鉴。

    文化负载词《新神榜:杨戬》字幕翻译归化异化

    基于识解理论分析中文演讲词的英译效果——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英译为例

    王雪雪荣楠楠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的英文版为语料,从识解理论的四个维度,即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性及详略度分析英译效果。本研究表明,译者采取的不同识解的方式进行翻译,对于表达原文意思有着独特的效果。

    识解理论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文演讲词的英译效果

    译经意识与中国典籍翻译

    吴志平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宗教文本翻译实践的"译经意识"对中国典籍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氏兄弟提出并坚持的"直译法"则是其"译经意识"的直接体现。"译经意识"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原典型实证研究方法,促成了当前中国典籍翻译领域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或素质的形成。

    译经意识直译法中国典籍翻译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匾额翻译研究——以苏州园林匾额为例

    夏程清张宇迪周潇余学敏...
    47-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匾额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载体。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匾额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苏州园林匾额为研究对象,探析其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英译策略以及传播价值,以期对吴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提供新思考。

    匾额翻译策略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译学标准下唐诗"意象"英译分析

    宋彬彬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从来都是中国人分析诗词常用的词语,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意象"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最初,英文的image和汉语的"意象"被画等号,这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混淆,也造成了西方学者与读者的不解与疑惑。后来有学者提出,如今的"意象"指的更多的还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文章将从唐诗中"意象"出发,探讨在中国传统译论标准下唐诗"意象"的翻译,通过分析唐诗中植物、动物、用典和女性"意象"的不同版本的英译,探究其是否符合中国传统译论的标准。

    唐诗英译意象中国传统译论

    基于文化传播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周雪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背景下,中国软实力培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外宣翻译也变得举足轻重,可以借助其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和发扬出去。文章联系外宣翻译的基本内涵,对文化传播下的外宣翻译特点进行细致阐述,并从准确把握受众差异、翻译明确文化定位、选择合适翻译方法、有效保留原文底色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外宣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文化传播外宣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域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与国家形象构建研究

    陈晓倩夏娟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的翻译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以传达政治思想、树立中国大国形象为首要目的,拥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在翻译过程中灵活使用意译、增译、省译等各种翻译方法,以提高译文的语内连贯性,帮助译文读者了解和接受原著的政治思想,感知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大国形象。

    目的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研究国家形象

    公众演讲中的语用策略研究

    黄振华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演讲特定的语用目的对它的表达有较高的要求,文章从公众演讲中的语用策略出发,试着分析特定的策略诸如比喻、反复、排比和对比的选择是如何产生积极的语用效果,从而让公众演讲成为极具魅力的艺术表达方式。

    公众演讲语用策略

    人际情态维度下的语用身份构建——以《狂飙》为例

    雷若岚刘长江
    63-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际情态影响语用身份构建,情态表达在交际会话中无处不在。根据站位原则,交际互动中会话者的人际情态分为"趋同站位"和"趋异站位"两种视角。该文提出了语用身份在人际情态维度下的构建可遵循"趋同站位身份构建"和"趋异站位身份构建"两种模式,并用《狂飙》中安欣和高启强两位主人公的典型对话进行分析例证,彰显了语用学身份研究的学科特色,促进人际情态与身份构建研究的发展。

    人际情态站位原则身份构建《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