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西学院学报
河西学院学报

何茂活

双月刊

1672-0520

journal@hxu.edu.cn

0936-8282418

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北环路87号

河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突出学术性、地方性为重点,立足河西走廓,为地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平台,成为千里河西走廊学术交流主阵地,成为河西走廊学人研究河西的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反映河西走廊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文生活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邓杨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一是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提出"两个结合"的理论命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三是提出文化主体论,让全体中国人民在文化实践中彰显主体地位和主体力量;四是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五是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为基础,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

    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文化建设原创性贡献

    河西宝卷的保护与传承

    钱秀琴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西宝卷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口头说唱艺术,是河西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河西宝卷赖以生存的信仰基础逐渐消失,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再加上其表演方式的滞后性,听众关注度和认知度急剧下降,河西宝卷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传承困境.建立数据库,实现原生态保护与信息共享;创新保护传承理念,实现活态传承;借助文旅融合,扩大河西宝卷影响力,促进其传承发展,都是实现河西宝卷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河西宝卷保护传承

    河西方言名词重叠的构式及表义功能

    徐丽华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河西方言作为研究对象,对名词重叠形式进行了构词层面和构形层面的区分,分类整理了语言系统中两个层面上可能出现的重叠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名词重叠各个表义功能的实现形式.

    河西方言名词重叠表义功能

    以形赋神:敦煌遗书童蒙读物《千字文》翻译研究

    陈永江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蒙读物《千字文》首现于敦煌遗书,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流传甚广,存世译本众多.从字句韵、引经据典以及风物描写等角度切入,我们认为赵彦春《英韵<千字文>》译本以高度"形合"的译文特色再现了原作神韵,副文本的加入则更为有效地帮助目的语读者阅读与理解《千字文》.通过该个案研究,希冀为当下中国文化外译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童蒙读物《千字文》翻译策略与方法文化外译

    清华简《系年》与三晋伐齐相关问题

    王淑芳李充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系年》第二十、二十二章记载了两次三晋、越伐齐,而且都取得了胜利.韩赵魏在灭掉智氏后,乘胜对外征战,而越国也意欲对北方进行控制,于是双方因有共同的目标而第一次联合伐齐.而随后三晋第二次发动伐齐,则是因为齐国内乱给了有对外扩张需要的三晋以机会.从三晋与越伐齐的目的以及随后的形势发展来看,名分依然是诸侯国所追求的.三晋称侯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阶层划分,而且是对以血缘关系进行分封的进一步的否定,也促进了以政治关系为框架的统治架构的建立.

    《系年》三晋

    蒙古帝国之后:明朝与帖木儿政权的政治博弈

    王红成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和帖木儿帝国是在蒙古帝国衰落之后相继兴起于亚洲东西两端的大帝国,其创建者都把自身政权合法性追溯到成吉思汗家族.朱元璋认为忽必烈是同于唐宗宋祖一样的中原王朝开创者,并使之成为其政权合法性的政治来源.帖木儿自视成吉思汗的继承者、蒙古三汗国的守护者,在其帝国实力大增之后,积极和明朝争夺蒙古帝国继承者的身份.但朱元璋自认其政权合法性的角逐对手是北元而不是帖木儿帝国,只是把帖木儿视作故元宗王一样的地方统治者.沙哈鲁继任锁鲁檀之后延续了帖木儿的对明政策,从政权和教权两层面同明朝争夺这一身份.朱棣无意和帖木儿帝国交恶,没有直面回应沙哈鲁对汗位统序的追溯,而是不失友好地宣示"天命"已从蒙元转到了明朝.

    明朝帖木儿政权外交

    西夏城号综论

    郭恺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夏皇帝的诸多称号中城号十分特殊,风角城、珍壁城、明城、白城、珠城和护城等中的"城"是指天上的居所,代表了西夏皇帝对天降明君的认同.西夏定立城号自元昊时期开始,结合中原帝星下凡、北族汗号分职和民间星象占卜等文化杂糅而成,体现了西夏对多元文化的吸收融合,不同时段城号形式的变化也反映了政治环境对西夏皇帝天命观的影响.城号衍生于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彰显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广阔胸襟.

    西夏城号星象交往交流交融

    西夏任得敬分国考

    葛楠郑权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得敬分国"是西夏仁宗朝的一次政治危机.史书皆载任得敬专权,甚至胁迫夏仁宗分国.然观仁宗之应对,疑点颇多.任得敬可称专权,但并未脱离仁宗控制;仁宗之退避忍让,源自其为应对宋、金对峙时,外部环境的需要.

    西夏任得敬分国宋金关系

    《龙筋凤髓判》句意疏解商辨

    雷恩海欧阳一锋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鷟《龙筋凤髓判》是迄今为止传世最早的一部官定判例,由蒋宗许等五人合作的《龙筋凤髓判笺注》一书,于2013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应对张鷟其人其作乃至对中国古代法律史、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大有裨益,但由于多种原因,其在句意疏解方面仍有些许疏误,兹将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讹误之处加以整理,并以按语形式为之纠谬,以期补苴阙漏,供学者参考.

    张鷟《龙筋凤髓判》笺注句意举正

    从汉字形体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文字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二)

    李贵生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形体与本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的构造方式取决于造字者的主观意图,其形体自然会打上古代传统文化的烙印."富、强、和、谐、法、治、诚、信"等汉字的形体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分析这些汉字的构形原理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挖掘汉字形体蕴涵的文化信息,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文字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任务.

    文字学课程思政汉字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