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研究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

胡常伟

月刊

1004-1656

chemra@sohu.com

028-85418495

610064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化学研究与应用/Journal 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化学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与四川大学合办的涉及化学学科各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编辑部设在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本刊旨在报道化学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厂矿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和情报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石墨适配体传感器结合酶信号放大检测甲胎蛋白

    张凤娇贾超凡徐新秋闫业浩...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纳米石墨-适配体传感器结合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I)信号放大策略检测了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通过将纳米石墨(NG)和DNase I加入到适体(aptamer)溶液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传感器NG/Aptamer。加入AFP后,AFP/aptamer复合物的形成导致aptamer从NG表面脱离,随后aptamer被DNase I分解,目标AFP被释放出来进行新一轮循环,从而实现了检测信号的明显放大。在最佳条件下,AFP浓度在3~150 pg·m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556 pg·mL-1。此外,所开发的传感器对AFP具有高度特异性,不会受到其他结构类似物质的干扰。该传感器也可应用于人血清样本中AFP的检测,回收率为95。1~103。8%。

    纳米石墨甲胎蛋白适配体

    微纳米Mo2C-C作为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电催化剂

    王俊侯勇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简单的溶液衍生前驱体和煅烧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Mo2C-C复合材料,并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高性能阳极电催化剂。形态和组成表征表明,制备的Mo2C-C复合材料由Mo2C和C组成,具有微/纳米颗粒结构。同时材料表面含有丰富官能团,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在阳极表面的附着。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o2C-C复合材料对阳极/微生物之间的电荷转移具有出色的电催化活性。装有微纳米Mo2C-C/CF阳极的MFC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61 W·m-2,明显优于商用碳毡阳极。这项工作为高性能、环保MFC阳极电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Mo2C微纳米材料阳极电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

    胆固醇喹啉缀合物的合成及其对Zn2+及三价离子的识别性能

    展军颜赵杰甘春芳黄燕敏...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合成在胆固醇的三位缀合喹啉的分子探针C。通过1H NMR、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荧光光谱实验发现,在乙醇溶液中,该分子探针C的荧光强度较弱,加入Zn2+后,其在445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强6。1倍,而Cd2+仅增强2。8倍。Cr3+、Fe3+、Al3+可以使分子探针C的荧光峰位分别红移52。4 nm、52。2 nm、53。4 nm,并在紫外灯下发射蓝绿色荧光。通过滴定实验可知分子探针C与金属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并计算其络合常数。以Zn2+为例,通过Job曲线、参照分子识别性能和核磁滴定实验进一步研究探针C与Zn2+的络合机理。发现探针C与Zn2+1∶1络合,探针C通过喹啉氮原子、氧原子、酯基中的羰基与Zn2+配位。该研究丰富了甾体分子对重金属离子识别的研究。

    荧光探针胆固醇重金属离子

    二氧化铈纳米酶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吴丹丹黄丽玲黄海生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氨水为沉淀剂,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铈。借助TG、XRD、BET、SEM对二氧化铈纳米酶进行形貌分析和表征,研究乙二醇用量对二氧化铈纳米酶晶粒的影响,考察所制得二氧化铈纳米酶对四环素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与硝酸铈物质的量比为4∶1、使用量为0。6 g·L-1、pH=7、搅拌速率300 r·min-1、反应温度40℃、氙灯灯电流15 mA、搅拌20 min时对20 mg·L-1的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最好,达到99。73%,但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后,降解率明显下降。

    二氧化铈纳米酶光催化降解率四环素

    半花菁类反应型Cu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吴露芳刘永浪王倩张文锦...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半花菁染料为荧光团,2-吡啶甲酸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荧光探针BITPP,并通过NMR、IR及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探针BITPP检测Cu2+的溶剂介质进行了优化,确立了 EtOH/HEPES(V/V,1/1,pH=7。0)混合溶剂作为本研究的最佳测试溶剂,并在该条件下对探针BITPP识别检测Cu2+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探针BITPP对Cu2+具有高选择性且不受其他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探针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在0。099 5~2。5 μ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15),最低检测限为99。5 nmol·L-1。机理研究证实,Cu2+可诱导探针BITPP吡啶甲酸酯部分发生水解反应,导致探针分子中电荷转移(ICT)荧光恢复,从而实现对Cu2+的定性定量检测。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探针BITPP可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

    荧光探针半花菁染料铜离子反应型探针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红糖中丙烯酰胺

    徐曼张耀恬王银胡俊...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红糖中丙烯酰胺的方法。样品加入13C3-丙烯酰胺同位素内标并用水-乙腈溶解,经盐析作用提取到乙腈中,分离乙腈层后,采用SCX+PSA净化,最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在1。0~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78 μg·kg-1和2。62μg·kg-1。对两份红糖样品进行6个浓度水平的加标验证,平均回收率介于95。0~9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2。2%之间。采集不同产地、品牌和性状的红糖样品19份,结果介于136。3~2011。5μg·kg-1之间,多集中在400 μg·kg-1附近,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红糖丙烯酰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TiO2-WS2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在医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孙龙仁张璐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了 TiO2-WS2异质结样品,采用XRD、Raman、XPS、SEM、TEM、HR-TEM、BET、UV-Vis DRS、PL和EIS技术对样品的结构组成和光电性质进行分析,以环丙沙星为目标污染物,对样品的光降解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TiO2-WS2异质结样品能够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使得TiO2-WS2样品在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时展现出了优异的活性,经过120 min光照后,对环丙沙星的达到了 94。8%,较TiO2样品和WS2样品降解率明显提高,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OH和·O2-为TiO2-WS2样品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TiO2-WS2环丙沙星光催化降解率

    硝酸改性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张慧楠张震斌单凤君王煜昕...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花生壳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硝酸改性生物炭(HBC)。对HBC进行了 SEM、FT-IR、XRD、XPS以及BET表征分析,以盐酸四环素(TC)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HBC吸附TC的影响,研究了 HBC对TC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TC初始浓度为150 mg·L-1,反应温度为30℃,HBC投加量1 g·L-1,TC溶液初始pH=5时,HBC的吸附容量达到22。73 mg·g-1,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并且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HBC的吸附容量仅下降17。1%,证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HBC在去除TC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能。

    花生壳生物炭改性四环素吸附

    高厚径比印刷线路板环氧树脂塞孔油墨的制备及应用

    凌中阳刘湘龙张大为闫美玲...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高厚径比印刷线路板(PCB)树脂塞孔的同时并保证油墨的性能,本文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改性后的微米/纳米SiO2为填料,搭配固化剂甲基六氢苯酐和其他助剂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制成塞孔油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油墨的固化工艺参数;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的SiO2进行表征分析;通过热膨胀测试(CTE)、拉伸强度测试、树脂塞孔测试,研究不同粒径填料添加比例对油墨性能的影响,确定油墨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W/N70-30油墨的热膨胀系数和拉伸强度比油墨产品PHP-3F-DS和PHP-900好;塞孔后发现5 mm的PCB板上0。13 mm和0。15 mm孔径的通孔背面都呈现出油现象,其塞孔效果最好,因此本实验制备的W/N70-30油墨能够应用于高厚径比(40∶1)印刷线路板。

    二氧化硅塞孔油墨热膨胀系数拉伸强度树脂塞孔

    响应面法优化蒲公英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杨星李琪吴天菊袁木兰...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公英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对其提取工艺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开展酶解法对蒲公英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以萜类化合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酶解pH为5。03,乙醇浓度为73。79%,超声时间为65。13 min时,蒲公英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达4。71%。论文所优化的蒲公英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其生物活性研究和资源开发等提供参考。

    蒲公英萜类化合物响应面法酶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