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叶冬青

月刊

1674-3679

zhjbkz@126.com

0551-5161171

230032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109信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足跨学科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提升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

    方心宇范引光叶冬青
    1365-1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2021年)提出,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重点在于推动学科交叉与医防融合,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多学科研究平台.其中,课程与教学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然而,目前针对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聚焦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现状,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师资建设、评价机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包括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养、完善评价机制及政策保障,推动学科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灵活且系统的教育模式,提升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

    跨学科公共卫生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

    国际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启示

    王立仪王建明
    1373-1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标世界一流高校水平,探索国内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人才培养新路径.方法 参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world report,US news)及上海软科2023年综合排名,选取5所代表性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 世界一流公共卫生学院均围绕人类健康确定人才培养愿景与任务,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支持,不断创新科学研究,注重多元性和包容性,重视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结论 我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可在借鉴国际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特色,发挥优势,体现一流.

    公共卫生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人才培养

    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问题的质性研究

    惠沼沼吴谦马静李照青...
    1381-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中的问题,为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7-8月选取35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人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逐字转录后导入MAXQDA 2020软件,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可归为3类:政策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临床培训定位不准确、培训内容/教材不统一)、支持资源缺乏(经费支持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条件不足)和招生困难(工学矛盾凸出、驱动力不足).结论 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建议加强体系建设、加大经费支持、加强校地协同、完善激励机制,为我国全面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打牢基础.

    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质性访谈人才培养

    浅议我国基层公共卫生的特征与发展

    倪进东
    1387-1390,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我国疾病防控形势与任务严峻,新发突发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压力加大与人口老龄化交织.在"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指导下,基层卫生工作任务与使命重大,是防守人民健康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阵线,其中基层公共卫生是构筑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守门人",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与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基层公共卫生的特征与发展、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责范畴不明晰,是横亘在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本研究在溯源我国基层卫生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实际问题和文献证据,梳理我国基层公共卫生的特征与发展及其职能职责,以期推动我国基层公共卫生发展和促进人民健康.

    基层公共卫生岗位职责卫生事业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2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时空分布及新近感染的影响因素

    吴烜赫汪剡灵王雅婷谢亚莉...
    1391-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浙江省台州市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新近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9-2022年台州市HIV抗体确证阳性样本,采用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HIV-1 limiting-antigen avidity enzyme immunoassay,LAg-Avidity EIA)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HIV新近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7软件进行空间描述.结果 共纳入1785例新报告HIV感染者,新近感染比例为17.5%(313/1 785),2019-2022年新近感染比例分别为10.6%、15.9%、23.9%、2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30岁、文盲、同性传播、主动检测咨询者的新近感染风险较高.在空间分布上,HIV新近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临海市、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等地区.结论 2019-2022年台州市HIV新近感染比例相对较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HIV新近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地区间分布不均匀.应加强对HIV新近感染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关注病例密集地区,并加大对≥40岁人群的检测发现力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新近感染时空分布

    2006-2022年不同诊疗指南下安徽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生存分析

    郭启胜叶永胜王阳光宋金玲...
    1399-1405,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安徽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在不同《艾滋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简称《指南》)下的生存率,并探讨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安徽省2006-2022年HIV/AIDS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指南》发布时间将整个研究阶段分为5个时期.采用Life-table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5 334名研究对象,其中83.51%为男性,68.76%诊断年龄>30~<60岁,49.70%居住在皖北地区.5个时期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5%、95%、97%、97%和9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80,P<0.001);前4个时期的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94%、95%和9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03,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在影响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的因素中,女性是男性的0.654(95%CI:0.588~0.727,P<0.001)、≥60岁组者是低年龄组者的4.665倍(95%CI:3.930~5.539,P<0.001)、未婚者是已婚者的 1.555 倍(95%CI:1.382~1.750,P<0.00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是小学的0.756(95%CI:0.688~0.831,P<0.001)、同性传播是异性传播的0.586(95%CI:0.524~0.656,P<0.001)、高水平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计数是低水平的0.385(95%CI:0.329~0.451,P<0.001).结论 随着中国《指南》的更新,HIV/AIDS患者生存率呈上升趋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病毒治疗生存分析

    HIV感染者抑郁症状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关联研究

    张韵秋韩磊施露倩乔晓彤...
    1406-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抑郁症状与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功能的关联.方法 在2023年1-12月,基于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招募HIV感染者,利用自主症状复合评分(composite autonomic symptom score,COMPASS-31)评估ANS功能.比较不同年龄组HIV感染者COMPASS-31的高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分析HIV感染者COMPASS-31的影响因素,并按不同的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311例HIV感染者,平均年龄为(42.0±14.0)岁,COMPASS-31总分为8.1(3.9,14.8)分.<45岁HIV感染者COMPASS-31总分、直立不耐受、胃肠评分较高,泌尿评分较低.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腰臀比偏高、最大手握力与COMPASS-31呈负相关,失眠症状、睡眠时长<6 h与COMPASS-31呈正相关;进一步调整抑郁症状评分后,年龄、腰臀比偏高、最大手握力与COMPASS-31 呈负相关(β=-0.07,95%CI:-0.14~0.00,P=0.045;β=-2.84,95%CI:-4.73~-0.95,P=0.004;β=-0.14,95%CI:-0.25-0.02,P=0.020),抑郁症状与COMPASS-31呈正相关(β=0.070,95%CI:0.42~0.97,P<0.001).进而按年龄组分层分析发现,腰臀比偏高、最大手握力与COMPASS-31呈负相关(β=-3.56,95%CI:-6.07~-1.05,P=0.006;β=-0.20,95%CI:-0.36~-0.04,P=0.014),CD4+T 淋巴细胞(简称 CD4)计数>500个/μL、抑郁症状评分与 COMPASS-31 呈正相关(β=3.51,95%CI:0.89~6.14,P=0.010;β=0.79,95%CI:0.44~1.14,P<0.001)只在<45岁HIV感染者中存在.结论 抑郁症状会加剧HIV感染者ANS功能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应给予合适的健康指导.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抑郁症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2017-2022年青海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匡嘉影董世存马斌忠梁达...
    1414-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2年青海省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 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青海省HIV/AIDS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17-2022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青海省的HIV/AIDS数据,描述晚发现病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22年青海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计2 299例,其中晚发现病例为1 015例,晚发现率为44.15%,各年度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17,P=0.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诊断时年龄、民族、户籍、样本来源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病例晚发现率越高(x2=85.613,P<0.001),≥60岁年龄组的病例晚发现风险是0~<20岁年龄组的6.459倍(OR=6.459,95%CI:2.577~16.190),回族病例晚发现风险是汉族的1.289倍(OR=1.289,95%CI:1.024~1.623),其他民族病例晚发现风险比汉族低(OR=0.638,95%CI:0.441~0.924),外省户籍病例晚发现风险比本省户籍病例低(OR=0.548,95%CI:0.332~0.934),检测咨询(OR=0.506,95%CI:0.409~0.627)及其他途径发现的病例(OR=0.660,95%CI:0.508~0.857)晚发现风险低于医疗机构.结论 青海省2017-2022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下一步需提升HIV检测覆盖率,针对中老年人、本地常住居民主动开展HIV动员检测,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人群的HIV检测宣传,扩大HIV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检测覆盖率,提高医疗机构中重点科室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服务的积极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晚发现影响因素

    安徽省50岁及以上人群丙型肝炎知晓及检测意愿分析

    王紫薇李影黄卓君高萌...
    1420-1425,1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50岁人群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检测意愿,分析该人群丙肝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为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1-7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合肥市、滁州市和亳州市≥50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丙肝防治知识和丙肝检测意愿等信息.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50岁人群丙肝检测意愿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安徽省≥50岁人群丙肝检测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 6 857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51.7%,平均年龄为(69.97±9.02)岁.研究对象总体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21.6%,研究对象自我报告既往丙肝检测率为10.2%,有79.4%的研究对象愿意在未来3个月进行丙肝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811,95%CI:0.709~0.928,P=0.002)、已婚/同居(OR=0.362,95%CI:0.247~0.531,P<0.001)和分居/离异/丧偶(OR=0.614,95%CI:0.416~0.904,P=0.014)、初中(OR=0.671,95%CI:0.570~0.790,P<0.001)、个人月收入为 3 000~<5 000 元(OR=0.522,95%CI:0.440~0.618,P<0.001)和≥5 000 元(OR=0.502,95%CI:0.365~0.690,P<0.001)的研究对象丙肝检测意愿较低;与父母/子女/配偶/性伴同居(OR=4.686,95%CI:3.739~5.874,P<0.001)和居住在养老机构(OR=3.203,95%CI:2.276~4.507,P<0.001)、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OR=2.872,95%CI:2.434~3.389,P<0.001)、高风险人群(OR=2.220,95%CI:1.930~2.554,P<0.001)的丙肝检测意愿较高.结论 安徽省≥50岁人群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总体较低、丙肝检测意愿较高,但既往丙肝检测率低.应针对不同特征≥50岁人群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丙肝相关健康宣传教育,将丙肝检测意愿转化为积极的检测行为.

    丙型肝炎知晓情况检测意愿

    重庆市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同性群交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怀良江灿马萍高春梅...
    1426-1432,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庆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同性群交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6月,由重庆市2个社会组织负责招募HIV阳性MSM完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取向、HIV阳性及高危行为、HIV污名化感知评分、焦虑症状评分和抑郁症状评分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同性群交行为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HIV阳性MSM 1 501人,26.4%(396/1 501)报告既往有同性群交行为,9.3%(139/1 501)报告近6个月有同性群交行为,其中无保护同性群交行为比例为5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取向为同性恋(OR=2.221,95%CI:1.116~4.422)、HIV 确诊≥5 年(OR=5.405,95%CI:1.940~15.059)、HIV污名化感知评分越高(OR=1.075,95%CI:1.034~1.117)、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不佳(OR=2.748,95%CI:1.493~5.059)、近6个月使用男同社交媒体(使用1种:OR=3.117,95%CI:1.006~9.657;使用 2 种:OR=6.065,95%CI:1.848~19.901;使用3 种:OR=11.665,95%CI:3.043~44.711)、近6个月使用 Rush poppers(OR=9.178,95%CI:4.584~18.380)、近 6 个月使用冰毒(OR=38.186,95%CI:11.427~127.602)及发生无保护性肛交行为(OR=3.227,95%CI:1.824~5.711)的 HIV阳性MSM更可能发生同性群交行为(均P<0.05).结论 重庆市HIV阳性MSM同性群交行为普遍,同性群交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重点关注该人群污名化感知、男同社交媒体使用、物质使用及同性群交行为,以减少HIV或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s)进一步传播.

    男男性行为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群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