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决策与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决策与信息
决策与信息

蒋云鹤

月刊

1002-8129

pdic@sohu.com

027-87328236

430071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惠明路10-2号3楼

决策与信息/Journal Decision &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杂志以宣传推进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宗旨,广泛汇集决策专家学者智慧,全力凝聚高层决策理念精华,信息来源迅捷独到,政策解读权威可信,思想表达震撼有力,出场人物业绩彪炳,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决策信息第一刊”。适合各级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首脑、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阅读和馆藏,订户广泛。国外发行到北美、西欧、日本、东南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

    梁伟军张祎晨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主要包括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方略.这一重要论述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依据,新时代经济发展战略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指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指向,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进一步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建设经济强国提供了战略性指引,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论人民监督及其治理效能

    田秀华杜志章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公民为主体的监督是国家和社会现代转型发展的重要标识.人民监督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监督理念,并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而获得理论延展和制度实践.近年来,制度化的监督在党和政府管理领域不断获得细化和发展,规范了党的组织、完善了政府管理、净化了公职人员队伍,确保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本遵循.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整体发展还有失平衡,党内监督和体制内职能监督发展较快,而党外和体制外人民监督制度建设仍然发展不足.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制约了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影响了治理现代化愿景的实现.为了适应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要进一步释放人民监督所蕴含的力量,发挥其在巩固社会基础、扩大监督面向、激活社会监督资源中独特的功能优势.

    人民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监督体系

    从传统走向现代:改革开放以来调查研究方法的回溯与展望

    周批改唐扬智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调查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从学科重建到引进西方调查统计技术,各类调查方法在实践中快速发展.中国调查研究方法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取得了宝贵经验,但也存在学习西方统计方法不完整、调查统计脱离群众和远离现实、片面追求所谓"价值中立"、缺乏明确的方法论指导等一系列问题.新时代构建现代调查研究方法体系,就必须把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西方调查统计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要坚持实地调查的优良传统,置身于"田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来认识中国社会.要推动实地调查与统计调查相结合,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综合运用;要科学应用网络调查和大数据,充分整合网络调查和大数据,创新数据搜集和分析方式,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调查研究方法体系,并在国际调查研究方法变化的新形势下形成中国的学术范式和话语体系.

    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大数据西方调查统计方法

    新媒体时代廉洁文化传播的四要素、基本问题与优化策略

    魏艳林小凤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廉洁文化传播是指一定的组织、个人通过特定的信息载体,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向特定对象传播与廉洁有关的思想、观念、知识,从而使特定对象具备廉洁思想、意识和行为的社会活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方式是构成廉洁文化传播系统的四个要素,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践看,新媒体时代,廉洁文化传播普遍面临着多元主体的综合性知识需求与单一性知识现实之间的矛盾,完整性内容的系统性要求与碎片化表达之间的供需错配,多样载体的规范化管理与复杂治理之间的失衡、互动方式的生动性变革与刻板惯性之间的张力凸显等问题.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新媒体时代廉洁文化传播实效性.一是提升廉洁文化传播主体的综合素养,着力从传播主体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入手,打造一支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的专业性廉洁文化传播队伍;二是加强廉洁文化内容的统筹设计,提升时代性和人民性;三是构建多元载体融合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目标,加快传播载体格局的改革与重塑;四是提升廉洁文化传播方式的生动性与精准性,从讲述方式、呈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三方面创新,结合移动端的传播特性,对廉洁文化内容进行精编和提炼,搭建形态丰富的新媒体内容矩阵,实现廉洁文化传播效率的全面提升.

    新媒体廉洁文化反腐倡廉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

    "服务有效"的乡村治理制度探索——基于"党建融合发展区"实践的考察

    陈靖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人口"过疏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事务容量与目标主体随之发生了疏散,回应中老年在村群体日常生活需求成为乡村治理的新问题,而如何保证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服务",则需要相应的乡村治理创新.在公共服务下乡、乡村"过疏化"以及在村群体"美好生活需求"的三重背景下,虽然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对归口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但公共服务面对差异化的服务对象,必然产生部门行政标准化逻辑与基层社会差异化服务需求之间的碰撞,成为了新时期乡村治理的新问题.以"服务有效"为目标,乡村治理体系应着重以较低治理成本、有效治理幅度与有为治理动力为原则,以"党建融合发展区"为新的治理层级,通过区域化党建引领为行政统合动力,将"党建融合发展区"嵌入到原有的乡村组三级体系中,激活乡村治理体系的动力与活力.

    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有效党建融合发展区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有效

    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功能发挥研究

    张利涛都芙蓉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其政治功能,确保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正确方向;经济功能,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社会功能,推动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文化功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这些优势为农民合作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实际运行中也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民参与度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问题.要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其引领作用;三是创新农民合作社运营模式,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提高合作社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五是健全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效率;六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基层党组织农民合作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西部地区为例

    李星奇姚红义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已深刻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我国产业结构变革和促进新业态发展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对西部地区11个省份2013-2022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后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趋势.第三,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第四,政府干预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二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要完善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一是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升级的赋能;二是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要持续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以提供产业智能化发展基础保障为主;三是拓展消费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广度,释放产业增长潜力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四是要规范政府干预行为,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优化门槛效应消费结构升级政府干预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法治化路径

    罗兰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对高校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并明确指出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重点在于明确法治核心地位、确保法律秩序实现和推动思维方式转变.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经历了探索发展、体系构建、政策深化和持续推进四个阶段,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发展轨道.与此同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也仍存在制度流于形式、法规程序有待完善和法治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基于此,建议从国家的法治保障、高校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法治素养等全方位出发,多措并举推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法治化进程,全面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双一流"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法治化立德树人

    《决策与信息》2025年征稿启事

    《决策与信息》编辑部
    封4页